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0 08:15郑成强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研究问题

郑成强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发现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通过优化教学效果,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为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助力。有效改善了弊端现状,体育教学实践以生为本,实施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即可培育出大批高素质、有理想的优秀人才。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对策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锻炼意识,也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课堂教学独具特色,能够满足初中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他们学习了体育知识,产生了训练热情,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发展、突破性发展,将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下面,笔者针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意识淡薄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体育课常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用,其他老师认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最为重要,是否参与体育锻炼影响不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淡薄,极大地限制着初中生的健康发展[1]。

1.2教学模式固化

部分教师趋于应付课堂的教学工作,即使组织了课堂活动,也是让学生们自由活动,没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初中生无法掌握体育技能,参与热情越来越弱,身体素质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变得阻力重重。

1.3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体育的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教学实践的时间很短,不能满足初中生的锻炼需求,深入挖掘学生们的运动潜能。比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体育教师总是花费大半的时间去讲解动作要领,最后才让学生分组练习,也不考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师生互动效果不尽人意,课堂教学指导很不到位。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也使学生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整体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体育课程的存在毫无意义。

1.4评价并不合理

当前的体育学习评价客观性不足,评价内容缺乏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多集中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更多关注体能和运动技巧,忽视了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评价。其次,评价方式缺乏多元性,多以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进行,学生自主评价和互评的方式利用率不高。另外,评价作用缺乏实效性,使得学习评价的激励、改进等功能难以体现。

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问题改进对策的研究

2.1全面教育,积极引导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的身体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教育,更应该要注重对体育教育内涵与本质的把握,通过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要以“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为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课程设置,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明确体育教育本质目标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爱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2]。

2.2整合内容,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完善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教学现状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的优化引入其中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氛围的同时建构高效课堂,確保学生轻松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以及技能,高效促进多方面能力发展。比如,在教学“跳远”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把握教材中“跳远”课题知识基础上通过网络途径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结合前面学生已学习过的“跳高”课题内容,深化整合融入到“跳远”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应用文字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技术中科学制定多媒体电子课件,在文字、声像、图片等有机整合中,生动、具体呈现枯燥、乏味的课题知识,增加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引入课堂的传统“满堂灌”、“放羊式”等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在多媒体电子课件作用下,为班级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范围,动态化讲解跳远以及跳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分层设置多样化的实践任务,以微视频为导向,引领班级学生进行跳远、跳高动作练习,在实践任务完成中回顾“跳高”课题知识的同时高效学习、掌握“跳远”新课题内容,在完善“跳跃”知识结构体系中提升体育知识层次。教师要在客观点评基础上针对学生动作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巧设实践任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层面实践,活用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把握“跳高”、“跳远”基本技能技巧,促进体育能力持续提升,确保体育课题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2.3积极评价,注意沟通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体育课的配合度时好时坏,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把握好学生个体差异度,特别是女生生理期这样的特殊时段,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避免因为一些言语方面的失度伤了学生的自尊心[3]。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理应夸奖适度。对于体育成绩不稳定的学生,需要注意同学习沟通的方式,比如,在进行“短跑测试”时,教师可先进行一次考前试跑,并将学生的试跑成绩记录下来,等正式测试成绩出来,则可根据两次成绩的差距给出适度的评价。

结束语

总之,初中体育教育要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視,还要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训练态度。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的强化培养,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强体育技能的训练,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加游戏方面的元素等,来提高所有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改变初中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觉锻炼积极性,真正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刘亚,黄子龙.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01)48-49.

[2]徐梦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33)71-72.

[3]沈珍珠,王月玲.分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9(25)160-161.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 401523)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研究问题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