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二级MS Office考点分析及教学应用

2021-09-13 19:18职晓晓李莉杰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职晓晓 李莉杰

摘 要: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评估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评价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指标。文章采用双向细目表对二级MS Office真题和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面向计算思维的信息素养[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是全国性的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的考试,对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2]。

1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系

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评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社会评价人才信息素养的一项关键指标[3]。如何处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之间的关系是在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熟练的应用办公软件,而又不能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之间直接画等号,计算机基础教育包括了二级MS Office的基础知识和考点。同时,“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必修课之一,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在MS Office操作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难度略低于二级MS Office。其积极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1.1  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改革

二级MS Office的考点在日常办公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其考点可以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参考材料之一。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自编教材的编写时,可以恰当引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常考知识点。

1.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考取有助于学生就业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须考取的证书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参加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科目考试,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计算机二级资质,也可以检验是否掌握在实际办公环境中的应用操作能力,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2    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

为了处理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二级MS Office之间的关系,恰当地将二级MS Office的考点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Office试题逆向细目分析表,对MS Office真题库中37套试题的考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

在双向细目表中,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章节按照知识点(三级标题)进行划分,分别统计客观题、操作题中考试题目的考题内容、题目数和考试分值。经过统计得出,37套真题的客观题中课程内容题目数为301题,二级考试内容(二级考试内容是指课程内容没有涉及,而在二级考试考核的题目)80.5题,等级考试真题中二级题目数占比为21.15%;操作题中课程内容题目数为668题,二级考试内容93.9题,等级考试真题中二级题目数占比为12.33%。根据章节题数统计的情况来看,总题数1 131题,各章节题目数占比如表1所示。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二级MS Office真题的绝大多数的操作题在课程内容中已经学习,学生参加MS Office科目考试时适当做强化练习即可,而对于客观题学生需要细读考试大纲,进行系统的复习。另外,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Word,Excel,PowerPoint是考试准备时的重点内容,占到总题目数的84.35%。

3    在教学中适当进行教学改革

3.1  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二级MS Office考试,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的自编教材。自编教材的特点为:一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将软件的版本更新为“Windows 10+Office 2016”,二是在教材中增加了二级MS Office的常考考点,如Word中的邮件合并,Excel中的sumif,Vlookup函数,PowerPoint中的分节和幻灯片母版。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Office高级应用的内容作为提高阶段单独划分为一个章节,便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3.2  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主要采用雨课堂来完成,线上的作业、考试采用自主搭建的Moodle平台来完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错误案例演示等教学方法。

3.2.1  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在讲解Word时,教师采用个人简历、毕业论文排版等贴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在讲解知识点前将学习的目标、任务呈现给学生。个人简历案例主要包括字体、段落的设置、插入艺术字、插入表格、插入图片等知识点。毕业论文排版主要包括文档的封面设计、目录的设置、样式的设置与应用、页眉、页脚、页码的设置等知识点。两个综合实例的完成能够让学生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应用。在讲解Excel时,以学生成绩综合评价表为例,教师课前将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完成学生综合成绩评价表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通過一个教学案例将Excel中的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表格的美化与编辑串联起来,让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综合的应用。在PowerPoint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制作自我介绍、学校介绍等演示文稿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3.2.2  翻转课堂的使用

在讲解Powerpoint章节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Powerpoint作品。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在课堂上,学生介绍自己在制作Powerpoint作品时讲解采用了哪些操作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并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课后对作品再进行修改完善。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2.3  错误案例法的使用

有了在实验辅导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共性问题,如在Word中,对于同一段文字上同时做首字下沉和分栏时会出现问题,如在做表格、艺术字等特殊对象时,这些对象会“粘连”在一起等,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和参考资料上并没有涉及。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共性错误问题进行反面举例,能够让学生在操作时避免失误,少走弯路。

3.3  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评价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到学习综合评价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教师在课前、课中采用雨课堂分阶段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课后在Moodle平台上以布置测验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为能够学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使用MS Office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并且计划报考二级MS Office科目的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学生能够顺利通过二级MS Office的考核。

4    结语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恰当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对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天珠,倪天伟,李赛红.基于二级MS Office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J].安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8(1):123-124.

[2]黄福兰.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8):117-118.

[3]邱斌,敬超,陈文鹏,等.基于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基礎课程教学设计与设计[J].科技视界,2018(8):92.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
面向应用能力
基于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出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堂《大学计算机Ⅰ》课程的两种课程设计及思考
以计算思维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