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2021-01-03 07:22冯艳艳
关键词:节奏文言文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明显增加,总计136篇,其中文言文有16篇。从内容上来看,有令人深思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有饶有趣味的神话传说,也有充满哲思的说理文。老师经常思考:这么多的文言文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方法。

一、注重朗读,让学生读出韵味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文言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发之于心,出之于口。朗读不仅有益于学生语言学习和表达水平的提高,还能促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丰富想象力,增强语感。

学习文言文,读准字音非常重要。比如,首次接触文言文时,学生容易把《铁杵成针》中的“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的“还”读作hái,把汤汤(shāng shāng)读作tāng tāng;又因为无法准确辨别虚词的作用,会将“为”的读音搞混。如“为是其智弗若与?”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纠正发音。

如果说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石,那么划分节奏,注意停顿则是理解文言文的纽带。特别是对于那些文言文中较长的句子,必须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和停顿,使学生对这一句话能合理断句,准确理解。准确划分节奏,读出停顿,能有效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而把握了大意更易找准节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一是句中短暂停顿,是以词或者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的内在关系来划分语气的停顿。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划分节奏,做到停顿到位,这样才能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音韵美是古文朗读独具的美。在《少年中国说》中,“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可以借助读好语气词增强感情的表达。在读“哉”时,有意延长读音,感受对中国少年期待与赞美的感情。声断气连的读法使文言文充满音韵美

在反复朗读之中,学生能觉察出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美,音律美。通过朗读,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范读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跟读、单读、对读、轮读、齐读,还可以分角色读、小组赛读、师生配乐读。涵泳工夫兴味长,多元化的朗读,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文气,读出情义,读出精神,神游其间,气贯其中,酣畅淋漓,心畅气爽。

二、讲究方法,让学生尝出滋味

通过反复熟练地诵读,学生基本把握了文意。那么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呢?可以结合文本,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一位老师在教学《书戴嵩画牛》时,用了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

注释定义 引导学生关注书中注释,帮助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搐”字。学生能从书上注释中寻找到解释,带入到句子,自然而然就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注释是帮助理解文言文的重要媒介。

部首猜义 文中有一个词“拊掌大笑”,“掌”是手掌的意思,学生基本都知道。联系“掌”的意思观察“拊”字的部首,学生就能基本能猜到“拊”字的意思。

旧知释义 在教学“尾搐入两股间”的“股”时,学生一开始都猜错了。老师结合曾经学过的成语“悬梁刺股”加以引导,让学生联系旧知,再来理解文中“股”,就很容易了。

观图明义 在理解“掉尾而斗”的“掉”时,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此处的“掉”绝不是“掉落”的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巧妙结合书上插图,通过观察两牛相斗的图片,让学生们理解“掉”是“摇”的意思。学生既能轻易理解,又显得水到渠成。

循文解义 文中有一句“处士笑而然之”。“然”是什么意思呢?老师通过联系前文牧童说的话,启发学生理解“然”是“认同”的意思。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就难以自主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巧妙搭建桥梁,铺设道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句含义的方法。很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文本语境中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三、发挥想象,让学生演出趣味

小学阶段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简短,内容虽简单,但真正理解还是不容易的。如果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言文故事,效果大不一样。为了演好故事,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创造性地丰富故事细节。为了编好导好演好,学生需要认认真真弄清每一句文言文的意思及故事的来龙去脉。而“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上台演一演,学生更容易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如《自相矛盾》《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更能加深理解。

一位老师在教学《书戴嵩画牛》这一课,用了“想一想,演一演”的方法,让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热情洋溢,一个个机灵得像一只只小猴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时候带着图,感受杜处士对图的爱。在理解小牧童之所以笑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再上台演一演,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学生兴趣高昂,跃跃欲试,演完大家积极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们在演的过程中,明白了小牧童笑的原因,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积极性很高,学得很快乐。自编、自导、自演文言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抓住情感,让学生品出余味

文言文虽然距我们年代久远,但它有着永恒的魅力,其核心就在于它的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除了基本的字词语句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品味,体会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学完《伯牙鼓琴》,你会感叹伯牙与钟子期旷古烁今的友情多么令人艳羡;学完《少年中国说》,学生当能体会,少年对于一个国家是何等重要,作为少年,当奋发拼搏,自强不息,来日为国争光;学完《囊萤夜读》,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领会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情感呢?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体会,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作者及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抓住情感,让学生细细品味文言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精妙。

振兴中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猜你喜欢
节奏文言文情感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会背与会默写
轻快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