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生猪增产保供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9-13 02:55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农村局321000陈加伟高士寅曹继志倪晓峰
新农村(浙江) 2021年9期
关键词:存栏猪场新建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农村局(321000)陈加伟 高士寅 曹继志 倪晓峰

一段时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生猪产能周期性调整的叠加影响,猪肉减产明显、价格上涨,生猪增产保供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民生大事。截至2020年9月底,浙江省金华市存栏生猪85.28万头、出栏生猪98.99万头、能繁母猪8.33万头。生猪存栏数、能繁母猪存栏数居全省第一。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725家,存栏81.58万头,规模化程度95.7%。生猪生产稳步向上,为全省生猪增产保供作出了贡献。

1.主要措施及成效

(1)咬定目标,高站位抓好部署落实2020年以来,金华坚决落实生猪增产保供要求,以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的危机意识,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集中办公、工作例会、定期报告、考核督查”等四项工作机制,制定全市生猪增产保供“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四大体系,确立了“力争到2022年全市生猪存栏102万头、自给率84%。将生猪产能、存栏等指标列入对各地工作考核指标和乡村振兴核心指标,强化考核引领,确保任务落地。

(2)明确路径,高质量挖掘生猪现有产能实施“百场十万”增养行动。一是抓现有猪场添栏增养,推进现有养殖场设施设备更新和标准化提升改造,完善隔离、洗消、烘干等生物安全措施。在养殖不污染环境和动物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现有产能,增加养殖量。二是抓空栏猪场补栏增养。对因疫病风险“不敢养”的场,帮助制定生物安全改造提升“一场一策”方案,加强养殖场出入口管控和防控设施提升,对污水网管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着力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三是开展“大户带小户”抱团合作,通过“以大带小”对接,支持大型养猪企业发挥资金、市场、信息、技术等优势,带动中小场户尽快补栏增养、恢复生产。

(3)抓住重点,高要求开展新建猪场建设为确保新建、扩建猪场尽快形成产能,启动“十场十万”投产行动,力争通过14个新建、扩建场建成投产,实现存栏生猪再增10万头以上。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任务清单。14个新建、改扩建场全面制定月度增养计划和实现路径,明确新增种猪、商品猪的来源和数量。二是建立问题清单。对投产问题再梳理、再分析,逐个提出解决方案。三是落实责任清单。逐场落实责任人,对建设进度、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项目,责任人将蹲点指导。

(4)健全机制,高水平抓好疫情防控一是健全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机制。探索养殖场管理码风险登记管控制度,对养殖场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着力构建“智能监管网”。构筑生猪调入、养殖、屠宰及无害化处理等四道监测预警防线,实现疫情监测无缝对接。二是健全生物安全管控机制。实施生物安全“百场提升”行动,推进711家规模猪场、18家屠宰场点和5家无害化处理厂生物安全提标改造;大力推广美保龙公司车辆“三洗三消”、人员“分区管控”、物料“集中配置”和管理“微信留痕”的办法,疫病防控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进5个生猪养殖重点县建设区域性洗消中心,提升区域综合防控能力。三是健全“两项制度”落实机制。依托全市8个兽医实验室,实现重点监管场所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全覆盖。存栏5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和屠宰场(点)全面开展自检,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做到“批批检、全覆盖”。四是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积极联动公安、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组织开展违规调运整治专项行动,对辖区6条高速及重要公路要道设点进行纵深布控,建立91个联合检查机制卡点,保持高压态势,着力构筑“联防联控网”。

(5)精准帮扶,高标准抓好要素保障一是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简化用地、环评手续,提高用地、环评服务效率,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民生一件事”改革向养殖领域延伸。如永康市对新建猪场征地、用地、环保审批予以特事特办;义乌市简化2年一次的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二是强化财政扶持。各级财政通过整合存量资金,安排增量资金,综合奖补、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养殖主体。全市各级财政新增直接支持生猪产业发展补助资金超2亿元。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探索生猪生产领域“叠加商业保险、分段财政补贴、覆盖完全成本”的“金猪安”地方特色险种,精准确定保险对象,大幅提高保险保额标准,最高赔付2 400元/头,切实增强养殖户增养信心。

2.存在问题

(1)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虽然全市生猪增产保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一些地方年度出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落后于时间进度。

(2)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非洲猪瘟发病过程短、传染性强,死亡率100%。自2018年传入我国以来,至今尚未研发成功疫苗和特效药,只能采取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防控难度非常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新建猪场达产压力将会凸显2020年,全市5家万头以上猪场建成,新增产能49万头,占现有产能的28%。这些新建猪场投产后,将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规模化、集约化带来的重大疫病防控压力,猪价高位运转带来的资金压力,高标准高要求养殖带来的人员和技术不足压力,大量规模场建成投产带来的引种压力。如何将新建猪场的潜在产能转化为现实生产,是一大课题。

3.建议对策

(1)强化“非瘟”防控一是组织开展重点区域和场点非瘟采样检测。对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每月开展全覆盖检测,对年出栏500~2 000头的规模场随机抽样检测。二是完善疫情报告奖惩机制。对疫情报告、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明确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等情形认定标准。三是规范自检阳性处置。养殖场户自检发现阳性并及时报告的,扑杀生猪给予补助;不及时报告的不予补助,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四是推进分区防控。建立区域内防控信息共享、突发疫情协同处置、疫情监测排查等制度。逐步限制活猪调运,除种猪仔猪外,其他活猪原则上在规定区域内流通,实行“点对点”调运。指导养猪场分阶段开展非洲猪瘟净化,创建无疫小区,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2)强化政策扶持针对增养风险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增强主体复养信心,减轻增养风险。切实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一场一策”为新建生猪项目提供精准服务,重点做好新建猪场的用地审核,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时预留空间,优先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在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基础上,加快推动金猪安商业保险政策落地,重点支持“以大带小”增养模式和新建场投产,发挥财政资金的最高绩效。破解生猪养殖“没钱养、不能养、不敢养”难题,推动生猪高质量发展。

(3)强化结构优化坚持“六化”引领,确保新建养殖场走“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防疫规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带动中小场稳步扩大规模,实现养殖主体“小变大、大变强、强变优、优变智”,为生猪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生猪养殖、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收购、托管、订单等,在市域内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多渠道支持养殖场改善基础设施装备,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生猪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集成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装备和模式,完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打通还田利用渠道。

(4)强化考核引领发挥生猪增产保供评价体系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调动各地畜牧专班积极性,以考核促保供,压实属地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合力为生猪增产保供作贡献。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更好发挥考核正向引导、逆向约束作用。

猜你喜欢
存栏猪场新建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