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浮宫里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1-06-02 18:58吴思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卢浮宫艺术史考古

吴思

亲朋好友来巴黎,要去参观卢浮宫时,会说:“我不懂,你就随便给我讲讲。”但每次陪对方去卢浮宫,我都不会直接站在作品前进行解说,而是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

这缘于我在维也纳的一次经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会将一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放置在一起展示,其中有一幅为彼得·保罗·鲁本斯所绘《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画中他的妻子海伦娜的身体,在半围半挂的大衣中尽显曼妙;在这幅画旁边的,则是奥地利当代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的一幅作品,是画家的邻居艾里斯·沃恩的画像,她双手叉腰正面站在蓝色的背景前。在这两幅作品前,地上围坐一群孩子和一位讲解员,正巧他用法语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我也跟着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有个小男孩跪坐在地上,挺直腰,使劲伸长着手臂回答道:“现在的女人比以前的女人更生气!”一时间哭笑不得的我,却也不得不感叹一下孩子的感受力,这幅画像刚好是在艾里斯离婚两周后创作的。

在法国学习艺术史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凝视作品,继而召唤出自身的想象力和经验去尽可能地感受作品,在感知到这幅作品的“奇特”之处时,自然也就找到了需要去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也許很多人都觉得卢浮宫太大了,逛不完。确实,参观博物馆不应该是个体力活,不论是否读过艺术史书籍,不妨去找一个能突然抓住眼睛的作品,站在其面前凝视,用力去感受。先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从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开始,跟随着自己的视线去描述,再去想象。不论视线最后停留在哪里,都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懂而放弃了,再去看看这个作品周围的其他作品,通常在布展上都有逻辑和关联性。

本科就读历史系时,我选择了艺术史作为第二专业。艺术史的教授大部分毕业于卢浮宫学院,我心里也就埋下了一颗去那里读书的小种子。当时,文院的学生大多数会选修一门“艺术课程”的课,全年由四位教授分别从“历史”“艺术史”“文学史”和“音乐史”来讲述这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音乐史教授在给我们播放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会选取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通过画中演奏的场景,还原当时人们弹奏的乐器和氛围,如卡拉瓦乔的《鲁特琴奏者》。

艺术有不同类型,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将不同形式的艺术结合,也许能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加入声音和影像配合参观,比如2012年卢浮宫伊斯兰艺术史部门重新规划建立的新馆,添加了多媒体为参观者营造出立体的氛围去了解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一走进伊斯兰馆就能看见一个巨型屏幕,播放着伊斯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在某些文物前面,也有小小屏幕演示着与之相关的其他作品的联系;下楼后,会听见一种对我们来说十分陌生的语言,十分平静地朗诵着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著《列王传》,显现了诗歌、文字、图像之间立体的关系。

在卢浮宫学院第一阶段的学习,侧重于通识教育,从古埃及艺术到当代艺术,除了西方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等,还有印度艺术史、伊斯兰艺术史、中国艺术史、日本艺术史,以及非洲和美洲土著艺术史和历史。除了史学类,还需要学习涉及文物修复的技法类知识,比如在绘画雕塑作品的修复之外,还有挂毯的编织技术,毛线染色方法,如何通过长时间光照后造成的颜色的改变来推断曾经的颜色,又或者不同类型古书的制作与插图绘制,等等。

第二阶段的学习会更加侧重于博物馆学的内容,涉及到法律、修复、博物馆的发展等等。当然,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每个学生还必须从20多个细分的专业中选修至少一个方向,比如我就选择了伊特鲁里亚文明考古。不仅有各个古代文明考古,和各个时期的艺术史、建筑史、版画研究,还有军事艺术史、服饰研究或者电影艺术研究也都可以选为专业方向。卢浮宫学院还鼓励大家根据自己所选专业,补充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象形文字,或者是古希腊图像学、宗教图像学、家族纹饰徽章学和考古制图等。这些学习内容虽然很多,但并不会使人觉得焦虑,因为大家会根据自己真正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补充,为的是将来能在学术上走得更远。

卢浮宫和巴黎其他博物馆雄厚的资源,可以让卢浮宫学院有条件把一部分课程搬入博物馆中。在卢浮宫里上课,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因为身边有很多游客,有时也会觉得好吵,都听不清老师说的话,有时还会被游客拍下来。但大多数时间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真空泡泡里,跟着老师的描述去认真观察,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艺术特征。有时为了上课一周就会去卢浮宫两三次,为了复习还会再去一次。当然,学习其他艺术史也会去相关的博物馆,这大概就是在巴黎学习人文学科的优势吧。比如学习印度、中国、日本的艺术史,会去吉美国立亚洲美术馆,要了解哥伦布到达美洲前的土著文明则会去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除了在博物馆里上课以外,学院每年5月份还会组织游学。有时是一天的旅行,有时是四五天的旅行,古埃及和印度艺术史专业还会组织十几天的旅行,令人好生羡慕。

上一次,我们的教授,同时也是卢浮宫伊特鲁尼亚文明部门馆长,组织了前往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五天四夜伊特鲁里亚考古之旅。初夏的托斯卡纳风景绝美,但最令人激动的是,教授带我们去参观位于丘西的伊特鲁尼亚文明的墓穴,两个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公元前3世纪的。有些墓道门就在今天的公路旁,被装上铁门锁住,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其中一个墓穴里,有难得一见的还保留在原处的墓葬壁画——大多数壁画在19世纪初次考古挖掘时就被取走了——这处墓葬因为壁画中绘有被当成家庭宠物的猴子,而被命名为“猴子墓穴”,不出意料地我们开始了猜猜猴子在哪里的游戏。

在阿雷佐的考古博物馆,教授惊喜地发现了一枚非常珍贵的、之前只在书里读到过的公元3世纪古罗马玻璃肖像。因为去洗手间而脱队的另一个同学与我,错过了这枚肖像。当教授发现我们两人没有看到时,立刻转身领着我们重新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博物馆尽头那个房间,再一次给我们讲解。那时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芒,是真正对艺术和学术的热爱。

我觉得感受艺术和体会生活并不一定需要一双被训练过的眼睛,生活总是通过心灵的窗户照亮艺术,学习艺术史是在不断的训练中一点一点地扩大着这扇窗。我希望自己的这扇窗,有那么一天可以变成一座玻璃花房,让光透过玻璃变成彩虹,让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欢快地追逐蝴蝶。

猜你喜欢
卢浮宫艺术史考古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误读的“艺术史”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考古学家
“犯傻”的卢浮宫
“犯傻”的卢浮宫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