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0-10-22 06:08王晓庆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心内科病患重症

王晓庆

(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心内科疾病类型较多,主要以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为主,还有些属于急性和危重病,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心梗,需要长期治疗和预后。在治疗期间,病患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降低治疗效果。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也是容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性的用药治疗和护理质量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340例心内科重症病患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70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340例心内科重症病患,采用随机的方式分配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17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75例,年龄均在49岁到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男性急性左心衰64例,女性有65例,男性急性心梗26例,女性有1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73例,年龄均在49岁到85岁,平均年龄为67岁。男性急性左心衰有63例,女性有66例,男性有急性心梗25例,女性有16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一般护理模式,对病患生命体进行征密切监测,指导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有关的健康护理知识,及时对其心理进行疏导,并且24小时对重症病患进行观察,保持对病房的通风及安全检查。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在添加心理护理模式:首先为病患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护理人员可以制定出护理计划,记录病人的身心状况,嘱咐病人戒烟酒,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并让病人实施,然后加强对身体的锻炼,还要与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多关心尊重病患,使病患可以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和认可,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需要掌握药物的特性,心内科药物的使用是复杂的,护士应熟悉该药的用途、特点和不良反应,要增强责任心,确保正确用药,密切关注病患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防范突发情况。同时,要掌握一些敏感药物的预防措施、不良反应和药物性质。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用药知识,在新药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用药效果,做好现场工作记录,要是有不良反应出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在防治心内科疾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患用药的指导,并且结合锻炼和合理饮食,控制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用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避免食用量过度引起心肌梗死。另外,还要注意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之间的反应。药物和食物有一定的反应关系,搭配不好会影响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吸收效果,也会使药物的功效发挥不出,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或中毒。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管理,引导患者不要同时服用产生不良反应的食物或药物。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药理学知识,引导病患正确用药。最后,要注意给予病患优质的心理护理,心内科重症病患病情处于危险边缘,容易产生恐慌,导致焦虑、抑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跟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耐心的疏导病患,详细的将病情跟病患讲解,包括一些注意事项、紧急用药、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病患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让其家属多陪伴关心,缓解心理压力。家属的思想工作也要到位,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可以有效的预防重症恶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根据病患病情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评量表(包括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指标以%表示,若P<0.05,则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在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对照组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为62分,护理后为30分,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2%。观察组护理前心理状况评分为63,护理后为45,护理满意度为74%。对照组在一般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有效的的降低了病患抑郁、紧张等心理状况,改善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

3 讨论

心内科重症在临床诊断中为高危疾病,大多数病患的病因、病情较为复杂多变,对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生命威胁。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病程较短,心理压力较大。一般的护理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一般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病患抑郁、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病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与其他科室相比,心内科重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满意度,满足病患所需要的身心要求。加强护理操作管理,提高药学知识及药品安全管理,加强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为病患的安全提供保障。心血管疾病在受刺激和消极心理状态下不利于治疗,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4 小 结

通过对照组跟观察组的对比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心内科重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治疗有明显效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病患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及特点进行分析,实施心理护理,疏解病患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病患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病患加强锻炼,戒烟戒酒,打造健康的身体状态。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患重症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