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纪录片的空间叙事与跨文化传播

2021-04-27 06:44韩飞黄绮婷
艺术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罗马长安跨文化

文韩飞 黄绮婷

长安与罗马,分属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在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之际,《从长安到罗马》将这两座城市的精彩故事浓缩到百集微纪录片中,通过中西比较视野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传奇。在第一季引发海内外收视热潮的基础上,第二季从2020年11月6日起在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安电视台、爱奇艺,以及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历史频道Rai Storia和新媒体平台Rai Play等同期播出,包含“品味东西”“城市奇观”“时尚设计”“美术雕塑”“治国之道”五个主题。《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不单是风光再现,而是用长安与罗马两个城市空间表征东西方文明,通过搭建空间对话的桥梁,使两种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启发思考、增进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Chang'an and Rome,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ilk Road.On the occasion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aly, "From Chang'an to Rome" condenses the wonderful stories of these two cities into a hundred-episode micro-documentary, telling the civilization legend on the Silk Road through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China and the West.On the basis that the first episode has triggered a heat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atings, the second episode will be released on China Media Group, Xi'an TV Station, iQiyi, and the History Channel Rai Storia of Italian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Company and its new media platform Rai Play at the same time from November 6, 2020, including five themes of "tastes of East & West", "urban spectacles", "fashion design", "art sculpture" and "ruling the country".The second episode of "From Chang'an to Rome" is not only a reappearance of the scenery, but using the two urban spaces of Chang'an and Rome to represen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By building a bridge of spatial dialogue, the two civilizations can inspire thinking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in 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so as to better carry ou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打破了国内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按照时间线叙事的传统,把空间作为主要叙事思路和呈现对象,镜头在长安和罗马间来回穿梭游弋,经纬之间,如同精致丝织品上细密的针线。在第一集《火热的长安与高冷的罗马》中,影片先对准了罗马纳沃纳广场的一家米其林餐厅,着重展示该餐厅的露天座位区域,几组镜头让人感受到意式餐厅的装修之简约、环境之和谐,也与意式菜肴对保留食物原本味道的朴素追求相呼应。镜头随即切换到西安永兴坊,厨师爆炒时锅里的火苗、火锅里翻滚的红油、多人围坐的餐桌等镜头拼接在一起,建构了中国美食空间中所追求的热闹氛围,两个饮食空间的背后映照的是两种文明餐饮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特色与差异。

该片运用体验式的表现手法来推进空间叙事,几位文化专家用脚步丈量两座城市,在当地开展田野调查,不仅引领了空间的变化和场景的切换,还作为个性化体验者与空间内容发生碰撞,丰富了观众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如在第21集《设计的力量》中,文化学者杨冬江先是游览了罗马的孔多蒂街,体味意大利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尚。随后,他走进西安的华清宫,观看大唐实景舞剧,感叹其“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神奇与浪漫”,同时也产生了这种风华是否在当时真实存在的疑问。顺着这个问题,杨冬江移步到了咸阳的永泰公主墓,通过壁画验证了这种时尚的盛行。以体验式纪录片观照历史文化是西方人熟悉的叙事路径,影片的观察视角下放到个体,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仿佛附身专家,亲自领略了当地的风景与文化。

《从长安到罗马》剧照

社会学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社会性的。空间渗透着多种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所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空间并非完全自然而生,亦不是单纯的物质性器皿,它一定意义上是人造的,是社会的产物。在《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中,长安与罗马并不只是由泥土和砖石建成的物理空间,每个空间所聚焦的标志性物品也不仅仅是纯粹的物质资料,而是作为符号,表征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国家形象和文明风貌。制作工序繁琐的龙须酥展现了中国美食文化对食材进行精心雕琢的特点,用料丰富的提拉米苏背后则是意大利美食文化对协调饱满的执着;油画代表的是西方表现客观真实的艺术追求,山水画则是东方讲究内心表达与意境的审美趣味……纪录片在用空间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和趣味信息的同时,将空间符号上升为抽象的所指,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把东西方文明的精神与哲学渗透到观众的观影过程中,以一种更柔软的姿态潜移默化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将两座城市置于特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空间建构,但没有完全囿于符号堆砌,而是将重点放在对空间生产过程的阐释。该片通过实地考察、历史复原、专家说明,深入挖掘空间是被如何生产出来,并梳理空间生产背后隐藏的文化逻辑。如在第12集《方圆之间》中,文化学者何茂春寻访探索长安城方正布局、罗马城圆形布局的原因。他先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查看刻有长安城局部的文物,然后又到西安博物院参观整个长安城的模型,两者都印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城市营建成方正的形态。在游览途中,作为知识分享官,何茂春向观众普及这种城市形态的历史与优势:中国古代城市营建法则都可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共同蓝本《周礼·考工记》,且这种方正的布置能够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和方便交通运输。最后,他总结出城市建设内在的文化逻辑,即它代表了中华文明对秩序和礼乐制度的崇拜。在跨文化传播之中,考虑到海外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大多不熟悉中华文化,纪录片在展现作为“异域”的空间时,这样条理清晰的对照阐释,能够降低理解门槛,引导观众跟随导演的思路进行解读。整集下来,观众可以形成对城市空间的基本印象,满足了自身求知欲,同时通过了解事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脉络,进一步提升了对空间的认知层次,激发文化认同,也可以从中掌握解析中华文化的方法,获得更具启发性的观看体验。

《从长安到罗马》剧照

《从长安到罗马》剧照

《从长安到罗马》剧照

《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的精华之处在于其采用了“双城记”的平行视角,将地理上相距千里的长安和罗马,通过蒙太奇组合在同一框架之下,超越了现实空间的限制,创造出独特的叙事场域,实现了空间关系的重构,建立了空间对话的桥梁,使得两个城市背后的东西方文明空间互为观照,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一方面,两个空间的交叉对比,能够突显空间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为观众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两种文明。两种文明的交相辉映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场,赋予其更多诠释的可能性,也由此显示出其内涵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另一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同台演出,既能唤起海外观众特别是西方观众的共同记忆,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对影片的接受程度,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在“对照”中形成对中国形象以及中华文化的体认。在第8集《醉在红与白》中,主角是西方观众熟悉的葡萄酒以及中国人钟爱的白酒。两者的对比形成了更多元的观察和体悟视角,白酒强调对原料进行精炼和调配的特点更加突出,而葡萄酒注重原料本身质量的特点也得到彰显。葡萄酒蕴含的是西方追求“自然美”的随性态度,符合西方观众对内容的心理预期,拉近其与影片的距离,同时有了葡萄酒作为参照系,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白酒背后“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中国酒文化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空间本身具有多重意义,不同的态度产生对空间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的背后隐藏着权力。当纪录片进行空间叙事时,纪录片成为空间意义争夺的场所和权力流通的载体,而意义的建构往往充斥着意识形态。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旨在跨文化传播的纪录片一直在探索中国独有的表达方式,寻找中国故事与国际表达之间的平衡点。《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展现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异彩纷呈,最后落脚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两种文明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平衡价值观念差异,传递“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中国哲学。意大利美妆注重立体造型的塑造,中国美妆则着重平面的视觉冲击,但两者都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中国官吏选拔遵循科举制,意大利则遵循选举,但两者都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中西方的文明空间有不同的文化轨迹,但都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民族精神的延续,以及对人类自身的无尽探索与关怀。这种协调了文化多样性与普遍性的解读方式,可以拓宽意义空间,建构海内外观众基于全人类视角的“想象的共同体”,引起跨越文化鸿沟的情感共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元对话,增进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理解。

在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考虑西方受众的认知习惯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过度迎合而掉入自我标签化的怪圈。《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展现了平等对话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气质,在突破当下的主流叙事形态的同时,形成了一套自成一体的叙事框架,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猜你喜欢
罗马长安跨文化
我们长安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水VS火
小罗马
西游新记 2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阳光房
水与火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