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早期言语认知训练对早产儿发育商的影响

2021-03-22 11:25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516000曾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早产儿言语康复训练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516000)曾鹏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新生儿救治技术及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不足32周的极早早产儿和不足28周的超早早产儿。此外,随着母体早产高危因素的暴露,也使得临床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造成了近年来我国早产儿数量的攀升[1][2][3]。早产伴随着胎儿组织器官的不成熟,导致后天功能发育出现障碍、异常的风险大幅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在早产儿随访管理的基础上,对存在发育迟缓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早期言语认知训练对改善早产儿发育商的效果,探索更适合早产儿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40例发育迟缓的早产儿。纳入标准:①符合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5];②孕周<37周;③家属知情同意。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婴44例,女婴26例;平均月龄(6.85±2.95)月;出生体重(3059.00±535.72)g;胎龄(33.92±2.31)周;Apgar评分(8.83±1.95);发育商得分(67.85±20.73)。对照组男婴41例,女婴29例;平均月龄(6.74±3.87)月;出生体重(3076.00±568.07)g;胎龄(34.24±2.54)周;Apgar评分(8.66±1.61);发育商得分(68.37±20.05)。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言语认知训练。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Bobath促进手技运动,再结合平衡、肌力等辅助训练,每周5次,每次40min)、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每周5次,每次25min)和脑反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20min)。言语认知干预训练: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感知认识干预、记忆力干预和语言康复干预,由康复治疗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接受干预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患儿的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和社交行为5个能区进行测评,发育商(DQ)=评估的发育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分)。评估由高年资评估师统一进行,且对评估师采用盲法。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采用(±s)表示,组内差异性检验采用F检验,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康复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情况 在接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康复干预后,两组早产儿的发育商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康复干预时间越长,分值提高越显著(F=22.954,P<0.01)。两组早产儿在康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发育商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发育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种干预训练对早产儿发育商均具有提高作用。在康复干预过程中,观察组的发育商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康复训练6个月后的早产儿。

附表1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发育商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发育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70 68.37±20.05 72.27±17.86 75.91±17.95 79.71±15.82观察组 70 67.85±20.73 71.71±19.37 77.47±18.65 84.65±14.82 t 0.377 0.859 1.477 2.364 P 0.607 0.329 0.083 0.014

2.2 两组早产儿康复治疗前后各能区评分比较 两组早产儿康复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5个能区评分如附表2所示,可见两组治疗后5个能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交行为3个能区的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附表2 两组早产儿康复治疗前后各能区评分比较(±s,分)

附表2 两组早产儿康复治疗前后各能区评分比较(±s,分)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能区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大动作 66.75±8.84 80.58±8.20a 67.03±9.23 83.03±8.87a精细动作 66.62±9.06 78.65±8.91a 67.51±9.58 83.56±7.97ab语言 67.03±8.81 78.61±8.23a 67.22±8.18 84.07±8.33ab适应性 69.74±8.27 80.05±9.02a 68.91±8.22 83.45±8.57a社交行为 68.93±8.25 79.77±8.22a 68.37±9.01 85.01±9.03ab

3 讨论

胎儿各系统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均有其特定的时间,因此,早产伴随着婴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存活下来的患儿也要面临终身残疾的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6]。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显示,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早产儿的数量呈攀升趋势,而我国又是早产儿数量占比最多的国家之一[7]。

研究显示,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是足月儿的70~80倍,不仅如此,其后天的认知学习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足月儿。发育迟缓也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在早产儿中更加普遍,临床上表现为不关注人脸、难以逗笑等,并伴随发育落后等暂时性及预后不确定性问题。临床上发育迟缓的患儿中以智力障碍最为常见,而3岁以内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间区间,又以1岁以内干预效果最佳。本研究在我院早产儿随访管理的基础上,对存在发育迟缓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早期言语认知训练对改善早产儿发育商的效果,结果发现:在干预6个月以后,结合言语认知训练干预组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且主要体现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交行为3个能区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言语认知训练强化了患儿交流及言语表达能力,有效调动了患儿的早期理解能力及言语表达欲有关。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早期言语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发育迟缓的临床病症,促进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交行为等各能区发育水平的显著提高,保障早产儿身心健康发展,改善早产儿发育迟缓的远期预后,适合临床的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早产儿言语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