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要防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答疑

2021-02-21 05:42通讯员罗珍珍
自我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心脑血管斑块

通讯员·罗珍珍

采访专家·方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我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国家,而且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甚至高于肿瘤。但关于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还有许多疑问,如以下几种你了解吗?

疑问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心脏、大血管和外周动脉(除脑血管外)发生的病变。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急症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脑血管疾病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是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表现为面瘫或口角歪斜、肢体无力(多为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要迅速就医诊治。

疑问二:血管是怎么致病的

血管不好,疾病侵扰。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在血管,血管如果保护得不好,与同龄人相比,出现问题的时间更早,病情进展更快!

例如,有些血管保护不好的人群,可能在2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斑块,50岁血管开始狭窄,比正常同龄人提前了许多年,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以及患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血管硬化是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如果血管硬化失去弹性,管壁变薄,容易破裂发生出血现象;而且血管硬化会形成斑块,斑块堆积未能及时清理,容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粗糙,使血流不畅,容易淤积发生阻塞,造成脑卒中供血不足,出现血管坏死。

血管硬化也会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的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心肌就会有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缺血达到一个小时以上,就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数小时至数天后,梗死段会不断扩大,但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只能由其他组织来代替,此时心脏压力大,时间久了以后心脏会变形,心脏功能衰退。

疑问三:心脑血管疾病抢救为什么要分秒必争

心肌很“娇嫩”,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会发生坏死,1~2小时后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而且心肌细胞和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坏死后只能用其他的结缔组织来替代,会影响其功能。据统计,如果心脏停搏1秒钟,血液将停止流动;停搏10秒钟,人的意识会丧失;停搏6分钟,大脑的损伤将不可逆,所以对于心脑疾病的抢救工作,我们要争分夺秒。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果抢救时间及时,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关键是时间的争取问题。

疑问四:心脑血管疾病会遗传吗

就心脑血管疾病而言,有些疾病如Brugada综合征、遗传性长QT综合征是有明确遗传证据的。至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从现有观察来看,有患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概率可能高于没有患病家族史的人群,但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来证实此结论。

疑问五:心脑血管病为何在秋冬季节高发

气温降低增加发病风险据报道,0℃以下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当温度升至3℃~4℃以上时,心肌梗死发生率开始下降;气温每升高7.4℃,心肌梗死风险降低2.8%。

自然环境和人体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体的血管收缩甚至痉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内维生素D降低。

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室内外温差大,突然出进门,短时间过冷或过热,血管会快速收缩或扩张,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增加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其他因素入秋后天气变冷,可能改变生物钟节律,进而导致抑郁情绪;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会导致自主神经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率提升、血管痉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秋冬季节雾霾增多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疑问六:怎么改善血管功能

血管好坏与生活方式相关。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减轻心肾负担,减少并发症。建议人们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还要定期搭配粗粮和细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研究显示,挥拍运动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控制情绪抑郁时睡眠质量差,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和心率会升高。

猜你喜欢
脑血管心脑血管斑块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心脑血管12个问答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