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1-09-14 05:22陈慧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府

陈慧文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的供给能力将直接影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在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和投入程度有了明显的增加。但这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其原因并探讨路径,从而促进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政府供给能力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各个层级政府逐渐形成了以按税种划分收入为核心的体制,并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我国整体的政府结构中看,乡镇政府具有较强的落实任务和执行命令的使命,更多的是执行上级政府的决定,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因此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供给能力体现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动中,主要包括财政供给能力、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政策供给能力等方面。对于乡镇政府来说,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广大农民迫切需求的准公共产品,政府对它的供给能力的现状直接关系着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质量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1 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的现状

1.1 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资金支持现状

自21世纪以来,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我国对义务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体系也发生较大改变。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可通过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县级政府承担教职工工资发放的责任。乡镇政府对其所管辖区域的资金支持,并不直接表现在财政的投入上,而是通过相关政策进行融资,以增加各领域的预算和收入。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在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中已基本没有任何财权,但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财政协助工作,协调县政府进行教师工资核定和发放,乡镇政府需积极为当地中小学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为义务教育增添活力。在农村义务教育建设招商引资方面,由于乡镇政府的影响力有限,其积极筹措资金的办法更多是吸纳民间资金兴办学校,在短期内引入教育经费,创造良好的教学空间。由此看出,乡镇政府由于自身职权的限制,通过民间资本的支持来筹措资金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办法,为乡镇融资提供了新思路,但这也会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1.2 乡镇政府对师生权益的保障现状

为了使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有序进行,乡镇政府要对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为全体师生提供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与城市义务教育不同的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在自然地理环境、周边设施及社会环境氛围上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更需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中师生群体的安全性。目前,乡镇级政府基本能够落实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维护校外治安环境,确保师生的教育活动有序顺利进行。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期内的监督和走访制度,如某镇在每学期末,政府会对当地中小学至少走访一次,监督并评定学校及教师的行为,及时了解学校师生的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作为直接面向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机关,乡镇政府目前能够落实国家及上级政府关于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师生福利和开展教育扶贫帮助等政策,承接上级政府的具体任务并落在实处。义务教育中师生权益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因素,政府在此方面的供给和保障显而易见。

1.3 乡镇政府对教学环境和设施的提供现状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硬性条件,一个学校的教学设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善乡村教学环境是乡镇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重要的服务职责之一。随着现代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需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越来越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改进也提上日程。改善乡村教学环境是基层政府需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某乡镇小学的活动设施陈旧、学生较少导致校舍质量不足,冬季供暖效果不良,政府在了解情况之后,主动承担起了修建校舍、完善硬件设施质量的任务。在牵头提供教学设施的过程中,政府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从项目争取到统筹规划再到招标施工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学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政府的倡导下,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校的师生对校园进行清洁美化,放置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宣传标语,增加学校的人文情怀。

2 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能力存在的困境

2.1 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国家对教育的扶持首先表现为政策上的支持,与各层上级政府相比,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政策供给更多地体现为对上级政府政策决议的执行与落实。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是以政策执行和实施为价值导向的,政策执行力度小、效率低,是乡镇政府在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这就严重阻碍了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这类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虽然当前我国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政府人员行政效率不高、互相推诿的情况依旧存在。在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有些人员由于日常性事务较多,出现了对上级的政策态度消极、畏难情绪较大等问题,行政人员相互推卸责任,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经常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的特点,现实中政府人员存在政策解读不清,精神指示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相关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这就容易引起政策无法切实地落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不仅降低本级政府的服务能力,甚至影响政府形象。

2.2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较弱

质量好、水平高的教育资源是农村义务教育迫切需要的产品,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水平、学术活动、硬件设施、教学环境等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与乡镇政府的服务和供给能力有密切联系。乡镇政府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身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能力存在困难。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等的现象,这就更加不利于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改善和义务教育水平的提升。从师资水平方面来看,乡镇政府生源较少、招聘岗位有限、区位优势不明显,无法吸引足够优秀的师资力量支援教学,在师资配置上存在困境。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已经有了明显了进步,适应了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但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较快,乡镇政府能提供的设施和更新速度有限。而在教学环境上,乡镇政府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缺乏创新性,在文化建设上仍需努力。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创新供给方式,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上日程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