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2021-04-10 19:54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长距离斜井特长

蔡 欣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某特长隧道施工长度为8300m,埋深在20~930m,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在该特长隧道的施工中,存在长距离通风等重难点问题,并且该隧道存在周边围岩岩层稳定性差、地质断层现象明显、节理裂隙密集发育等不良地质现象,属高风险的特长隧道施工,经综合评估,判定该隧道的施工风险等级为5级。

1 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1)岩层滑移变形。在该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隧道周围地质土层中的岩石性质为泥灰岩,岩体风化现象严重,同时因岩层性质较软,在挤压的过程中变形现象严重,岩体易破碎。由于隧道的开挖施工,引起隧道周围的围岩中应力重分布,在开挖的持续施工过程中,形成若干组剪切滑移面,并开始向洞内不断滑移,导致在隧道施工的早期出现初期支护破坏严重、二次衬砌开裂变形等严重施工技术问题。

(2)隧道内涌水。在该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区域周围地质构造的影响,隧洞周边围岩稳定性差。隧址区存在着地下水丰富,在施工过程中渗水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岩层的交界位置,花岗岩中因存在着大量的承压水,一旦该岩层开挖,或者被击穿,都将造成大量涌水现象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的涌水量达1500m³/h[1]。同时,由于该隧道距离周围的村庄较近,在发生隧道内涌水现象的同时,直接影响了附近村庄中群众的用水问题,也影响施工质量、施工效益。

(3)长距离抽排水。在该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广泛分布、地下水系发育分布集中,存在涌水现象,所以需要同时加强对隧道施工开展抽排水的作业。其中,在斜井和主洞的施工中,大多数的里程为下坡洞现象,施工距离约为3000m。长距离的隧道内施工,以及涌水、渗水等现象的发生,很容易引起围岩的坍塌、洞内水淹等问题,需要及时开展抽排水操作。但在抽排水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反坡抽排的技术难题。

(4)长距离通风。长距离的隧道施工存在通风困难等施工难点。根据施工方案,该隧道的长距离施工被分成三个区段,采取从两端向中间的施工方式同时掘进施工。为了解决长距离通风的问题,设置了2条通风斜井,其中1号斜井在进入主洞之后,设置4个工作面,开展大小两个里程的同时施工任务。其中,受到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该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斜井内的通风问题相对较大,存在不畅通的现象。

2 针对岩层变形问题的施工关键技术

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岩层变形问题,结合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通过四个方面的施工关键技术应用,确保了施工质量。

(1)在施工的过程中注重对各种数据的监测,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监控量测技术,获得准确的监控数据,对围岩结构、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校核计算,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不断调整围岩的级别、支护的级别,有效应对变形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2)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在支护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对使用的支护钢拱架形成封闭的施工状态,在各种不稳定的地质影响中,尽快形成完整、封闭的支护结构,承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负荷,确保受力均匀。

(3)施工时结合地质情况调研数据分析,综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超前支护技术、超前加固技术等施工技术,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2]。例如,在应用超前支护技术时对支护的钢拱架间距进行调密处理,增加工字钢型号的应用,进行锚管加粗设置等,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切实发挥初期支护的效果。

(4)在施工的过程中重点控制施工方法的选择、支护措施的选择、衬砌施工质量的控制等环节。使用分部开挖方法,每完成一次开挖之后,要立即形成封闭环后再开展后续开挖,确保开挖过程的支护安全、衬砌质量,有效应对变形问题。

3 针对涌水问题的施工关键技术

针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涌水问题,采用止浆墙承压的方式,对涌水严重的施工段进行全断面双浆液注浆堵水。

(1)掌子面涌水段的处理。掌子面水涌现象发生时水压较大,为了保证止浆墙的稳定性,需要将止浆墙设置成阶梯的形状,上下两个部分的厚度不同,并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确保止浆墙的稳定应用。另外,在掌子面和沿边墙的周围设置钢筋锚杆,并将该锚杆和止浆墙的钢筋网片进行连接,形成整体性的效果,在锚杆拉力、浆液握裹力的共同作用中,减少止浆墙的后移现象,确保一次性注浆成功。同时,需对止浆墙、边墙等位置进行灌浆处理,避免出现漏浆的现象[3]。

(2)堵水设施的预埋设。在该项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提前设置各种堵水设施,如在止浆墙中焊接法兰盘,在预埋孔的钻孔中使用大小相适宜的钻头。在造孔开始之前,要提前设置防喷设施,对涌水过程中的水压问题进行处理,以确保钻机造孔施工的顺利开展。

(3)双浆液的选择应用。根据该隧道施工中涌水现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水泥、水玻璃浆液组合的双浆液开展堵水作业。在具体堵水灌浆的过程中,采用孔口封闭的一次性灌浆方法,根据具体的涌水情况,调整灌浆的顺序,确保灌浆、堵水作业成功[4]。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施工中的涌水问题,并且有效防止了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浪费,确保了周围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4 针对长距离抽排水问题的施工关键技术

在该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抽排水问题主要发生在1号斜井的操作过程中。为此,采取分段排水的方案,将整个抽排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斜井的施工过程进行抽排水;第二阶段对顺坡的施工过程进行抽排水;第三阶段对反坡的施工过程进行抽排水。

(1)针对斜井施工段的抽排水操作,通过设置泵站,以最大的抽排水任务量进行计算,安设6台离心泵确保抽排水作业的效率。

(2)针对顺坡施工过程中的抽排水作业,将集水坑集中的水转到1号泵站中进行抽排,确保顺坡段的抽排水顺利进行。

(3)针对反坡施工过程中的抽排水作业,要使用分级泵站、接力排水的方法,在2号、3号、4号泵站的接力应用过程中确保抽排水作业的顺利进行。其中,在不同泵站的排水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整体隧道的施工方案,提前设置排水的线路,对各个不同的泵站选择搭配使用不同的泵机,确保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同涌水进行及时抽排。通过这种分段抽排水的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快速抽排水,有效改善了施工中存在的涌水、渗水问题。

5 针对长距离通风问题的施工关键技术

针对该隧道施工中长距离通风的技术难点,从加强风机选型、通风设计、风仓设计等方面着手[5]。在该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隧道的斜井在进入主洞之后,呈现出“土”字形的施工特点,在上坡施工时平均掘进的长度为2.5km;在下坡施工的过程中,平均掘进的长度为3.0km。其中,在下坡施工的过程中斜井和主洞之间存在夹角问题,不能很好地实现通风、排烟的效果。针对这种特点,运用上下两种通风组合的方式,确保风仓的正常运行。在风仓的作用下,整个通风系统得到了调节、平衡,对不同的掌子面进行平均风量的分配。在风仓的运行过程中,通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风仓的断面、长度、高度等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有效的方法,解决了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风排烟问题。另外,对现场的风量进行检测发现,透过可调压风仓的设计,能够充分保障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风量的需求,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空气质量。

6 结束语

在特长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等限制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施工技术难点,影响施工的进度、质量。因此,加强对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特长隧道安全施工的主要内容。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特长隧道施工质量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长距离斜井特长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水锤防护措施在某长距离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长距离多起伏输水管道爆管分析与防护探讨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