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合作效能

2021-01-21 10:47孟杰
关键词:学生发展合作学习

孟杰

摘要:学生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合作效能,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应组织合作学习专题培训,约定讨论的时长,分组时兼顾“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细化组内分工;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提供学习支架,嵌入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效能;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包容、会合作”的真实呼唤。随着合作学习方式的不断普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如何进行有效分组,避免“小能人”“边缘人”的出现?如何提高合作效能?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在此,笔者分享几点思考。

一、组织合作学习专题培训

合作学习启动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是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的技巧、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合作学习的案例等,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认可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学会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鼓勵奇思妙想,提倡每位组员就合作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组员间学会相互倾听,不要急于否定他人的观点;学会反思,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他人的意见中改进已有观点;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彼此不断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促进集体智慧的生成;等等。这些技巧需要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告诉学生。

二、约定讨论的时长

首先,教师与学生约定讨论时长,具体的讨论时长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设置。其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分阶段提醒学生注意时间,避免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最后,对较快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励组员提升合作效率。

三、分组时兼顾“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是指小组内各成员的性格、性别、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学科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逻辑较强,所以数理化学习较好,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能帮助组内成员整理思路;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好,表现为能够顺畅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有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能够敏锐察觉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尽量保证组员在合作中可以实现能力互补。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效能的一个前提。

“组间同质”,是指各组之间人数大致相等,各组的总体学习力不相上下,这有利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在课堂上保持激烈竞争的状态。否则,会出现大多数小组都已经结束讨论,少数小组仍一筹莫展的情况。如果继续等待,无疑会浪费较多的课堂时间;如果忽略少数小组,又会打乱学生的探究过程,也难言公平。因此,分组时兼顾“组间同质”,同样重要。

四、细化组内分工

要分配小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可做,有事可干”,拥有高度的小组意识;同时,弱化小组长的权利,使每个组员都能为小组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合作学习小组中可设置的角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展开小组合作,从整体上把控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要能较好地把握主题和任务,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副组长:负责维护组内合作秩序,对游离在小组合作进程之外的成员进行劝诫、提醒。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过程中个人智慧的火花和集体智慧的生成,如记录小组讨论中的“关键词”,方便成员回忆并再现小组活动过程。

汇报员:负责小组合作结果的汇报与展示,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智慧展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

作业员:负责收发、提交小组成员的作业或任务单等。

对于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的分工,教师应尽可能做到细化;同时,也应注意适时更替组内分工,使各个组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色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组内一员,要积极为组内合作贡献力量。

五、提供学习支架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间的合作提供“学习单”与“合作任务单”。学习单主要为学生提供本次活动设计的知识要点,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轨道。合作任务单,包括角色分工定位、内容的聚焦点以及本次合作主题需要关注的几大要点,并按照每个要点的层级性或者重要性来安排。此外,还包括建议的时间规划、讨论结果呈现的形式和注意事项等。“学习单”和“合作任务单”作为合作学习的支架,能够促使组员间的分工更加明确,讨论更加聚焦。

六、嵌入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它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动机、过程、效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成预期。由于合作学习是自由地讨论,学生有时对于讨论的主题和程度都较难把握,教师无法实时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这就容易导致讨论无法得到很好的反馈。在讨论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如小组评价量规或简易的自测评价单(见表1),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学生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我们需不断探索研究,使合作学习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秦国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2] 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