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

2020-09-10 15:52张曼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白毛女形象塑造

张曼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歌剧主人公喜儿的主要唱段,进而分析喜儿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形象以及两个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主人公喜儿在不同时期分别有着不同的形象,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主横行,农民不能安稳地生活。在歌剧《白毛女》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歌剧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味,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表演形式,从而为我国今后的歌剧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观看这部歌剧的过程中,喜儿的形象与唱段深入人心,每段故事情节都引人深思,希望通过对这部歌剧的研究,使自己对歌剧以及剧中主要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使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歌曲情感处理、舞台表现以及演唱方法、技术技巧方面有更深一步地提升。

关键词:白毛女;形象塑造;情感表达;演唱分析

一、歌剧《白毛女》主人公喜儿的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白毛女》的主人公喜儿是一个勤劳淳朴、天真善良的农家女孩。她生长于农村,家境贫寒,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1]。但是,由于她生长于农村,从小吃苦耐劳,所以喜儿的身上有着劳动人民一样勤劳、朴实、坚毅的品质。

在大年三十,漫天纷飞的大雪,北风呼啸着拍打着破旧的门窗。独自一人在家的喜儿一边做饭盼望着外出躲债的老爹杨白劳回家过年。杨白劳回家后,喜儿连忙给爹爹拍打身上的雪,听见爹爹咳嗽,喜儿又赶紧给爹爹捶背。这一系列的小动作足以展现出,喜儿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那时候的喜儿大概才是十五岁出头,花一般的年纪,却已经尝遍了人间至苦。对喜儿而言,只要能跟爹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在一起,日子再苦再难也是甜。

喜儿为黄世仁的母亲送汤,从黄母的念词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喜儿在黄世仁家中过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她们没有把喜儿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又打又骂的场景更是体现了黄母身上地主阶级横行霸道的本性。被侮辱、被虐待,喜儿的內心十分的煎熬,更是万分的痛苦。于是,喜儿在二婶子的帮助下啊逃离了黄家,黄世仁的手下在追杀的过程中追丢了,误以为喜儿已经跳河死了。而喜儿成功逃跑后,一直躲在深山野林中。最后当黄世仁巧遇喜儿时,黄世仁等人吓坏了,以为喜儿是鬼,吓得魂都掉了,喜儿满腹仇恨,看到他们更是激发了内心的愤怒,此时喜儿已经被生活和仇恨硬生生的磨掉了当初孩童的模样,变成一个嫉恶如仇、不卑不亢的形象。

二、喜儿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

(一)《北风吹》唱段

《北风吹》唱段是主人公喜儿首次出场亮相的经典唱段,也是喜儿的独唱唱段。该唱段以G大调为调式背景,3/4拍子,节奏缓慢,旋律迂回婉转,唱段前部分是连续下行的旋律阶梯,气口尾音以拖腔下行进行为全曲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也为整部歌剧埋下了伏笔[2]。

在表演上,喜儿从眼神到她的肢体动作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当门被寒风吹开,喜儿快步跳着跑到门前去迎接爹爹,结果是空欢喜一场。爹爹回来后,喜儿又开始唱了起来,旋律非常欢快,又通过自身表演将喜儿这个人物的俏皮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3]。该唱段的音乐背景以河北梆子基调,取材于民歌《小白菜》,后又根据剧情改编成唱段《北风吹》,致使该曲调更加自然亲切、优美流畅,更加贴切的展现了喜儿纯净淳朴、灵动善良的农家女孩形象。

(二)《恨似高山愁似海》演唱处理

《恨似高山愁似海》唱段是歌剧《白毛女》中一首经典的咏叹调[4]。也是喜儿洒下血泪控诉与反抗黄世仁的经典唱段。这一唱段的素材依然是采用了高亢嘹亮的河北梆子作为音乐素材。该段以降B大调为调式背景,伴奏织体采用柱式和弦急进,使音乐的旋律情绪更加的饱满。

该段在音乐的表现上运用了很多延音加重音,反复吟唱,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加直观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也将将整部歌剧的情绪推向高潮。在这一部分中喜儿采用了秦腔中的哭腔手法,情绪自然,贴近生活,催人泪下。喜儿以生存的现实来作为最有力的反抗。“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这里表现出喜儿这些年的痛苦与心酸,也更是体现出了她的坚毅的性格。“为什么把人变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我就是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这几句歌词深深地抨击了旧社会了横行霸道的地主欺辱农民,把农民一步步变成“鬼”的社会现实[5]。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与梳理喜儿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使我们对中国民族歌剧有更深一步地了解。也希望可以通过对此部作品的研究,能够显现出此歌剧在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上的一些成果,并且希望对喜儿一角的形象塑造思考能够对日后演出此歌剧唱段有所提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卜大炜.从歌剧《白毛女》重演看民族歌剧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0年.

[2]边国立.唤起劳苦大众的歌剧《白毛女》[N].解放军报,2000年.

[3]鸽子.歌剧《白毛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90周年特别版)[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4]忽培元.歌剧《白毛女》与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情缘[N].延安日报,2011年.

[5]胡士平.歌剧《白毛女》的魅力[J].人民音乐,2005年07期.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白毛女形象塑造
“白毛女”姐姐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