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EV160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2021-03-05 07:12张春召
汽车电器 2021年2期
关键词:差速器轴向间隙

张春召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1 故障现象

一辆2014款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已累计行驶里程81250km,车主反映车辆行驶时汽车底盘驱动桥处有异响和振动,车速越高,异响和振动越明显。

2 故障原因分析

根据该车已经使用6年,行驶里程超8万公里进行推断,该故障很可能是驱动电机或电机控制器线路氧化接触不良或松动、驱动桥内部磨损导致配合间隙过大所致,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源电路或线路氧化、接触不良或松动

驱动电机三相线如图1所示,MCU接口插件如图2所示。电源电路氧化、接触不良主要是电机控制器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端子氧化、松动,导致接触不良,如图3所示,线路接触不良主要是电机控制器处的直流高压接口插件、交流高压接口插件、低压接口插件或驱动电机三相线路端子处松动或氧化导致接触不良,进而引起电机控制器对电机的控制出现间歇性中断,或驱动电机三相线路间歇性缺相,从而导致驱动电机行驶异响和振动,如图1和2所示。

2) 电机气隙异常

电机气隙是指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如图4所示,电机气隙异常会导致电机运行时有比较沉闷的低频电磁声,且随电机电压升高而升高,严重时还会同时伴随有振动异响、电机温度异常升高等故障现象。

电机气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为降低励磁电流,改善功率因数,气隙应尽量小;气隙小,谐波磁场及谐波漏抗增大,使起动转矩降低,杂散损耗增加,温升可能升高。为保证电机运行可靠性,避免气隙不均匀而引起定、转子相擦,气隙不能太小。

图1 驱动电机三相线

图2 MCU接口插件图

图3 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位置

图4 电机气隙

异步电机或同步电机理论上是均匀气隙,实际上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是不均匀的,中小型电机气隙一般为0.2~1.5mm,且最大气隙Δmax-最小气隙Δmin小于0.7mm才属正常。

3) 驱动电机转子轴承损坏或转子轴向间隙过大

轴承损坏或间隙过大往往会造成高速运转时机械异响,所以造成电机驱动桥异响是显而易见的。

4) 驱动桥内主减差速器齿轮磨损或损坏

齿轮磨损或损坏往往也会造成运动零件的机械异响,尤其是安装在电机驱动桥内主减差速器齿轮这样高速旋转的零件,很容易造成电机驱动桥的异响。

3 故障检查

根据先外后内、先简后繁的原则,检查电机需要对电机进行就车拆装和分解,难度很大,所以应先对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外围电路进行检查。

3.1 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外围电路的检查

首先用故障珍断仪读取故障码,无故障码,接着检查电机控制器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该部件位于引擎盖右下方,如图3所示。检查发现FB10熔断丝和电机继电器并未松动,然后拆下并检查FB10熔断丝和电机继电器端子,检查发现均有较为严重的氧化,氧化会造成电机控制器供电电压不足,致使控制异常,为了排除是否是该原因引起的故障,于是更换了新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

接着断开维修开关,拆卸蓄电池负极,等待15min,佩戴高压绝缘手套,对电机控制器处的直流高压接口插件、交流高压接口插件、低压接口插件或驱动电机三相线路端子处进行检查,经检查未发现松动,端子接口也无氧化或损坏。

经过对驱动电机外围电路的检查,除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端子严重氧化外并无其它故障,为了确定该故障是否是FB10熔断丝或电机继电器端子严重氧化所致,于是在所有零件复位后试车,故障现象依然存在。

根据上述的检查,可以确定该故障原因与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外围电路无关,故障根源应在电机内部。

3.2 驱动电机和主减差速器的拆装与检查

3.2.1 驱动电机转子轴承和转子轴向间隙的检查1) 驱动电机转子轴承的检查

就车拆卸驱动电机总成,转动电机轴,转动灵活无卡滞、无异响,上下拉并左右摇动电机轴并无任何松动,说明电机轴承正常。

2) 驱动电机转子轴向间隙的检查

由于驱动电机转子轴向间隙极小,一般在0.25~0.35mm之间,所以必须用磁性百分表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如图5所示,经检测该电机轴轴向间隙为0.30mm,属于正常范围。

图5 驱动电机转子轴轴向间隙的检查

3.2.2 电机气隙和减速器齿轮的检查1) 电机气隙的检查

拆卸驱动电机后端盖,用塞尺检查电机气隙,驱动电机气隙检查结果如下:最大气隙为1.12mm,最小气隙为0.75mm,最大气隙Δmax-最小气隙Δmin=0.37mm,小于0.7mm,均在标准气隙范围内。

2) 主减差速器齿轮的检查

就车拆卸主减差速器总成,主减差速器总成结构如图6所示,拆下端盖,仔细观察输入轴齿轮、中间轴齿轮1、中间轴齿轮2、差速器齿轮状况,经检查并无任何磨损或损坏状况。

图6 驱动电机传递路线和主减差速器结构

3.2.3 驱动电机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由于驱动电机和主减差速器并未发现任何故障,故障排除进入的困惑与迷惘之中,于是只能对驱动桥的动力传递过程进行重新分析,以便能找些灵感。

1) 驱动桥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驱动桥动力传递路线如图6所示,驱动电机→输入轴→输入轴齿轮→中间轴齿轮1→中间轴齿轮2→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左右半轴→左右车轮。

2) 主减差速器结构分析

通过对驱动桥动力传递路线分析发现,动力从驱动电机传递到车轮必须经过主减差速器的3个轴,即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这3个轴处均有两个轴承,通过查询维修手册发现,输出轴轴承与后端盖之间存在一个装配的轴向间隙,若此处轴向间隙过大时,就会引起行驶异响和振动,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垫片进行调整,为了验证猜测,需要对该间隙进行测量和计算,以判断是否已经超过正常间隙范围。

3.2.4 主减差速器输出轴轴向间隙的检查

1) 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测量

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如图7所示,该高度通过高度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图8所示。首先将基准尺放置在后端盖上,高度尺放置在基准尺上,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图7 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

图8 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测量

表1 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测量结果

图9 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深度测量

2) 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深度的测量

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的深度可通过深度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图9所示,首先将基准尺放置在后端盖上,深度尺放置在基准尺上,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注意:由于轴承座是通过垫片来调整轴承间隙的,而垫片位于轴承座的外圈,所以测量深度时要测量轴承座外圈。

3) 输出轴轴向间隙的计算

输出轴轴向间隙的计算方法如图10所示。差速器齿轮输出轴轴向间隙=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的深度。根据表1和表2测量的结果,输出轴轴承至前端盖的高度为50.55mm,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的深度为51.96mm,差速器齿轮输出轴轴向间隙为:51.96mm-50.55mm=1.41mm。

表2 后端盖至输出轴轴承座深度的测量结果

图10 输出轴轴向间隙进行计算

4) 主减差速器输出轴轴向间隙数据对比分析

根据厂家的技术要求,垫片厚度最小为0.5mm,最大为1.2mm,主减差速器输出轴轴向间隙数据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调整的轴向间隙范围为0.50~1.20mm,该主减差速器输出轴轴向间隙为1.41mm,已经超出了技术规格,不在可维修的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报废标准,必须更换主减差速器总成,所以驱动系统产生异响和振动的原因也在于此。

表3 主减差速器输出轴轴向间隙数据对比分析

4 维修总结

更换主减差速器总成,重新试车,故障现象消失。

1) 在排除复杂故障,维修思路出现困惑和迷惘时,重新查看维修手册,对结构原理进行细致分析,往往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新思路。

2) 汽车维修必须用数据来说话,尤其是异响故障的排除,只有根据厂家提供的准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猜你喜欢
差速器轴向间隙
航空发动机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力间接测量方法
基于OpenCV的车身匹配间隙测量方法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间隙
商用车驱动桥轴间差速器强度分析方法研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器的研究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器的研究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