大成拳养生桩目的和宗旨

2020-07-14 02:32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20年1期
关键词:印堂气机偏差

李照山

所谓养生桩,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养生,为了健身,为了康复,为了精力更充沛地工作,为了生活更有质量。即使如此,如果不是特别爱好的话,对于一个健康者或亚健康者而言,是很难坚持站桩训练的。但对于一个慢性病患者来说,当医药治疗难以奏效时,或许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尝试一下养生桩,一旦有所收效,便会坚持下来了。

由于站养生桩要达到“舒适自然”,因此,身体会自然地进入放松与入静状态。这是多种健身气功和内家拳法所要求的状态。此状态有利于培养锻炼“内气”,这就是养生桩的目的。所谓“内气”,并非指真的有气流在体内运行,而是中医理论所讲的“气”。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气”旺盛与运行正常,人就有活力,免疫力就强,人就不生病或少生病。我们常说某人“少气无力”,指的就是缺少这种“气”。由于“气”运行于经络,汇聚于穴位,所以当“气”增强后,就会在经络或穴位有所反应,我们便在肢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或热或胀或麻的感受,这就是练功效应,尤其是掌心的劳宫穴部位更为明显。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这种效应会逐渐向身体其他部位蔓延。有时,皮肤会出现蚁走感,肌肉有跳动感,周身有温热感,继之,可出现整体的充实感、重力感等。

需要说明的是,站养生桩虽然是为了培养锻炼“内气”,但“内气”的功感是否明显,则不是衡量站桩效果的唯一标准。衡量桩功效果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体发生了良好的改善。这也是养生桩的宗旨。比如,站桩后比原来有精神,疾病好转了,就可认为练得好。否则,就是气感再强,也于事无补。社会上有不少练气功的人,练了一段时间后,自感练了很多的“气”,到处炫耀,但问其所患疾病如何,却无一好转,不能吃饭还是不能吃饭,失眠还是失眠,高血压也无丝毫下降。我们总不能因为他的气感强,就说他练得好、收效大吧。相反,有的人虽然气感不甚明显,但通过一段时间练功,吃得好,睡得香,头痛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至平稳,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我们总不能说他的气感弱就练得不好吧。

有的人过于追求“气”的变化,结果使自身气机运行紊乱。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发功、透视、遥控等功能,出现了气机乱串、泰山压顶、局部疼痛等偏差现象;那些为了强化气机而到达自发动功的人,有不少难以收功,最终成了神经病患者。我所知道的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气功爱好者在印堂穴出现了跳动感,他不明就里,先问了所谓的气功老师,再查了书中的资料,得知这是“开天目”的前兆,所谓“开天目”就是“开天眼”,有了这个功能就具有了透视能力,就可隔墙看物,可为病者诊断疾病,于是他非常兴奋,并强化了意守印堂穴的修炼,结果在印堂与牙齿之间感到有一条钢丝不停牵拉,口鼻一直处在抽动状态,严重影响了而部形象,非常尴尬与痛苦。像这种情况,“气”是强了,于养生非但无益,反而成了戗生运动。

即使那个年代己成过去,但现在仍有一部分人在修炼养生功法时十分在意“气”的感受和运行,比如怎样配合呼吸、配合动作来“练气”“运气”,有的人因此“气机”发生了淤积,出现了两肋胀痛、胸部发闷等异常症状。这些都是过分追求“气”的恶果。

在我们人体内部有一套“气”的运行通路,那就是经络。对于不同的个体,其敏感程度、末梢神经的感觉状况是不同的。有的人经络敏感,末梢神经较为灵敏,稍有微弱的“内气”感应,自我感受就很明显。实际上,这种微弱的“内气”难以引起身体的本质变化,乃至使病体康复。有的人经络和末梢神经比较迟钝,虽然“内气”有了相当多的蓄积,但自我感受比较微弱,甚至身體康复后气感仍不太明显。当然这种现象不会长期如此,当“内气”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感就会有明显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对于“内气”的产生与变化不可强求,应让其自然产生,自然变化,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成拳的养生桩显然是采用气机自然变化的原则,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使气感迅速、均匀、强烈。而有的气功虽然一开始就讲究守穴行经,但却无气感变化,甚至很长时间没有使疾病得以好转。

那些刻意追求“内气”变化者,那些刻意讲究行经守穴者,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气机”聚集机体某部而难以疏散发生疼痛。按大成拳养生桩“气机”自然变化的原则来站桩,永远不会出现偏差,如果机体有了某种不适,也只是“病灶反应”,随之而来的将是达到健身和祛病的目的。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印堂气机偏差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真相
便携电子打气机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牛年看牛
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