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2021-07-16 05:46王殿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直线深度

王殿玲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要求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令学生真正的依靠知识的获取形成永生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都充分的说明,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无论是老师的观念,课堂教学的方式都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改变,都更加的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课程应该致力于实现培养人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一首要理念,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的效度、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改革探究,充分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习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平台。

二、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初中学段数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些内容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在头脑中构建出所学习知识的框架,有机的将相近的知识加以类比、吸收,并能迁移应用,我们教师首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把握相近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加以整合,以单元教学的方式统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实现学生真正意义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单元教学中,一次函数作为各种函数中最简单的一种类型,从概念的理解,图像性质的探索,以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无一不反映着函数的特点以及函数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方法,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础。因此,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时,要注意总结函数知识探索的共性:通过观察两个变个变量的形式的特点归纳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式;数形结合,观察、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理解一次函数对现实生活的刻画,逐步形成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函数观点的统领作用,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其他函数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模式的改进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变化

讲台,不再只是教师的领地,更多的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抄写”、“背诵”也不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寻方法”、“找规律”正在不断地引领教学前沿;学生,可以讨论着学习,可以走弯路,可以有错误,老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让他们带着探索的追求和渴望,带着对理解的质疑和批判进行深度学习。“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引领--发现”式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3.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精彩的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提升的过程,它的合理性、实效性、适切性都对老师们提出了很高的高求。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成为教师设计的关键要素,充分尊重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性格,把握活动目的的明确,活動内容的适切、活动时间的充足,活动空间的恰当,在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等能力。作为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学活动设计更是一种预设,对于数学学习活动能否深入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首先借助海上日出的视频初步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然后,纸上画圆,固定,直尺的边缘看做直线,平移直尺,清晰地展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是什么。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不仅很容易的找到了简单的判断方法:通过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同时,还发现了,在变化的过程中,圆心与直线的距离也在改变,又找到了第二种方法:利用圆心与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比较,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现了数形之间的灵活转化。有效的活动设计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数学思想,获得基本的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实现深度学习。

4.学习评价的效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机制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结果,便于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多样、多元,既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不能仅关注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精准的学习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有利于教师确认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持续回应,不断调整,从而确定接下来的教学实践的核心任务。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课程改革的辅助手段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它不仅仅有展示的作用,更大的作用是作为一种认知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更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课前,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吸引着学生多元的选择学习,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意识更为强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必然增强;课中,信息技术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数学知识借助生活的载体显得更为形象、生动,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难以理解的学习困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灵动的展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课后,对于练习的及时诊断,互联网的大数据再次彰显它的优越性,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精准的诊断和评价,大大的节省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有助于教师有效的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投入到极富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课程改革,既要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传统的数学教学已远远不能承载这个重要的使命,优秀的教学一定能够让学生在观察、表达、探究中经历深度的思考、学习,实现积极情感的体验,找到真正的学习乐趣。

作者简介

殿玲(1976.09—),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招远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初中数学教学。

招远市西苑学校  山东  烟台  265400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直线深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画直线
一样长吗?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