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020-12-08 03:44谭铮
数码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育人

谭铮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三全育人”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手段。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帮助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172-02

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遵循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养为目标,从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人员的全员参与、时间的全过程贯穿、空间的全方位实施是“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三大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生源复杂要求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国家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随着高职适龄人口逐渐降低、本科院校和高中生不断扩招、高职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生源结构出现了提前单独招生、“3+2”专本连读、省内外普招(艺术类、普通类、注册入学)、中职对口单招/注册入学、五年制大专单独招生等复杂的情况,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同时,国家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在2019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对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高职院校大规模的扩招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的问题,但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更加复杂,但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

2.2年龄特点要求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目前主要包括三年制和五年制两个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而这两个学制的学生年龄分别在17岁和20岁左右,正直青春中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还处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阶段,自我意识强烈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意志品质的发展不够稳定;性格基本形成,表现出逐渐稳定的状态;情感激烈复杂,敏感、自尊、喜欢表现自己,既缺乏经验又过于自信,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又极易产生困惑和烦恼,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有时容易缺乏理智,易冲动,易从众,逆反心理明显,容易因家长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出现厌学、反抗现象,性格的可塑性较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五年制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重视个体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学习全过程。

(1)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内容。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占41.9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占37.89%,心理咨询占20.1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的内容,超过80%大学生选择了心理健康与咨询知识、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超过50%大学生选择了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挫折教育、压力管理、恋爱与性、生命教育等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高职院校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内容;优先在第一学期完成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2]。

(2)重视“课程思政”,把握教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的思想与心理密切相关,思想形成过程是思维的过程,健康的心理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正确的思想帮助形成健康的心理。“任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当把握心理学规律,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在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反馈学生的心理状态。

3.2转变育人理念、拓宽育人队伍、提高育人能力。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面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拓宽育儿队伍:宿管老师不仅仅是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宿舍安全的“監督者”,还是宿舍生活的“陪伴者”,宿管老师与大学生朝夕相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宿管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强化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识别,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可以争取社会支持,定期邀请兼职教授担任顾问,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定期开展讲座,担任咨询师,指导解决专业难题;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家校配合,建立家长学校,及时探讨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充分发挥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

3.3发挥心理辅导站作用,营造积极校园文化。为更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职院校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心理辅导站,一般由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担任心理辅导站站长,指导大学生心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结果显示:37.89%的大学生认为心理辅导站发挥作用显著,48.42%的大学生认为发挥作用良好,心理辅导站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更加重视自身建设,丰富完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1)重视专业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员人数少,队伍不够稳定,专业性不够,培训机会少,心理辅导员要勇敢面对现实存在的困难,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主动争取校内外资源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课程、团体心理辅导、访谈等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培养学生干部。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心协在部门设置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学生干部工作富有热情,思维活跃,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但专业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因学生会的吸引造成二级学院大学生心协招聘难和人才的流失。这就需要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更加重视心协学生干部的培养,稳定学生干部队伍,增加社团吸引力、增加集体归属感、提高工作成就感,定期开展讲座、团体辅导、朋辈心理咨询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发挥好学生干部传帮带作用、朋辈作用和辐射效应,以更好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4 结语

高职院校要高度认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深化素质教育,营造和谐心理氛围,帮助大学生们修心塑行,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存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03-105.

[2]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7):116-118.

[3]程美华,王海霞,刘青瑞,李光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246-247.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