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传统彩塑材料多元化应用

2021-08-09 00:33李相宏刘子浩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究背景彩塑材料

李相宏 刘子浩

【摘要】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青年的必备品质。纵观我国古代彩塑的发展历史,深入剖析彩塑所用的材料,传统的彩塑材料将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局面,讨论传统彩塑材料多元化应用,明确新型材料对彩塑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背景,介绍了传统彩塑的制作过程,最后引出了彩塑新型材料多元化应用,从多个角度体现传统彩塑材料多元化的应用。

【关键词】彩塑;材料;研究背景;多元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76-03

【本文著录格式】李相宏,刘子浩.论述传统彩塑材料多元化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76-177,182.

基金项目:长治学院校级课题“上党地区传统彩塑材料多元化的创新与市场应用”(项目编号:2019DC04)。

一、研究背景

山西古代的彩塑作品享誉全国,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境内许多地区均有中国古代彩塑的留存,如金城地区,长治地区,上党地区等,在这些地区寺观,甚至是道教的道观中均有遗存的彩塑。山西地区的彩塑作品有非常著名的云冈石窟,也有道教的龙山石窟,这些石窟奇观在我国其他地区很难见到。在山西更多的彩塑作品隐藏于乡野之中,不易被人们发现,所以没有人为的毁坏痕迹,这些彩塑作品时间跨度极广,向上可以追溯到隋朝,向下可以追溯到元代,再往进来可以追溯到清朝。纵观关过,由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对传统彩塑的破坏显而易见,我们应对传统彩塑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

研究彩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手工艺材料对环境要求极高,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在恶劣的天气难以留存下来,容易发生腐蚀等现象,并且传统的彩塑绘制过程复杂不易掌握,随着现在快节奏的时代发展传统彩塑工艺没有办法很好的适应,由于彩塑材料的局限性,当今我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高科技技术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彩塑材料与高科技相结合,使其具有轻便性,廉价性,容错性高,不易腐蚀等特点,可以对彩塑作品进行长时间的保存。并且对传统彩塑的过度开发和损坏也有保护作用。上党地区是我国的传统彩塑之都,对于彩塑的研究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对于彩塑材料的研究与创新,上党地区对于彩塑的创新研究,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对传统彩塑作品进行修复,加入现代化科技理念,让更多的新时代青年可以体会到彩塑文化中蕴含的科学内涵,体会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将现代科技风格融合其中也增添了许多别样的韵味。笔者试图将传统彩塑和创新材料融合发展,创造出上党地区独有特色的彩塑艺术品。本文主要依托于中国彩塑之都,对上党地区传统彩塑材料的应用进行多角度分析。

二、上党彩塑的发展

纵观古代发展历史,中国彩塑的传承闪烁着古老民族智慧文化的光辉,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背景,山西上党地区,气候适宜,物产资源丰富,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彩塑雕像。上党地区又称晋东南地区,他的旧称为上党郡,现在主要为山西东南方向的长治和晋城两市。上党地区是国内唯一一个存有唐代以后所有彩塑作品的地区并且从未中断过,也是唯一一个涵盖道家,佛家,儒家雕像最为齐全的地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上党地区有一座寺庙叫青莲寺。在其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青莲寺位于山西晋城之内,向南与钰山对立,有着山河第一寺的美称,唐塑佛像就存在于青莲寺之中,具有悲怀天下的崇高之美。崇庆寺中的送塑罗汉像具有温文尔雅的禅者之美,法兴寺的宋塑菩萨像有着温柔优雅的母性之美,玉皇庙的元塑二十八星宿像有着灵动飘逸的神仙之美,观音堂的明代悬塑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恬淡随和的俗世之美。上党地区这些彩塑的留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上党地区的彩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党地区的彩塑大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背景,彩塑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依托于古代的歷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宗教故事。(2)上党地区的彩塑在色彩上极为强烈,大都采用渐变色等色彩处理,给人带来视觉冲击。(3)上党地区的彩塑往往以群像为主,在彩塑区域不仅有儒家的彩塑,还包括道家和佛教的彩塑,这三种模式的彩塑并非单独存在,而是集三教于一体,也是上党地区彩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上党地区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彩塑世界,向我们展示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彩塑的展现十分自然,给人以亲切感,彩塑的塑造过程异常精细,使得彩塑栩栩如生,可以生动的体现彩塑的性格和形象,为将彩塑更好的留存下来,我们要加快对彩塑材料多元化的探索。

三、传统彩塑塑造过程

彩塑可被称为泥塑,所谓的泥塑就是用泥土,水,纤维等要素融合而成的塑泥,将泥土和纤维加入水中进行搅拌。然后得到塑泥的原材料,提前规划好所要塑造形象的雕塑,找取合适的材料对其进行架构,往往采用木架,将其弄成十字架类型,用作重量的支撑。骨架加好了之后,便可以设计人物的姿态,体征,大小,胖瘦等。根据人物的体态特征在他身上绑下稻草,不仅有利于通风进行保存,还可以对骨架进行塑造,这就是传统的立骨过程。

彩塑的第二个步骤是贴肉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是对其进行上泥。泥土主要分为三种成分,粗泥,中泥,细泥。这三种泥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而成的。粗泥用于包裹泥塑架构,中泥用于对泥塑大体的形态,体态进行填充,最后细泥是重中之重,用于对泥塑的面部神情状态和四肢动作进行刻画。上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我们会遇到干燥皲裂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涂抹泥身也要注重技巧,上细泥之前要等阴干至七八成,泥塑完成后再进行阴干,如果在阴干过程中出现反复皲裂的情况,此时就需要不断上细泥。

彩塑的下一个步骤就是对泥塑进行着色,我们对泥塑进行着色是采用三分塑,七分绘的方式,在泥塑干的差不多的时候,用特有的胶水对泥塑本身进行整体的涂刷操作,把握好涂刷的度,涂刷结束之后要用纱布对雕塑进行反复的修炼打磨直到表面光滑为止。然后,在打磨好的泥塑上加一层胶质的白色颜料。等干透之后,再进行勾勒,勾勒出所需要的线条,最后对其进行晕染上色,注意颜色之间明暗对比等,是否采用渐变色彩。着色完成之后再次使用特制的胶水,使彩塑表面具有光滑的质感。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在彩塑身上贴上进片。在古代,“金”往往意味着华贵雍容之美,在泥塑上面贴上金片,使得彩塑的色彩形象更加的突出,增加彩塑的艺术价值。

四、新型彩塑材料发展展望

(一)功能性聚酯新材料

传统的彩塑会受潮湿,发霉等现象的困扰,一个彩塑的完成往往花费较长的时间周期,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自然因素的破坏,传统彩塑在上泥的过程中会出现皲裂等现象,需要不断对其上细泥进行补填操作。经过不断的科研开发,制造出了功能性聚酯新材料,这是一种新型的彩塑塑造材料,有效的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功能性聚酯新材料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的复合材料对彩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3D打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3D扫描打印技术开始用于与文物保护,考古等领域。3D扫描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首先观察彩塑的外形,特征结构以及色彩,将立体信息作为数字信号导入到计算机中,运用所获得数字信号构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模型,再利用3D打印获得与原彩塑一模一样外形的复制品。3D打印技术在扫描过程中与彩塑进行零距离接触,从根本上上杜绝了对彩塑的损坏,3D打印技术还可以对彩塑进行修复,将彩塑缺失部分的各项数据记录下来,通过3D打印技術可将缺失部分打印出来。诸如云冈石窟像,平遥经典雕塑韦陀像1;1复制打印作品用于全国巡回展览。研究过程中笔者参与了崇庆寺文殊菩萨坐骑文创产品研发。该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复制与原比例相同的文殊菩萨坐骑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缩小复制。结合传统翻模陶瓷工艺实现文创产品创作。真正的彩塑是不可触摸及移动的,利用3D打印技术所得复制品可以随时随地对其进行触摸,这种数字化复原技术真正的让人们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魅力。

(三)泡沫雕塑

泡沫雕塑是一种新型的彩塑材料,他的主要成分是泡沫,内含聚苯乙烯,具有独立的气泡结构,防水能力较好,内部结构极其稳定,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均不容易变形。泡沫彩塑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热切割,刷,烫,挖,刻等,最后在对其进行上色。泡沫彩塑制作成本比较低,原材料容易获取,制作工艺上也比较简单,由于泡沫的质地柔软,切割过程比较方便,且彩塑完成后,搬运到景区也比较轻松。比较有代表的是笔者在2019年完成的长治屯留石全海景区实景剧道具项目,其中大量运用泡沫雕塑工艺实现对传统彩塑的创新应用。

五、结束语

山西有着数量众多的古代寺庙道观,在道观中有许多彩塑的遗存。上党地区也有着彩塑之都的美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彩塑不再如之前一样。如何把彩塑完成的保存下来也是我们目前所关心的重点问题。本文研究上党地区的风情面貌,了解彩塑塑造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立骨,贴肉,着色,贴金等。在这其中所用的材料大都是沿用古人的方法,传统的彩塑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来需要保护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泥塑方式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我国彩塑产业的发展。科技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的彩塑材料的研发工作势在必行。加大对彩塑新型材料的研发,对传统彩塑文化起到了良好传承作用,本文介绍了三种新型的彩塑材料,功能性聚酯新材料,3D打印技术,泡沫雕塑,他们的研发有利于彩塑的保存与展示,将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可以延续给我们的后代。也有利于彩塑文化向外传播,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玥.近二十年辽金时期的山西佛教研究述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6):153-156+160.

[2]史延春.我对传统雕塑“场域”的理解[J].雕塑,2020(6):94-95.

[3]张逍荭.浅谈平遥县双林寺彩塑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文化意义[J].文物世界,2020(6):44-45+66.

[4]于欣露.浅谈平遥双林寺彩塑的艺术表现特征[J].文化产业,2020(29):59-60.

[5]胡海涛,丁德令.巧手揉捏塑乾坤 记山西彩塑传承人史延春[J].文化产业,2020(19):53-56.

[6]杨素素. 山西平遥镇国寺五代彩塑的艺术特色[D].山西大学,2020.

[7]朱小序.传统雕塑色彩介入当代雕塑创作活动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08):4.

[8]吴郁民. 论传统雕塑色彩介入当代雕塑创作活动产生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相宏(1986-),男,汉,朔州,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刘子浩(1999-),男,汉,晋城,长治学院,本科在校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研究背景彩塑材料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赠送折纸材料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