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于“写” 立德于“字”

2021-08-27 01:40赵红梅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传统美德传统文化

赵红梅

摘 要: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简洁、生动、传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写字教学注意德育渗透,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很有帮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学汉字听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察字形悟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赏汉字重评价,促进人际和谐交往”的教学主张。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人际交往

汉字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简洁、生动、传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内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目标是:“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承担着语文课程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当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在低段写字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德育内涵,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学汉字听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密码。从汉字的起源,到汉字的演变,无不渗透着华夏文明的渊源。教学生写汉字,就是让他们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1.聆听汉字起源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汉字,古老而神奇。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仓颉造字……在一年级的写字课上讲述这些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们而言,原本汉字只是抽象的符号,现在变得生动起来了、形象起来了。给孩子看一些象形文字,“网、鱼、兔、舌……”,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虽然初入小学的孩子识字量还很少,但是看到这些文字,都能猜出来,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老师告诉他们这些是“象形字”,是聪明的古人根据事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孩子们对汉字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为身为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2.探究汉字演变故事,感受灿烂文化史

汉字,美丽而富有灵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个形神兼备的汉字,蕴含着一个个有趣的演变故事。在教“东”字的时候,笔者把繁体字“東”画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是由“木”和“日”两部分组成。树中间是一轮红日,这轮红日挂在树枝上,就表示早晨的太阳——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因此“东”指的就是“东方”。学生识字写字时,了解了汉字的演变历史,更感觉祖先的伟大,感受汉字的鲜活。

3.讲述书法家的故事,培养高尚爱国情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写字教学中,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的理念。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写字课,我给学生讲述书法家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书法家高尚的人格:如颜真卿精忠报国、郑板桥体察民情、王羲之用心十五年攻“永”字,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法家的这些故事,或让学生知道书法习字需要勤学刻苦,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察字形悟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无时无处不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汉字也同样承载着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人文精神。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学习做人。汉字讲究笔顺规则,结构有着主从、收放、疏密、避让、呼应等关系。这些结构关系,折射着中华民族为人处事的原則。根据汉字的结体规律和美学原则,向学生阐析字形同做人之间的联系,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

1.厘清笔顺规则,培养“依规而行”的规则意识

刚入学时候的一年级孩子,行为上的“规则意识”是很淡薄的。上课的时候,他们想喝水了就拿出水杯,想吃东西会摸出零食,想表达交流时会冲口喊出,学习兴趣不浓时,会自己画画、玩橡皮尺子,甚至还会离开座位。

学生写字也是随心所欲的,根本不讲究笔顺规则。我班里有5个姓“张”的学生,入学教育写名字的时候,我发现这5个孩子没有一个能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规则写,有的左边的“弓”一笔写成,有的右边 “长”字先写竖提,有的从右往左先写“长”再写“弓”。其实汉字书写的规矩是十分严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下两册在园地的“书写提示”板块清晰地提示了汉字的笔顺规则:一年级上——笔顺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线外后内”;一年级下——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后写点”……在平时的书写指导中,我时时提醒学生笔顺规则,把规则编成儿歌、口诀以及形象生动的小故事,有时还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讲解笔顺规则,说多了听多了,孩子们对笔顺规则渐渐熟稔于心,书写中终于告别了“随心所欲”,也逐渐培养了做事有序、依规而行的习惯。

2.摆正关键笔画,激发“勇挑大梁”的担当精神

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每一字有一主笔,余笔是宾,皆当相顾,此皆古法”。主笔在汉字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写好主笔,整个字就有了精气神。比如“中”的竖、“立”的长横、“飞”的横斜钩、“心”的卧钩……这些笔画在字中的地位,好比一幢建筑的支柱,一个家庭的家长,一个班级的班长。要赋予主笔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才能起到“挑大梁”的作用。比如“中”字,如果中间的“竖”写得不正,整个字就重心不稳;如果写得太短,整个字就没有气势。

老师告诉小朋友,做人要有担当,汉字也一样,关键笔画写得大气、舒展、不畏缩,就能提升整个字的精神。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孩子们能感同身受,遇到类似的字就能迁移运用,比如横画较多的“童、事、弄”、竖画较多的“曲、州、 川”,会先想想哪个是关键笔画,怎样写才能突出它的主体地位。书写指导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学生也知道了做人要有责任心,要有担当精神。比如在小组合作中,我会对组长说:“现在你就是一个字中的关键笔画哦!”在班干部会议上,我也会用这样的比喻来激励班干部。

3.协调间架结构,孕育“团结友爱”的谦让精神

到一年级下学期,合体字渐渐增多。合体字部件之间的避让、穿插、疏密,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时机。在教学“从”字时,问学生:这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发现第一个“人”的捺变成了“点”。“如果不这样变行不行呢?”于是我在黑板上范写了一个“从”,第一个“人”,捺又长又舒展,结果跟第二个“人”的撇“打架”了。“不能打架,不能打架!”孩子们着急了,异口同声喊起来。于是我又写一个“从”,告诉学生为了不让两个“人”打架,把他们拉开,离得远一点。我边说边板书,这回的“从”,两个人离得远远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他们好像吵架了!”眼尖的孩子发现了。这可怎么办呢?两个“人”字一商量,有办法了——第一个“人”懂谦让,他把“捺脚”往回缩,缩成一个“点”。第二个“人”很感动,一笔“撇”像小手,伸到左边点下面表示感谢。两个人,一个懂谦让,一个会感恩,他们两个肩并肩,组成合体字多美好。我边板书把两个“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个过程,既是书写指导,又是谦让友善的人文精神的渗透。此后再学到合体字,孩子们总会表扬有谦让精神的部件笔画,在他们的心里,这些汉字,这些笔画,跟他们一样,都是有思想有生命的。无形之中,孩子们同桌之间的矛盾少了,团结友爱多了。合作学习的时候,争先恐后少了,互相帮助多了。

三、赏汉字重评价,促进人际和谐交往

写字教学中的评价,更多的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自我调节当然包括书写能力,其中也渗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沟通交流等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使师生交往、生生互动更趋和谐、自然。

1.个体自评,提升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是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的评价方法,它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成自我认识,促进主动发展。学生在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中不断进步、获得发展。

在书写评价的过程中,我首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入自我评价:“一看二写三对照,找找哪里写得好”。并以“姿势正确、干净整洁、大小合适、主笔突出、避让穿插”五个维度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做到一条画一颗星。既有范字做對照,又有明确的评价依据,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但对自己的书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还促进了自我反思、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互评,完善人际交往

同伴互评,是写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写字教学中的同伴互评的形式主要有多人评价一人,比如展示一位同学的书写练习,全班同学评价;一人评价多人,比如书写小组长评价组员的书写作业;一对一互相评价,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评、与好朋友彼此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往。在一年级上学期,写字教学刚刚起步的时候,组织同伴互评,学生专挑各种不足,“太大了”“太小了”“横有点斜”“竖写歪了”,即使写得真的很好的字,他们也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非指出点不足来不可。同伴互评简直成了批斗会。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全班互评的时候,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先热忱地夸夸优点,再真诚地指出不足。渐渐地,学生会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不再“一棍子打死”。这样的评价,既照顾了同伴的积极性,又正视存在的问题,能促进书写兴趣和书写能力的提升。另一个方面,同学间的沟通和相处的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懂得了以“真诚、尊重”为基础,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积极的意义。

3.教师点评,促进全面发展

低年级孩子对老师总是怀着无比信赖和敬仰之情,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对于学生的书写作业,教师的评价原则应该以激励为主,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个性化:打五角星、画笑脸、写评语……评价指向要多元:正确的姿势、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习惯、书写的效果等都应该是老师评价时要关注的。同时利用教师的“权利”,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优秀作业发在家长群,张贴在班级里,颁发小奖状,以此激发学生在书写的道路上,走得更欢,走得更远。同时,促进学生在习惯、兴趣、个性等方面更积极更全面地发展。

当代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说:“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能写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写字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性,育德于书写之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健全高尚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4.

[3]于魁荣.《小学写字教学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28-47.

[3]游明星.浅谈写字教学中的习惯培养和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4]付巧丽, 邹建.浅谈识字写字中的德育渗透[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2.

(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传统美德传统文化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