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的育人育才机制研究

2020-12-11 02:13莫秋桂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专业

莫秋桂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1)

1 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概述

1.1 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一般是指具有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方案,并在规划好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活动,具有规范、抽象、集中、集体的特点。规范统一的特点决定第一课堂是以班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相应的“第一课堂”的上课地点、时间和教师等就会相对固定。“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在教师传授下获取各种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以文字呈现出来,所以在“第一课堂”中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

1.2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来源于教材而又不依附于教材,“第二课堂”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方法灵活,不进行卷面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1]总体而言,“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与“第一课堂”指的是离开教材,离开固定的教室和时间,在大千世界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自主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与活动,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2 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的必要性

(1)第二课堂课与第一课堂的内在联系。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概述中,可以看出它们是相对的而不是对立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就好比如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则是一座桥梁,它承担着把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使命。所以“第二课堂”不能脱离于“第一课堂”开展,“第一课堂”也不能孤立“第二课堂”进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要相衔接形成育人育才的局面,达到全方位育人。

(2)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仍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要紧密结合,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的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3 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存在的问题

为更加真实了解高校“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20 年2 月底开展了电话采访、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和数据,重点调查了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对“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的评价及看法,并获得了较为详实的信息。笔者通过设计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共收回问卷656 份。

3.1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育人的培养计划脱节

3.1.1 缺乏科学的“第二课堂”培养计划

据统计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但很多高校在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时并没有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很好的相衔接,甚至脱离于“第一课堂”去制定,造成两大课堂脱节。没有合理的第二课堂实施计划,就容易导致第二课堂在实施的过程缺乏科学指导。笔者于2020 年2 月底在通过电话采访时,广西某高校一位负责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辅导员说:我们学校已经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几年了,但是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实施以来,效果不明显。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及内容给人的感觉是很丰富,明确了每个活动或项目获得多少个学分,规定学生所修学分,但很多活动跟学生的专业是不相关的。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您最希望第二课堂开展哪类活动”的问题,33.99%学生希望第二课堂能更多的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占21.19%,志愿服务类占19.51%,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占14.33%,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类占4.73%,其他类型占6.25%(如图1)。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更愿意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图1 您最希望第二课堂开展哪类活动统计图

3.1.2 两大课堂的管理主体缺乏沟通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互联系的,两大课堂的实施主体就应当共同谋划人才培养方案。但据笔者调查,高校第一课堂的管理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第二课堂主要是由学生工作处或者团委来负责。某高校一位团委书记说到: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主要是由校团委来负责统筹实施,一般“第二课堂”的制度制定也主要是由团委来草拟,并没有与教务处来共同制定,在制度初步形成之后也会征求教务处的意见,但是教务处并没有给出实际性的建议。很多高校都存在两大课堂的主管部门不一样的现象,并且缺乏密切的沟通,导致在进行两大课堂的育人体系设计时是相互独立的。

3.2 师生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认识存在偏差

3.2.1 教育工作者的认识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对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第一课堂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只要抓好第一课堂就可以了,第二课堂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存在的,甚至有的认为第二课堂的出现抢占了第一课堂的教育资源,教师有时候也因为被要求指导第二课堂的活动消耗精力和时间,对此,一些教育工作者是感到不满的。很多高校表面上虽然对两个课堂都给予了重视,但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造成了教师们更乐意去承担第一课堂的教学、实习和实训工作,而不愿意主动去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2]

3.2.2 学生的认识

在关于“您参加第二课堂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52%学生是为了获取学分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68.6%的学生的目的是丰富课余活动,这两个目的排在了首位。而想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学习技能和提高组织、领导、团队合作等能力这三个选项分别排在了第五、第三和第四位,分别占48.93%、66.92%和63.72%(如图2)。

图2 您参加第二课堂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什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我们通常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如果不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的意识,就不能使学生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3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资源配置不均等

3.3.1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为第二课堂配备师资力量,而是由由学工或团委的老师来负责组织实施。学工和团委的老师工作内容繁杂,并且专业背景与学生的专业通常是不一致的,无法有效指导第二课堂。笔者在采访广西某高校的学生社团负责人时,该负责人说:我们社团也配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但是我只知道有这个老师,但指导老师从来没有指导过我们的活动。因为缺乏专业的教师的指导,第二课堂活动效果不明显。

3.3.2 两大课堂时间分配不平衡

“我们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一般被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平时没有特定的时间安排给第二课堂,感觉没有太多时间去参加第二课堂。”一位高校学生说到。在第一课堂的培养方案中,对第一课堂的课程时间安排和课时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学生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何时上这门课,何时学完这门课。但是对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却没有做出整体的规划,虽然第二课堂不需要规定特定的时间,但是也要做好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第二课堂。

3.3.3 物质资源分配悬殊

两大课堂物质资源配置悬殊主要表现在经费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在经费方面,学校会对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经费做出整体的规划,做足经费预算,保障第一课堂顺利开展,但据调查很多高校给第二课堂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是指活动场所、教室和设备等设施方面,第一课堂的教室是固定的,并且配有教完善的教学设施、实验室。而第二课堂是没有这些专门的场所、设施的,常常借用第一堂课设施,有些学校是不允许第一课堂之外的其他活动来使用实验或其他设备的。

4 构建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的育人育才机制

(1)立足专业特点,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机制。高校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教育的两大重要教育手段,它们是紧密联的,那么在内容上也应该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首先要做好第二课堂的顶层设计,要立足专业特点,建立科学的第二课堂实施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对第二课堂内容进行模块化,其中重点要建设专业方向的模块,并且专业方向的模块要占较大的比重,其他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类、文化艺术类等占的比重相对小一些。而且在专业方向模块,第二课堂的内容设计要紧紧围绕第一课堂的内容来设计,并依据第一课堂的学科的特点和课时等进行第二课堂各项具体内容的建设,如此才能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第二课堂内容,实现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真正的有渠道转换成实践。有了科学的内容模块设计,还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保障两大课堂齐头并进,这就要求明确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施主体的分工协作。在专业模块方面,第一课堂的实施主体是比较有经验和能力的,所以这个模块应该由教学口来策划和主抓,学工口或团委口要协助教学口做好活动开展的其他后勤保障工作;在其他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类、文化艺术类等模块则由学工口和团委口来主抓,教学口给与其他有需要的支持。只有做好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目标内容上的衔接,管理上的共同合作,才能使两大课堂走得稳、走得好、走得快。

(2)注重认识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仅仅体现在教书这个环节,更要育人,只有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系的重要性,提高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衔接育人的认识,端好两大课堂共同育人这碗水,想方设法促进两大课堂的共同育人,形成良性互动。在学生的认识教育方面,一是要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发文件,也要拓宽宣传方式,线下可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首次主题班会、班主任、辅导员等方式向学生输入第二课堂理念,线上可以利用各种微信、微博、易班等互联网平台对第二课堂进行宣传,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有哪些活动,如何参加,对自身能力提升有何帮助。二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强化青年的使命和担当,要让学生懂得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社会不需要纸上谈兵的人,而是要知识合一的人才,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这个舞台,练就知和行的本领。

(3)推进资源共享,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在第二课堂中强调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指导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重视第二课堂师资力量的配备。针对第二课堂师资力量弱的情况,首先成立第二课堂领航工作室,根据第二课堂的内容模块建立领航小组,如专业学科类的可由专业教师担任组长,班主任、辅导员为主要成员,在专业学科类方向,还鼓励跨学科进行组合,比如信息技术类和旅游管理类组合,这不仅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科交流,发挥各自优势,使第二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建立校企组合,引入企业人力资源。其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照搬第一课堂的教育方式方法对第二课堂进行指导,如何更好的将两大课堂衔接起来,这对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要对教师进行两大课堂衔接育人方式方法的培训,做好研讨。除此之外,要实行奖励机制,将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量纳入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晋升中去。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时间分配方面,要统筹规划两大课堂时间的分配,虽然第二课堂可以灵活的运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来开展,但是各不同专业院系也要根据第一课堂的学时,合理规划安排每周利用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用于开展第二课堂,避免造成有些学生想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但是却与第一课堂相冲突的矛盾。在物资方面,一是要做好两大课堂的经费预算,不能厚此薄彼,保障第二课堂有足够的经费,还可以需求社会资源,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二是要做好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的保障,要按照专业特色规划建设活动场所,同时要资源共享,加强对第一课堂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硬件资源,实现学校和学院实验室、实训室、多媒体设备全面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学习竞赛做好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