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课堂篇)

2020-11-16 05:49唐如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策略课堂

唐如江

[摘要]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在课堂上创建融洽的课堂氛围,做到“四化”并引导学生学懂、记得、能说、会用。

[关键词]优秀教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91-02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要在课堂上下功夫。课堂中教师的行为、语言、态度、思维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那么,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呢?优秀的教师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认为,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与学生做充分的情感交流,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都是在与人的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正面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知识修养、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与学生交好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获得学生的认同,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在课堂之外通过努力来获得相应的素质与修养。教师要努力做到:

第一,爱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读书,不仅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还能够用自己的这一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形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与兴趣。我们很难想象一群大学毕业以后再也不读书、不学习的教师能够教出爱学习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读书与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

第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与品格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学教师面对的学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这些学生的“三观”并未形成,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与意识。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显得非常之大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除了要具有深厚的知识素养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与人格魅力。

第三,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教师的行为细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板书乱七八糟的教师能够好好地引导学生整洁地书写,同样也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教师可以培养出逻辑严密的学生。教师要关注细节,无论是书写,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设计。

做好以上这些,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交流,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并使自己朝着优秀迈进一步。

二、知识的传授要做到“四化”

在课堂中,教师做得最多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能力的培养、“三观”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支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努力做到“四化”:

1.抽象问题形象化。在基础教育中,有一部分知识十分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最终形成的中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知识就较为困难。当今,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比较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十分强,因而在教学时习惯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這样的教学其实已经严重地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能有效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掌握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思维方法,从而能够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障教学的质量。

2.复杂知识简单化。这一问题其实和上面一个问题具有相似性。在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中,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善于概括、归纳、总结这些知识,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与素质。比如,在引导学生构建高中知识体系的时候,教师就要有效整理相关的知识,最好能够用几张纸甚至是一张纸就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活学习的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学科知识。

3.繁杂问题条理化。有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较为零碎。对于较为繁杂的问题,学生会比较难找到解决的路径。特别是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更加困难。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形成能力,更不可能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一类较为繁杂的问题时,一定要将其条理化、逻辑化。这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需要教师对这一类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认知,同时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分析、判断、归纳与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时间里坚持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师要具有敏感性,明白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哪些问题是较难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来分析教材、分析知识。这样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接受度、理解力等。

4.深奥理论浅显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略有些深奥,因为这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缺乏可以辅助理解的生活经验。比如,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关于物质与意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非常之深奥,因为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对于这类知识,教师该怎么办呢?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这些深奥的理论进行浅显化处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体现出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引导学生学懂、记得、能说、会用

有这样一句话: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不少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一个问题讲解了许多遍,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学生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个知识老师都讲了好多遍了,与其相关的题目也都做过了,我怎么还是不理解呢?这样的状况倘若经常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在深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定会产生新的疑问,如“我讲了这么多学生还是不会的原因,难道是我的教学方法出问题了?”当教师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便离优秀的教师又近了一步。

1.学懂。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愿意学、会学,进而掌握丰富的知识。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学生自己肯学,真学,学懂了,他们掌握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从而更容易形成能力和素养,讲一千遍不如学生学一遍。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且灵活多样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记得。在学懂的基础上,要想记得所学的知识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记忆力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才是有效的记忆,且这样的记忆会非常持久。这里的记忆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而是强调记得核心观点、逻辑关系、判断推理过程以及依据等的记忆。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3.能说。能说既是学懂与记得的升华,又是会用的前提与基础。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运用“主动教授他人(teach others)”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的90%。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表述。这里所说的能说一定是发生在学生学懂、记得之后。学生通过相互地说、相互地教,能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检验彼此的学习情况。

在优秀的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一定是教学的主体,且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一定不是通过现在很多“给大家看”的课堂中所开展的那些所谓的“学生讨论”及“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课堂展示,以汲取新方法、新思路。

4.会用。会用是教学的终极日标与要求。那些学懂、记得、能说的学生只是到达了学习的中级阶段。知识学习的目的必然是应用。能否让学生会用是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怎么才是会用呢?其实教师大可不必把“会用”的概念泛化。会用就是学生学完这一课的知识内容后,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想检验学生是否已经会用,教师就要巧设题目。教师所设计的题目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且内容必须要围绕着这课知识的核心。若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便意味着教师的课堂教學目的达成了,一堂真正的好课产生了。

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状况。只有做好这三方面,教师才能向着优秀再迈进一步。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策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我说你做讲策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