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爱国主义教育的呈现与优化路径

2020-10-21 18:30陈会玲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优化路径存在问题

陈会玲

摘 要:统编教材的编订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进行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民族力量的凝结,是实现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的精神力量。就学生来说,爱国主义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立志报国的重要凭借。所以,统编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爱国主义元素。笔者深入挖掘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分析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爱国主义的呈现,指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教育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是我国的母语,明确了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掌握母语课程的开始,这时候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正是以此为核心,承担了爱国主义教育,确保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实施。

一、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呈现

其一,将爱国主义融入到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地域辽阔的中国有着大好河山和人文名声,这就为爱国主义的显现提供了媒介。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共有8篇歌颂大好河山和4篇人文名声的文章,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学生在欣赏优美篇章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祖国之大、祖国之美,自豪感油然而生,内心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被充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其二,借助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传递爱国主义情感。马克思说没有离开政治的抽象爱国主义。因此借助国家重大世界、历史人物来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凸显对祖国深刻的情感。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共有11篇这样的文章,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借助民族情感、海峡两岸这样的文章,有6篇之多,如《日月潭》《葡萄沟》等。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仿佛置身于伟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潮中,引导将个体融入到集体当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其三,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爱国情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文明壮举,这些丰富浓厚的传统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将历史任务、神话传说以及传统节日、习俗展现给学生,如《京剧趣谈》《端午粽》《将相和》《盘古开天地》等,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文章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民族自信,对学生投身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有着强烈的激发作用。

二、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其一,优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实质的构建。当前,我国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片面的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较为高层次的情感道德诉求,有着较高的理论要求。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爱国主义也停留在理论层面,对爱国主义的实践没有过多要求。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重知识灌输,缺少实践锻炼,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空洞,乏味,效果也不理想。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坚持理论教学与爱国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据此而言,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引导学生主观情感,坚持理性爱国,将正确的爱国思想传递给学生。小学生理性约束不强,极容易产生偏激的爱国主义思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让爱国主义升华为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行动中。如此才是爱国主义精神实质的构建。

其二,优化学生对爱国主义特色内容的关注。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其关注点也不完全相同。每一个时代有赋予爱国主义时代的主体,在时代主体的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突出时代特色和时代元素。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就将爱国主义的内容设定为祖国大好山河、人文名声、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革命建设改革事件、英雄等。这些内容全面突出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但对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关注不够,直接导致了爱国主义内容与时代脱节,直接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将历史内容时代化,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对历史传统进行时代解读,将更多的新内容、新特点融入其中,增强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主题就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在此时代主题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生命力,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动态性,及时融入时代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学生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之中。

其三,优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元素。小学生阅历较少,对较为抽象理论的东西不易接受。只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才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但在以往的教材中,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一味的理论讲述,与学生日常生活基本脱节,最终演变为一种观念符号。可以肯定的是,理论讲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但传统教育思维形成的僵化模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无法与学生的心理形成共鸣,最终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的失败。所以,爱国主义在关注历史大潮、英雄伟人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总结学生生活点滴。比如可以将学生身边的人或事为蓝本创造的爱国事例,這样可以引导学生爱国主义不是只有伟人英雄才能有的,平凡的人同样可以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不仅有大英雄,更有小人物,不仅有国家层面的,还有服务大众的日常生活。如此,学生在日常的身边就能感知到身边的爱国事例,学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爱国的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的爱国主义教育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优化精神实质构建、优化教育内容、优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全面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形成教材、教育、实践三者融合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逻辑、原则与路径[J].黄世虎,张子悦.中国青年研究. 2019(05)

[2]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爱国主义传承研究[J].梁倩倩,方成智.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4)

[3]纵横历史 面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阎俊.人民教育. 2018(23)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优化路径存在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