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的课题研究

2020-09-10 07:22张登荃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题习惯思维

张登荃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核心概念。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眼到,是学生把数学书上的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手到,是学生在听、看、思、说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数学笔记;口到,是学生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知识,课堂中新产生的疑问,要及时提出来共同探讨。耳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听老师所讲知识的重难点,还要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心到,是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思考,理解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做到主动学习。

2.存在问题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一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二是解题时粗心大意,解答题时不能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三是解题过程中效率太低,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定题目;四是没有养成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的学习习惯;五是书写、阅读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是数学课堂中学生没有坚持做到“五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学习坚持做到“五到”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课堂上学习的效果。

2.学生坚持“五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的界定

1.有人认为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专心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归纳与总结;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用心思考,与老师的教学思路保持一致;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

2.系统论原理告诉了我们,学习新知识是要通过接收信息、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再到接收信息的循环往反的过程。在数学课堂学习里,这种信息活动的过程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做到了“五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数学思维。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创新思维论。创新思维是学生数学思维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思维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在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下,更加倾向于对学生自身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掘和养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在对世界的认知与数学思想的建立都有极大的影响。加强数学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个人能力的关键。

2.学习习惯养成论。学生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还对未来的学习,甚至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让学生养成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勤于动脑、学会倾听、善于表达的好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定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做到“五到”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对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要做到“五到”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对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学生数学课堂中学习“五到”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要坚持做到“五到”中。尤其是以心到最为重要,只有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就高。有研究表明,光看只能获取知识的20%,光听只能获得知识的15%,如果做眼看、手写、口说、耳听、脑思同时并用,则可获取知识的50%,所以“五到”是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的习惯。

3.学生提高能力培养的研究。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奋勇攀登的精神,这必须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了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还养成对问题的胆怯心理。反之,如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次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通过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奋勇攀登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学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谈话、课堂跟踪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3.教育实验法。通过教学班级,进行实验前、后课堂教学。

4.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5.經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研究思路

1.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当前学生课堂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来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2.从四大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第一,提供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题意识;第四,培养奋勇攀登的精神。

3.从数学课堂学习的方法、掌握练习的方法等方面总结数学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八、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是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来推动本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被本课题研究的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出学生的个性潜能。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而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索。

5.评价激励性原则。从尊重学生个性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坚持做到“五到”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必须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要从多种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学生要有奋勇攀登的精神。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长胜小学 636754)

猜你喜欢
课题习惯思维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