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1-08-09 02:05胡双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科技节图表环节

胡双庆

在“新教材、新课程”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因此,课程教学目标为:树立信息社会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信息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养成合作与探究习惯,实现数字化学习和创新;遵循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践行个人信息社会责任。在“双新”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如何落实教学目标,需要在课堂中进行新的实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 构建项目化的真实生活情境

在项目化学习中,笔者依据学生学情和课程内容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需求,并依据不同的需求开展一系列有序的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动力。例如,笔者创设的项目“校园科技节竞赛成绩统计”,该生活情境是为期半个月的校园科技节大赛,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了活动,笔者组织学生统计每项比赛成绩,引导他们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图表制作的探究学习,最终完成一份六年级科技大赛专题简报。

真实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促进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并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让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真实生活情境的构建是课堂高效和具体落实新的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 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的学习平台既有学习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也有各种学习资料和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资源、环境和技术工具。

数字化平台不仅能满足学生课堂上学习所需,还有利于教和学,给予学生更好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教学化学习平台的打造基于如下几点考虑:①为课堂探究学习护航和提效。数字化平台提供学生相互交流、记录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网络工具或平台,方便学生自主选取所需的工具和资料,遇到问题不仅能得到同学的帮助,还能及时寻求他人或教师的帮助,从而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效率和深度。②为教师及时了解学情服务。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数字化平台上都有记录,教师可以从后台查看和统计这些数据,及时了解学情,并对课堂中出现问题进行点拨,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学情参考。③为提升学生素养而打造。一样的数字平台,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工具,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素养。

● 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将教转换成学的过程。合理的教學环节,不仅能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高效。例如,在教学项目“校园科技节竞赛成绩统计”中的《图表的制作》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课堂引入、找一找重要数据、学习充电、实践探究一、计算思维模块、实践探究二、回顾总结”这七个教学环节。

这样的设计基于如下几点考虑:①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七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学生无论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还是自主学习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高效性。②七个教学环节有序推进。前面的环节为后面的做铺垫,后面的环节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的拔高,这样层进式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从而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③保证高效学习,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环节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环节“计算思维模块”中,引导学生对图表制作的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析讨论,站在人和电脑的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抽象和分解,从而讨论分析出图表制作的一般步骤。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支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了学习的深度,既给予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科技学科素养。

● 挖掘深度的问题链

高效的课堂学习离不开问题链的设计,问题链从学生实际体验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仍以项目“校园科技节竞赛成绩统计”中的《图表的制作》一课为例,有了要设计一份六年级专题简报的需求后,笔者给出两张同样数据内容的两种不同呈现方式(数据表和图表),然后提问①:请大家帮忙看看哪个更好?由此引出课题——图表的制作。有了制作图表的需求,找出重要数据成为关键的第一步,所以提问②:能否找出重要数据?让学生探究学会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重要数据,为图表的制作奠定基础。接下来提问③:能否帮忙把简报里的数据表替换成合适的图表?让学生完成图表的制作。然后请学生分析制作图表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抽象和分解,找出制作图表的一般步骤,从而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的过程。有了理论再实践,再提问④:能帮老师完成六年级简报的更新吗?让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实践求证。最后提问⑤:能否帮助老师完成简报的推送?完成责任担当的培养。这样的问题链将可视化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从难到易、从知识到能力等多方面的层进式引导,逐步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实践,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一步步深入,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渗透其中。

同时,在师生互动时笔者采用问题链的形式,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例如,笔者向学生提问:能否帮助老师完成简报的推送?紧接着追问:我们在一个公众平台上发布信息要注意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要尊重知识产权、要保护原始数据的真实性等问题时,又追问:我们一定要这样做吗?再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辩论完成后,又追问:我们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样通过问题链的及时产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责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 捕捉课堂及时生成资源

课堂中学生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难点问题,对这些突发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智慧地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和能力的提升。还是以项目“校园科技节竞赛成绩统计”中的《图表的制作》一课为例,在完成任务二“将《近八年我校科技节大赛中历届六年级获奖情况》表格替换成合适的图表”时,出现了年份标签数据在制作图表中无法显示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最后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及时捕捉和处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双新”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研究刚刚起步,还需要开展更为广泛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新课堂,从而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实现对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

猜你喜欢
科技节图表环节
Festival tells the story校园科技节讲述历史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科技节,有意思
科技节,真好玩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