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城市≠文明城市

2021-06-02 19:03王海银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废品收购舒适感安全卫生

王海银(山西太原)

《1元钱的力量有多大》(《杂文月刊》2021年3月下)一文,介绍了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以押金的方式解决超市门前乱弃购物车问题的经验。然而,笔者读后,反而感觉有点悲哀。文明素养低下,方显金钱力量,为了1元钱而变得“文明”人,也能为了1元钱而变得“野蛮”,比如内急时为了省1元钱的如厕费而在墙角解决,乘公交时为了省1元而投假币,等等。

整洁≠文明。有些城市,只能算是整洁城市,而不能算是文明城市。城市的主体是人,文明城市的内核是有较高文明素养的市民,没有这样的内核,外观上再整洁、再有秩序,也算不上文明城市。而且,没有广大市民的自觉参与,这种整洁和秩序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往往得不偿失,且可持续。事实上,有些所谓的文明城市,只是在检查验收时看起来非常整洁有序,检查团一走,就又恢复了原样。凡是集中力量突击出来的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任何城市都不可长期地放下其他工作,集中力量去搞某一项工作。比如,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放下本职工作上街拣烟头,能常态化吗?

另外,创建文明城市,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某些城市的某些城区,为了迎检,强令環卫工人加班加点却不按规定支付工资;粗暴地驱赶流浪乞讨人员和摆地摊者,却不妥善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有的城区,甚至把公厕打扫干净之后上了锁,待检查团来时才开放;还有的城区,在检查验收前夕以存在安全卫生隐患为由,强行关闭废品收购站,以至于拾荒者不得不将废品堆在楼道或家中,造成了更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可是检查团一走,这些废品收购站未做任何整改,就又正常营业……

创建文明城市,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市民的舒适感,然而,上述作法比某种程度的不整洁更能破坏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的舒适感,因为是一种更为不文明的行为。文明城市岂能以不文明的方式创建出来?

真正的文明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尤其是尊重、关心弱势群体的城市。甚至某些文明素养低、有损城市形象的市民,也应该得到文明的对待。只有享受到了尊重、关爱的阳光雨露,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才能逐渐地提高起来,反过来自觉地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城市,也才能创建出名符其实的文明城市。

猜你喜欢
废品收购舒适感安全卫生
旅行舒适和美我都要
超高速电梯的噪声和振动控制
画中画:京郊废品村变迁记
如何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
区角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农村小学学校安全卫生管理
服装通风对主观热湿舒适感的影响
移动的废品收购站(2)
移动的废品收购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