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2020-12-21 13:00兰兴武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田园景观特色

摘要:地域文化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国家对乡村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高度重视,在乡村建设中地域特色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地域文化等基本概念以及特色田园乡村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并通过什邡市家灵村的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基于广泛的走访调查,进行该村现状分析,梳理了该村乡村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地域文化在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与运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

特色田园乡村,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竞争力;田园代表的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是乡村建设的意境。

一、乡村现状分析

1.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农村经济失去了活力和生机;

2.农民老龄化:老人、儿童成为农村留守的主要人口构成,留守老人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3.建筑风貌:部分震前传统川西林盘院落处于荒废状态,传统围合院落历史文化逐渐在消失,震后新建建筑缺乏统一规范,立面风貌较为混乱;

4.现状植被:乔木树木种类、竹林景观资源丰富,特色乡土植物分布广泛但生长杂乱;

5.景观元素:当地现有景观元素较为丰富,变废为新,反应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具有科普效益;

二、特色田园乡村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达运用

1.“林盘+”彰显地域特色

林盘是家灵村典型乡村居住聚落形式,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空间形态,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家灵村人民的乡愁记忆。以城市——林盘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可作”的景观环境。依托林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结合家灵村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寻求“林盘+”的乡村林盘修复保护及更新发展的途径,各层面突出以人为本,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场所需求,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主要包括“林盘+农业园区”、“林盘+景区”、“林盘+产业园”。

家灵村的建筑风貌特色以尊重乡村文化肌理,传承历史文化,融合创新元素,创造田园栖居的乡村文化景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

以传统川西民居建筑的有机组成要素为主要的审美对象所传达的社会风俗民情特征及其构成的乡村文化景观效应。传统川西民居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存在大量有代表性的、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包括穿斗式构架、照壁、天井、木格窗、青砖墙、马头墙、院落等。在乡村建设中,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和修建特色新型农村社区,利用社区建筑风貌传达地域文化特色。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特色建筑风貌塑造,合理运用传统文化符号,表达出浓郁的川西文化特色。

家灵村以农业为主,具有农耕历史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灵活运用景观小品烘托景观氛围,如融入农耕历史文化要素的标志牌、座椅、情景雕塑、篱笆、景墙等,以及具有乡土气息的石缸、石磨等,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唤起人们对农耕历史的情感记忆。同时,结合挑水、耕田、打谷等生活情景雕塑,并在路旁、墙头、街角等地摆放川派盆景,渲染出一片生动的地域景观环境,不自觉地将人带入到地域传统生活语境中。

2.使用本土材料

利用木棒或竹篱笆做的围栏,利用鹅卵石制作的路面铺装,利用大漂石或毛石做的挡土墙、花池或沟渠护岸等,既具有防护、围挡等实际功能,同时又质朴美观,体现地域特色。

景观层面——要素运用:卵石

(1)卵石在当地景观中可用于道路铺装和景墙、挡土墙的建造,它无论在色彩还是质感上都与当地环境很好的契合;

(2)并且可以运用于生态驳岸来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景观层面——要素运用:晾晒架、爬藤架

(1)晾晒架,爬藤架在在当地景观中可用于景墙、围栏,景观小品的建造

(2)同时晾晒架和爬藤架也可以和竹子相结合建造部分景观构筑物。

景观层面——要素运用:水塔

(1)村中的水塔可改造为一系列的“水塔+”,它作为村内除房屋外的至高点,8-15M的高度足以让登塔的人得到360度的视野,作为眺望台可以鸟瞰林盘全景;

(2)通过内部的改造,可以供村里的儿童游玩;

(3)水塔一般位于林盘周围,也可改造为挑出竹林的景观雕塑设施,作为林盤中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景观。

3.展示田园风光

农耕文化是成都平原地区地域文化的精髓,田园风光则是成都乡村地区最靓丽的景观。为充分展现田园特色,通过梳理道路两旁的植物,对杂乱的草丛、不美观的灌木丛和小乔木或其他遮挡视线的要素进行移除,整理景观视线廊道,使视线通透,将农田、耕作场景以及散布于农田中的林盘和农宅暴露于游人的视野中。结合保留的乔木、花卉植物,形成框景、夹景,并适当播种花草,充分展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此外,在农田之上修建民宿、骑行绿道、观光木栈道、休息平台、观景平台等设施,引导游人走进农田,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和乡村气息。

参考文献:

[1]樊丽,朱晓敏,张颖,张鸿,周涛.成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域特色表达[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04)61-65.

[2]郑露,李光跃.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成都市竹艺村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9(04)61-63.

作者简介:兰兴武(1986-),男,汉族,广东佛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田园景观特色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田园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