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0-12-08 10:51张青贤
数码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张青贤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了首要地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小学语文也包括在内,在核心素养角度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最终实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199-01

核心素养是指于特定时期,通过相应协助,使其展现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日常生活知识、能力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对语文的语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其中语文语感是指学生对客体即语文现象、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领悟能力;学习方法是指学生以其自身行为、心理特征为主要前提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与心理倾向。核心素养可使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良好积累,提升自身语言逻辑、语感能力,加强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使其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

1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知识已经逐渐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生产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助力,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不小的帮助。另外,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既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要想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2.1通过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字词教学的基础性较强,只有打好地基,才能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字的发音、笔画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印象,之后教师可以依次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并且,教师应将所学课文中的生字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2.2致力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就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语文教师仅仅只是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到了日程上来,忽视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但是就小学生本身来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说”“写”两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2.3致力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发掘美、感受美、缔造美的能力。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审美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审美规律,由外到内,由挖掘到创造,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4完善教学目标,做好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划分教学目标层次。这样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记忆课文知识、会读写语文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

2.5开发生活资源,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素材。教师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语文现象,将生活素材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展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资源。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误区,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6融合其他學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综合性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语文问题,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结束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美术、数学等学科总结所学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7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改变传统老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由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应充分利用语言架构的优点,以语言架构为中心,采用朗读方式体会语言魅力,从而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例如,若课本中对植物进行描绘,可使学生对相应植物进行朗读,体会语言特色,并自主结合形容词进行朗读,加深认知,可逐渐使学生树立语言意识,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8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为学生营造环境的基础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模式为形象思维,老师应指导其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教师应对相应课本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想法,鼓励学生对内容中涉及的人物进行思考。

3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致力于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此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俊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才智,2020(4):200.

[2]黄哲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9(67):37.

[3]陈春梅.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素质拓展,2018(5):66.

[4]万智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3):170.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