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作用探讨

2020-09-26 06:04向敏佘晓卉高鹭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营养性月龄保健

向敏,佘晓卉,高鹭云

(湖北省松滋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湖北 松滋)

0 引言

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广大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对儿童保健工作早期教育、营养补充、智力发育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研究证实小儿生长发育水平同先天生物学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均有直接关联,在小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发展指导,可促进小儿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水平的提升[2]。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作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小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月龄4个月-27个月,平均月龄(8.71±0.63)个月;研究组47例,男25例,女22例,月龄5个月-29个月,平均月龄(8.82±0.66)个月。两组小儿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小儿均为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年龄0-3岁,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先天性疾病幼儿、智力或身体障碍幼儿、家族遗传病史幼儿。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儿童保健指导,门诊体检时均进行身高、头围、体重测量,后向家属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口头指导家属正确喂养方式和常见疾病预防要点。研究组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干预:(1)建立信息档案:建立小儿健康管理档案,登记门诊体检情况,记录家庭住址、联系人等相关信息,便于后续追踪性指导。(2)健康教育:询问了解家属日常喂养方式及小儿营养补充情况等相关信息,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和科学的营养补充方案,纠正其在母乳喂养及奶粉喂养方面的错误认知。邀请家属参加院内定期开展的科学育儿专题讲座,并组建微信、QQ群聊邀请家长加入,定期推送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亦可通过群聊工具定期了解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告知其日常疑虑问题可于群内提问,并有专人进行问题汇总后给予解答。(3)营养支持指导:告知家属对6个月月龄以下的婴幼儿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方式,对6个月以上的小儿应适量进行维生素A、维生素C及铁剂的补充;依照季节变化开展适量的室外活动,如采用晒太阳方式可促进钙质的吸收。(4)运动训练指导:依照小儿月龄进行认知行为、动作、语言能力的训练,指导其正确掌握小儿体操、视听刺激、肢体抚触等训练方法,示范如何引导小儿开展穿上翻身、爬行等主动训练。告知其规律性的亲子活动对小儿观察能力、智力开发的促进作用,引导其建立小儿肢体功能及智力发育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随访12个月,测量并记录两组小儿12月龄时的身高、头围及体重数据;参照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iel,Gesell)评定两组小儿发育情况,量表共包含对大动作能区、精细动作能区、适应行为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行为能区5个大区的功能评定,分值同小儿发育状况呈正相关[3]。记录两组小儿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贫血、腹泻、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校正 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儿12月龄时的身高、头围、体重情况

两组小儿12月龄时头围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身高、体重等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12月龄时的身高、头围、体重情况对比( )

表1 两组小儿12月龄时的身高、头围、体重情况对比( )

组别 身高(cm) 头围(cm) 体重(kg)参照组(n=47) 78.36±4.15 46.13±2.64 9.84±0.53研究组(n=47) 90.06±3.78 46.21±2.72 11.65±0.47 t 14.289 0.145 17.517 P 0.000 0.443 0.000

2.2 两组小儿Gesell量表评分情况

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小儿Gesell量表大动作能区、精细动作能区、适应行为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行为能区5个大区的功能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Gesell量表评分对比( ,分)

表2 两组小儿Gesell量表评分对比( ,分)

组别 大动作能区 精细动作能区 适应行为能区 语言能区 个人-社交行为能区参照组(n=47) 92.05±2.48 90.33±2.12 91.54±1.18 91.86±1.94 91.67±1.34研究组(n=47) 97.53±1.34 94.65±2.27 96.87±1.26 96.37±2.08 95.26±1.42 t 13.328 9.535 21.167 10.871 12.6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

参照组贫血、腹泻、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27.66%(13/47),研究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0.64%(5/47),差异明显(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0-3岁是小儿脑部功能和机体功能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该阶段幼儿身体功能发育程度尚未完善且免疫系统功能较低,易遭受外部环境干扰[4]。但幼儿在该阶段的可塑性亦较高,通过良好的生长环境干预,对幼儿后天生长发育极为重要[5]。研究显示,通过科学有效的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可有效减少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和发育迟滞情况,促进健康发育水平的提升[6]。

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理念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便于针对儿童术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创造全面、健康的生长发育环境,提升其体格和智力发展水平[7]。且报道称在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可通过医学、教育相结合方式为家属科学育儿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获取途径,有效弥补儿童门诊体检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8]。此次对于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理念的应用,从建立信息档案、健康教育指导、营养支持指导、运动训练指导等方面入手,在建立完整的小儿健康信息档案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教育,指导家属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小儿喂养方法、营养补充方案、体能及智力训练方法,提升了家属进行小儿居家保健的自主能力和积极性。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小儿身高、体重等数据指标高于参照组,且Gesell量表各能区评分高于参照组,表明该组小儿的机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整体机能发展水平更高。营养性疾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类型,同时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防治重点内容[9]。通过此次营养支持干预,向家属强调了不同时期营养物质补充的重要性,结果显示研究组小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提示科学有效营养支持指导可提升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利于小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综上,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可提升小儿机体健康发育水平并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性月龄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儿童保健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