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

2020-12-21 18:46李学钦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

李学钦

摘要:电视纪录片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故事性,其中真实性要求纪录片能够对事实进行客观尊重,然而故事性就要充分的发挥创作人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通过充分运用主观性,能够让纪录片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能够在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中实现创作。这篇文章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性选择进行分析。并且对纪录片在进行主观性选择的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主观性选择

电视纪录片主要是通过更加真实和有效的记录方式来对一些虚构的或者是不真实的因素进行消除,这样才能够完成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但是电视纪录片创作所具有的记录本身的内在含义是要回归到事实的真相,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同时对创作的空间也要进行无限制的主观性的创作。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电视剧实际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选择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和主体内容的挖掘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进行创作,必须要对纪录片的题材进行有效的把握,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对所记录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纪录片的创作是艺术的一种选择,但是要对所记录的事件以及实际的内容有本质性的正确,并且科学的内容把握,这样才能够对纪录片的结构能力进行有效选择。创作者需要根据现实生活以及外面世界中发生的人和事,凭借自己的主观进行选择和判断,并且对这些人和事具有的一些特别意义进行挑选和判断,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对纪录片的题材进行确立。在纪录片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环境以及周围的社会意义是进行准确定位,并且善于对生活和社会进行有效关注,并且寻找真实客观的态度对真实的生活和社会进行记录和评价。纪录片真实客观记录的主体是人,也就是在记录创作中包含了编导和摄像,这样就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二、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的主观性选择

纪录片创作的工作人员对于创作的真实纪录片进行拍摄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够完成的,但是对于日播栏目的创作片的创作,其允许的时间周期最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创作纪录片过程中,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时间周期的长度来进行单一性的拍摄纪实,那么就会对拍摄纪录片的真实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忽视。这也就意味着只是对自然结果的拍摄方法进行纯粹的等待,并不能够有效的保证节目创作具有较高的质量和价值。但是除此之外,如果只是注重拍摄纪录片本身的方式,而缺乏了真实记录的人物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式,这样也就缺乏纪录片的真实意义。所以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過程中,我们要对记录的人物社会以及实际生活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方面以及与众不同的特点,让观众能够具有目的性的进行解读和认识。而且还要感悟到纪录片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进行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其拍摄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进入的对象也要进行差异性的调整,这就要求纪录片拍摄的编导需要对拍摄手法具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真实性的社会更加直接的表现出来,并且再煮锅选择性的基础上是拍摄的对象,在生活空间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目的性。从而使得生命个体或者是文化现象,能够在某一个区域上接近生命的本质以及文化核心,并且也能够为观众呈现最大限度的生活真实话的记录。

三、真实纪录片创作的主观与客观的融合统一

纪录片在进行创作时,为了能够对纪录片的客观事实进行最好的呈现,最好的方式就是长镜头的运用。纪录片的创作和拍摄其本质都是要起到一定的计时,所以在拍摄手法上可以运用纪实主义拍摄中使用的长镜头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能够对画面情景进行完美的呈现,从而能够使观众在对纪录片进行观看时产生一种亲切感以及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结合拍摄对象的具体行为以及发生的事件,还有语言形成一定的环境背景,客观并且真实地反映和展示了人物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对人物事件瞬息万变,并且调动镜头来对创作灵感的瞬间思维进行有效展现。这样就能够将拍摄的真实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和统一。所以纪录片在拍摄时对现场镜头的选择以及拍摄角度的挑选还有内容的取舍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一定的主观性,才能够构成纪录片的整体性。

四、纪录片编导对编辑方式的主观性选择

纪录片的拍摄创作在对拍摄素材和拍摄手法都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后期的剪辑和编辑工作,这部分工作是属于一种静态工作,主要是对编导的思维的深刻性进行考验。纪录片在进行拍摄时,需要根据特定的主题对整个纪录片内容的拍摄进行贯穿,但是在实际编导进行剪辑时,可能会通过拍摄的内容重新确立新的拍摄主题。因为纪录片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与拍摄的主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偏离,这也就需要编导进行后期的编辑和制作,对纪录片的思路进行重新整理。

五、结论

电视纪录片在进行创作时,主要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进行材料的选取,并且表达了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还有社会的发展情况。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要对世俗的一些印象和浮躁进行摒弃,并且对纪录片进行主观性的选择,不断地深入到拍摄内容的本质,时刻把握时代的发展以及实际的需求。使纪录片能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贴切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的深度。

参考文献:

[1]鲁冰.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策略研究[J].电视指南,2018(12):175.

[2]毕武玺.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J].电视指南,2017(19):164.

[3]张利峰.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J].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21.

[4]李华东.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性选择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6):131.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原型叙事中的奇石符号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