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良种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2021-03-29 00:57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4期
关键词:锥栗主枝整地

陈 勇

(浏阳市林业局,湖南 浏阳 410300)

锥栗(Castaneahenryi)因其坚果锥型[1],故名为锥栗,是我国南方木本粮食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海拔在100~1 800 m的丘陵与山地。本文介绍的锥栗分别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育的“华栗1号”“华栗2号”和“华栗3号”三个良种,2015年5月已通过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表现为大果、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喜光,耐旱,生长快。锥栗树冠呈圆头形,树势比较强,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球苞较大,平均总苞重0.02 kg,平均坚果重0.01 kg,果肉香甜可口,果肉维生素C含量达310 mg/kg以上,耐贮藏。笔者依据浏阳市《锥栗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中栽培方法和经验,归纳出一套锥栗高效栽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受益时间长,旨在为锥栗丰产林建设提供服务。

1 栽植区概况

浏阳市处湖南东北部,湘赣边界,毗邻江西铜鼓、万载、宜春、上栗,位于113°10′24″—114°14′58″E,27°51′20″—28°34′06″N[2],面积5 007 k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17.5 ℃左右,降雨量充沛,春夏雨多,光照长,气候随山地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土壤深厚,肥力较好,呈微酸性至酸性,海拔低[3],适宜锥栗生长。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栽培技术

1)种植地选择。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丘陵或山地,海拔高度宜在1 000 m以下,交通便利,毗邻水源;坡度≤25°,坡向为南坡、东南坡、西南坡;土层厚度60 cm以上,土壤pH值在5.5~7.5,最喜肥沃、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的黄壤、黄红壤、红壤、砾质壤土等土质的丘陵地。

2)整地方式与时间。一般在造林当年立春之前1个月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整地可采用2种方法。①坡度<15°的缓坡地,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方法。采取 “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内低外高、上挖下填、削高填低” 的整地原则,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顺坡挖成内倾式阶梯,即两个相邻的宽2 m、整地深度1 m的土面之间,要保留一段原状山坡。同时在土面上挖宽度为1.5 m、深度为1 m的沟槽,然后将坡面表土或客土拌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进行回填,回填厚度10 cm。在两沟槽中间保留宽度为1.5 m的原状山坡面,然后在土面和外坡上筑外田埂,修筑土面为里低外高的小反坡状态梯土,梯土外沿筑高30 cm的土埂拦蓄土面径流和落雨水分,靠山一边筑宽15 cm、深20 cm的沟进行排水,沿着等高线整个田面纵向朝向一个方向保持0.5%~1.0%的比降。②坡度≥15°,且≤25°的栽植地,采用等高撩壕(围山转)整地方法。首先沿着等高线挖深度0.8~1 m、宽1 m的壕,然后在壕沟内将上方的表土与底部混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或枯枝落叶)一起拌均进行回填,回填厚度10 cm,同时筑成里低外高1.5 m左右宽的台面,台面内侧挖宽10 cm、深15 cm的沟槽,方便大雨时排水,最后在台面中间挖种植穴。

3)苗木选择与配置。锥栗具有明显花粉直感效应,由于自花授粉较异花授粉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中需要配置花期相遇、花粉直感的锥栗良种,提高其坐果率和品质。根据锥栗品种的花期特点、生殖生物学特性、花粉直感现象等对其进行适宜地授粉品种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4∶1的比例配置。最后优选“华栗1号”和“华栗2号”做为主栽品种,“华栗3号”做为授粉品种,最大限度地提高锥栗优良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4)栽植技术。苗木落叶后至萌芽前为栽植的适宜时间,可在秋冬季和春季两季栽植,最佳栽植时间是落叶后至春节前的秋冬季栽植(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此时雨水较多、气温适宜,栽植后的苗木会萌发部分新根,来年成活率高、生长好;春季栽植宜在春节后至萌芽前进行(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苗木栽植前用剪刀或刀片除去苗木嫁接口的嫁接塑料布,将苗木根部充分浸泡12~24 h,然后将根部蘸满混有生根剂的泥浆,挖开定植穴,将苗木垂直放入定植穴中央、扶正,保证苗木根全部舒展开,填土时先用湿润的表土埋住苗根,当填埋到2/3左右时,把苗木轻轻向上提,提至苗木嫁接口以下1~2 cm与栽植面齐平后踩实,继续填土直至穴满,再踩实。踩实后作直径1 m左右树盘,浇水盖土,表层覆盖地膜保墒,此时应对苗木进行定干,干高50~80 cm(根据不同的树形而定)。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栽植密度。锥栗的栽植密度应根据种植区的立地条件和生产条件来综合确定。采取计划密植,对土壤肥力较差的低山地、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郁闭后进行间伐,初植密度株行距为2 m×3 m,后期保留密度3 m×4 m;土壤较肥沃的种植地,初植密度株行距为2 m×4 m,后期保留密度4 m×4 m。而一步到位的栽植,则种植密度为3 m×4 m或4 m×4 m。②栽后管理。在锥栗萌芽至展叶期,由于苗木根部吸肥能力差,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每周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叶面混合肥一次,连续喷施2~3次,喷施应选择在晴天或阴天进行。

2.2 抚育管理技术

1)抚育。由于机械整地破坏了原来的土壤结构,一方面会带来新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会造成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因此应结合套种、施用有机肥等多种方式增加土壤有机殖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一是在锥栗苗木栽植后,从定植穴外缘开始,每年结合秋施基肥向外深翻扩展50~80 cm,土壤回填时混合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二是在锥栗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如黑麦草、三叶草、豆科植物等,入冬前种植,发芽后及时灌水、追肥,以利于作物生长和郁闭地表,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刈割、翻压、覆盖和沤制等方法将其转变为有机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肥力。三是在锥栗树下覆盖秸秆、杂草、园艺地布、草苫等,以利于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四是根据立地条件与种植密度,在锥栗行间套种黄精、大豆、茶叶、红薯、蔬菜等,也可在林内套养鸡、鸭等禽类,发展林药间作、林禽间作、林菜间作、林茶间作等生态种养模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抚育成本,增加前期收入,提高土地统合利用。

2)施肥。锥栗定植后,生长迅速,需要消耗大量养分,要想实现锥栗早产、丰产,科学施肥是关键,施多了造成肥料浪费还污染土壤,施少了又无法满足苗木正常生长需要,因此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季节来确定施肥量,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4]。苗木定植成活后,当年的6月、7月、8月各追施尿素2~3次,每次追施尿素(25~50)g/株;第2~3年,萌芽前追施0.5 kg/株的速效肥或复合肥一次,11月份中下旬施2.5 kg/株的农家肥,或(15~20)kg/株的有机肥,加钙镁磷肥(0.5~1)kg/株[5]。施肥时在锥栗树冠滴水外靠山一侧挖深20~30 cm、宽15~20 cm的环形沟,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盖土踩实,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注意品种多样化。

2.3 树形培育技术

通过树形培育,可促进锥栗树体结构与光能利用,以及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关系,也可以保持树体旺盛生长,合理利用空间,延长锥栗结果期,缩少结果大少年差别,同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锥栗树形培育采用自然开心形或延迟开心形两种方式[6]。

1)自然开心形。定杆高50~80 cm,从剪口下选出3~4个生长旺盛的新梢,培育成主枝,主枝开张角度≥60°,相邻主枝的夹角为80~120°,剪除中心杆、多余的新梢、病虫枝及主枝的重叠枝。待新梢长至70 cm时,及时摘心,促使二次萌发培养侧枝,每个主枝两侧对称方向选留2~3个侧枝。以后每年继续培养主枝和侧枝,并及时疏除影响主、侧枝生长的枝条。

2)延迟开心形。定杆高50~80 cm,全树分为2层,顶头开心[7]。定杆后第二年春萌发的新稍,中心延长枝应选择直立粗壮的枝条,同时选择3~4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作为第一层,每个主枝开张角度≥60°,主枝之间水平夹角约120°[8];第三年春季,在延长枝距第一层主枝80~100 cm处,选留方位适宜的壮枝2~3枝,作为第二层主枝,剪掉中心杆,即呈开心状,两层主枝方位须上下相互错开,层间距80~100 cm,每个主枝选留1~2个侧枝。对其余细弱枝、重叠枝、交叉枝等进行疏除[9]。

2.4 保花保果技术

锥栗属虫媒、异花授粉树种,开花时期正值南方梅雨季节,低温多雨,如不采取保花保果措施,就会出现大量花而不实的空苞现象,通过提高雌花比例,降低空苞等措施,能提高锥栗产量30%~50%。

1)提高雌花比例。锥栗存在雄花多、雌花少的现象[10],导致产量低且不稳定,利用锥栗花性别分化的可塑性,在雌花分化初期的4月下旬,向花序和叶面喷施250 mg/L细胞分裂素(6-BA)+150 mg/L 的赤霉素(GA3)+250 mg/L的吲哚丁酸(IBA)的水溶液[11],能够促进雌花抑制雄花分化,提高雌花数量,提高锥栗坐果率,增加产量。

2)降低空苞。花期放蜂,能增加异花传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同时在盛花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尿素+0.2%~0.3%硼酸溶液[12],也可以结合土壤施肥加入(10~15)g/m2的硼肥,减少锥栗空苞。

2.5 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治理方法,以营林技术为基础[13],将“生态调控”和“绿色防控” 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环保、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锥栗的主要虫害有栗象鼻虫、桃蛀螟、金龟子等,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胴枯病和白粉病等。

1)营林技术防治。合理修剪,增加树体通风透光,冬季进行树干涂白,改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孳生;培肥地力,增强树势,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结合树形培育,剪除病虫枝,消灭越冬害虫;通过生草栽培、栗园套种、栗园覆盖等栽培措施,为天敌栖息创造条件,实现自然天敌保护利用,将病虫害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下。

2)物理防治。惊蛰前,在距地面30 cm处的树干上涂1层粘虫胶,利用粘虫胶粘杀粉蚧、椿象、红蜘蛛等越冬害虫;生长季,利用粘虫板防治栗花翅蚜等害虫,利用黑光灯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利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害虫。

3)化学防治。主要防治炭疽病和板栗实象。炭疽病主要是危害锥栗的叶、果及嫩枝,受侵害的叶片出现黄斑后转变为褐色,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栗苞受害后,球刺基部出现褐色斑,后期转变成黑色[14],在4—5月,晴天或阴天,用800倍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施,一个星期喷一次,连喷3次;板栗实象主要是危害锥栗果实,早期造成落苞,后期在果内形成虫道,影响果实品质,在7月底至8月初,用钙镁磷肥加50%的辛硫磷乳油按1∶400比例配比,毒杀成虫,或者 8月下旬,用75%辛硫磷稀释2 000倍喷施[15],为保证效果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喷施。

3 栽培效果

目前的技术措施可实现锥栗林早产和丰产,经济效益显著。在浏阳示范基地,种植锥栗面积13.3 hm2,栽植密度1 110株/hm2(株行距3 m×3 m);第三年保存率95%,经测量平均树高2 m、平均冠幅1.8 m×1.9 m,测产球苞重3 450 kg/hm2、鲜果重1 035 kg/hm2,出籽率30%;经预测,第4年鲜果产1 350 kg/hm2,进入丰产期后鲜果可达3 750 kg/hm2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可实现锥栗稳产、丰产。

4 结语

在锥栗的栽培过程中,促进锥栗丰产稳产的关键在于对锥栗的树形培养和保花保果措施。树形的培养是使用自然开心形和延迟开心形,合理利用林内空间,尽量扩大树冠幅度,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措施主要是在雌花分化初期,喷施特定浓度的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雌雄花比例;盛花期放蜂和喷施叶面肥,降低空苞,提高坐果率,从而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目前在浏阳示范园区种植的锥栗还处于初步阶段,种植效果还需观察和验证,以便进一步实施优化技术措施。

猜你喜欢
锥栗主枝整地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捡锥栗
纺锤形桃树如何整形
苹果树的主要高产树型
打锥栗
果树冬剪论平衡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枣树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