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陆庵彩塑的美学特征

2020-10-19 22:16田戋煜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彩塑美学特征

田戋煜

摘要:彩塑是独具东方神韵的艺术,水陆庵水陆殿彩塑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品鉴。水陆庵最明显的象征就是有特色的彩塑。水陆庵彩塑保存了精关的彩色泥质塑壁,完整的布局,惟妙惟肖,其空间内蕴、外观形式,均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完美”的艺术追求,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水陆庵:彩塑:美学特征

水陆庵彩塑是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用彩绘的方式装饰,使彩塑贴近生活,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彩塑的空间营造与外在形式反映了现实生活,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由此可见,水陆庵彩塑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本文讲述水陆庵彩塑的美学特征。

一、水陆庵彩塑继承中国传统审美观念、顺应新时代发展

水陆庵水陆殿彩塑有3700余尊彩塑,其形式各样、大小不一,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错落有致构图布局,外面看庵内的水陆殿是一间房子,当进入殿宇,人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干世界,体现了塑造的雕塑家们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意识。这些由塑像外观形式与内容展现出的审美兴趣与审美理念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民族特征的。

在中国艺术史上,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是相当注重美学整体性的观念,无论绘画还是雕塑均是如此。孟子提倡的是充实才称作美,充实是义、礼、仁等道德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精神。体现在雕塑中所谓的饱满、充实,代表着有具体的内容,鲜活的形象,就是富有充盈的气血、饱满的精神。而水陆庵彩塑在整体上看是充实的、饱满的。延续到明代时期,佛教文化融入了儒家和道教的文化,这种充实观念体现在水陆庵水陆殿彩塑整体构图中,“满”是它的特征,而且,满的错落有致,并不杂乱。这种整体布局的艺术展现,适合中国人传统视觉审美观念,彩塑特有的丰满、充实,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

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以充实、丰满为美的观念,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但是,个体的体量丰满一般是传统的丰满审美意识所追求的,比如唐朝时代,女子以丰满为美,象形文字中以肥硕的羊为美。而水陆庵彩塑的整体构图不仅讲究个体的规模、空间的丰满,更体现顶天立地、数量的充实、丰富,所以说水陆庵水陆殿彩塑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又顺应三种文化合一新的发展。

二、独具东方神韵的水陆庵彩塑艺术

水陆庵彩塑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雕塑和壁画艺术,中国的彩塑在天花板、四壁甚至建筑的柱子梁上全部布满雕塑,这种艺术现象是独一无二的,是具有独特的中国色彩的。中国泥塑顶天立地的方式是独具一格的。水陆庵彩塑体构图中展现出丰富的满,不仅是形式、外观的满,还具有内容的满,这种满是蕴含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的。这些具有故事性的塑像内容,是中国人对于彩塑很重要的审美判断。观者不仅能看到彩塑塑像造型、塑法及设色构成的艺术整体,更重要的是品味彩塑带给人们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

从开始到结束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中国传统彩塑艺术所主张的。在水陆庵水陆殿彩塑中,不管是来朝拜的信徒还是塑造神像的工匠,可以从水陆庵彩塑中解读关于鬼神、天上、人间等未知世界的内容,让人们对其充满期待、了解的好奇心理。古代艺术家把自然因素、山水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偏不倚的放在同一个画面里面。这是水陆庵水陆殿彩塑美学观念中满、全、的特色,是中国彩塑独具的美学特色,展现中国核心审美价值,代表东方神韵的艺术。

三、水陆殿彩塑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

水陆庵彩塑从造型、造境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通过写境的方法处理每个人物的远近、大小、局部、整体的联系,从而看到其中所表达的故事。水陆

庵彩塑的节奏感处理通过写境代表现实的知觉并不是死板地搬用现实场景,而造境代表创造的想象,由此可见,造境是写境的延伸,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实际上,中国传统雕塑所追求深刻而充实的写境,是将理想中的境包含在其中的,因此,人们可以看到在水陆庵水陆殿彩塑造型造境中,远近合宜、大小恰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节奏关系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水陆庵水陆殿彩塑的外在形象没有现实生活的全面、丰富,但其具有丰富的展现力,使欣赏者从点到面、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其丰富的内容。

由于在取材方面受到局限,所以雕塑和绘画同样追求神似。只有神似,才能使典型性与单纯性相统一,作品才能耐人寻味,单纯性也不至于趋于一般化、类型化。雕塑形象的单纯性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类似,对于特定人物的精神面貌或风采能够突出表现。因此人们经常选用雕塑对纪念人物歌颂的一种艺术方式,但是单纯与丰富不是对立的。用现代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形式美来研究水陆庵水陆殿彩塑的整体布局,人们发现它仍然具有非常高的美学水准,同时体现了中高的传统审美观念。

四、水陆庵彩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美学理念

通过水陆庵水陆殿彩塑的整体与局部的造型设计体现了现实与虚幻的美学理念。从整体出发,二十四尊神将之间的线条互相呼应,面相、头部、胸部都是没有规律的朝向,而这种排列的无规律性正是雕塑家所追求的丰富感。在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中形式的单一排列是最被不认可的。这与现代雕塑审美观念截然不同,而非主张大量重复以带来美感。通过二十四尊神将中两个相邻的塑像可以看到在面相、头部、腹部的朝向上没有是雷同的。雕塑家运用三维到四维的创造美学理念,不仅注意塑造单个塑像空间体量,并且运用塑像的腹部、头部、面相的朝向以及眼睛所视方向的变化,由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无限延伸扩展而营造的虚体空间。使得塑像变得生动,让人们感到的不仅是有形的体量塑像,更是有丰富内涵的塑像,以塑像头部、腹部、面相的朝向以及眼睛所视方向是虚与实关系处理的重要方面。

中国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线,以线为相连、为分界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造型,是中国雕塑艺术从起初到当前一个不断发展的表现形式。线运用到泥塑,使明代的彩塑达到了一个高峰。在水陆庵彩塑群的形象刻画和衣纹等造型处理中,对各种线有情、有意的合理使用,使线不再单调,被赋予了生命力,构成了古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语言。在具有空间张力线条下面,二十四尊神将彼此之间产生的张力,不仅是外形上的满,更是精神气息上的满,这是有独特审美心理的东方美学特征,也是水陆庵彩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美学理念。

五、水陆庵彩塑顺应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审美情趣

明代,由于社会经济,社会意识的转变,人民大众对于宗教的信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此时大众阶层超越了先前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大众意识的觉醒,人民的审美情趣开始变得复杂多样,根据流行的趋势,蕴含了文人、贵族、民间的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且这个审美阶层有时通过贵族的品味、农村为主的民间情调等几个阶层的中介,使其互为传递、互为影响。使呈现的作品既可以简约朴素豪放,又可以淡雅秀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端庄、敦厚、富丽堂皇的美感。水陆庵水陆殿彩塑色彩的运用中可以看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二十四尊神将塑像面部及裸露部分的用色不一的手法是最具有典型意义,塑造人物个性的同时要考虑社会审美背景,例如,神將的肤色敷彩有肉色、金色、酱红色,只有一尊是白色;胡须、头发、眉毛用黑色勾勒及晕染的手法处理;盔甲普遍是黄色与金色;盔甲边际的甲牙多为绿色、暗红色;以沥粉的手法对腰部的汉祷施以红色、蓝色、黄色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满字来概括水陆庵彩塑及其二十四尊神将的审美趣味。满体现水陆庵彩塑及其二十四尊神将的美学特色,水陆庵彩塑结合了贵族、民间、文人的审美趣味,顺应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审美趋向。

六、结论

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水陆庵彩塑以充实、丰满的独特美学特征,呈现出特殊的写意情态,具有故事性,秉承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水陆庵彩塑的造型手法、造型艺术对后人的美术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思想层面,水陆庵彩塑都体现出明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中国文化内在价值的精神取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彩塑美学特征
关于设立晋中传统彩塑艺术馆的可行性研究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色彩研究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