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1-06-17 08:41陈君怡颐陈静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政策执行网格化管理

陈君怡颐 陈静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引言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加速实行垃圾分类制度[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人的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随着上海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分类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成果达4000多篇。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从中找到最新的成果,并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不仅是重要的参考,也是必要的支撑。为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发表的核心文献资料展开深入研究,为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参考和启示。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 研究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是由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基于信息知识单位相似性即测度的基本原理运行。通过设置不同指标数值,得出不同类型的知识图谱,分析各视图并总结所选研究方向的演进路径、研究发展状况、关注热点与发展前沿,由于其清晰、便捷的操作实用性,该软件得到业界学者的广泛应用[2]。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实证分析。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主题词=‘生活垃圾分类’OR‘生活垃圾处理’”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进行检索。CNKI收录的期刊种类齐全,更新速度快,数据完整性和准确度高,为研究的科学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检索时间为2021年4月29日,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10—2020年,共筛选检索出577篇核心期刊文献,对检索结果去重、整理,删除期刊会议征稿、书评等不相关条目,构成了本研究的文献样本。将得到的数据除重并以txt格式导出,以CiteSpace可识别的文件名命名并进行处理。

2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现状概述

2.1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发文量统计

发文量的变化是判断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3]。通过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2010—2020年所有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期刊论文共4727篇。从图1可以看出,2010—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总发文量呈现增长趋势,并保持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从文献数量上来看,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缓慢增长(2010—2013)—缓慢下降(2013—2015)—快速增长(2015—2020)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后发文量突变增加,这与以下政策密切相关,2017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4]。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在2010—2020年呈现相对稳定的趋势,但数量上仅有577篇,说明我国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研究关注度有待提高。

2.2 载文期刊分布情况

从发文数量≥3的期刊来看,期刊分布还是比较分散的,也进一步说明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方向没有局限于某一个已经成熟的学科之中,是会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国家级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载文量远高于其它期刊,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其在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方面的影响力较大,见表1。

表1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期刊论文的载文统计(≥3)

2.3 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从发文机构上来看,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学科优势比较突出的几所大学载文量均超过14篇,紧接其后的是北京大学(13篇)、中国人民大学(13篇)、西南交通大学(12篇)、北京林业大学(11篇),详见表2。另外,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机构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发现各机构的节点密度为0.0023,说明不同机构间的联系较为分散,多为独立研究,尚未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科研群体,详见图2。

表2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发文机构的载文统计(≥11)

2.4 研究作者发文量统计

从发文作者看,对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研究较多的学者有11人,高产活跃作者较少,详见表3。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发现作者合作网络的节点密度为0.0031,说明各作者间的联系密度较低,详见图3。

表3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作者的发文情况(≥5)

2.5 高频被引文献统计

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统计了目标文献中影响力较高的10篇论文,这些高频被引论文集中在2011—2015年,距今已将近6a,反映出近几年该领域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其中,有关“现状”的文章有4篇,显然已超过“有效时间”;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的文章超过1/2,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研究较少,见表4。

表4 高频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

3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3.1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能够反映一篇文献资料的中心内容,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能反映某个研究领域的动向和热点。为发现其它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相关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时剔除“生活垃圾”,见图4。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连线越多则表示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越多。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标记,除去比较小的聚类,形成了10个主要的聚类。每个聚类由多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的,数字越小,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由图5可以看出,信息模块性(Q)>0.3且图谱轮廓系(S)>0.5,这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且合理;每个聚类都有主导颜色,说明关键词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基本可以反映该领域的总体情况。将聚类归为以下几大类,见图5。

生活垃圾的内涵(#0、#1、#7)。生活垃圾一般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从行政区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占用大量土地,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恶劣环境;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现象越来越明显。为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多种多样的技术也应用而生。

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方法与路径(#2、#4、#6、#8、#9)。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属性、处理方式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5]。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往多采用粗放模式,如建立填埋场、堆肥利用等。近年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向[6]。这种方式初步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但烟雾污染问题不可小觑。

处理方法的优化研究(#3、#5、#10)。其它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理是目前重点的民心工程,实现工艺协同、管理协同、公共基础设施协同,形成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7]。在工艺协同上,餐饮残渣通过传送设备进行焚烧发电,餐饮废水输送至垃圾渗滤液厂协同处理,不仅能防止运输的二次污染问题,还有效节约成本;在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协同上,实现人员与设施的共用,既降低了人工费用,又优化建设用地。

3.2 生活垃圾分类前沿热点分析

CiteSpace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时间因素加入了知识图谱的绘制中。时区图(timezone)可以展示某学科领域内热点关键词随时间的发展,定位关键词在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时间。以出现的时间为基点,清晰地呈现关键词的更新和相互影响。在时区图中,关键词一旦出现,将固定在首次出现的年份,而线条则代表着关键词之间的联系[8]。

从图6可以看出,在2010—2020年研究范围内,“垃圾分类”、“垃圾处理”首次出现的年份为2010年,随后衍生出了“一体反应器”、“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并与之后出现的“mbr工艺”、“层次分析法”、“生物反应器”、“厌氧发酵”等关键词存在密切联系。2015年,“生活垃圾分类”出现,并延续研究到2020年。在此之后,“资源化利用”、“强制分类”和“机械力化学法”等新关键词出现,表明我国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将近3a出现的研究热点词大致归为3类,城乡环境治理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北京市朝阳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垃圾处理模式关键词(再生资源回收、主成分分析、垃圾综合处理、产品设计、生态效率、无害化处理);政府管理关键词(PPP模式、全民参与、循环经济、计划行为理论、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

4 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0—2020年577篇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现状

生活垃圾分类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对该领域的文献关注度有待提高;研究方向涉及各领域,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学科;该领域高产活跃作者较少,各机构多为独立研究,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未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科研群体。

4.2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热点与前沿

现阶段城乡环境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垃圾处理模式优化路径(再生资源回收、生态效率)以及政府管理模式(PPP模式、全民参与、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仍具较大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政策执行网格化管理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