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功高”的新丰黄沙坑村

2021-09-27 13:30梁文婷潘俊才
源流 2021年8期
关键词:游击队员新丰黄沙

梁文婷 潘俊才

新丰县黄磜镇黄沙坑村是位于该县西北部的一个偏远山村。革命战争年代,该村是中共新丰县委和革命武装部队的重要根据地和可靠大后方。这里还是东纵部队和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中共新丰县委也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举办干部培训班,甚至在这里办公。

黄沙坑村红色历史文化陈展室外面,伫立着一座刻有“革命功高—黄沙坑”的铜色群像雕塑。这座雕塑所呈现的历史是1949年8月1日在遥田江下村举行的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成立典礼上,北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向黄沙坑村授予的“革命功高”锦旗,以表彰黄沙坑人民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

村民房屋建联络站

1945年3月,时任磜头党支部副书记的张雪斋在黄沙坑岭下围建立交通情报站,进行情报联络和人员输送。

游击队员开展联络工作和居住的房子,有几间是黄沙坑82岁老人张尧邦的祖屋。张尧邦的伯父张观胡当时参加了黄沙坑农会,不仅带领家人大力支持革命,还开放自家祖屋给游击队员使用,成为黄沙坑革命队伍的战斗堡垒之一。“当时张雪斋就住在我们家里,”张尧邦老人说,“参加游击的有一百多人,有的(住不下了)就到山上搭棚住。”

藏在深山里的大水缸

当时黄沙坑村农民普遍贫困,富农、中农很少,大多都是贫农,但为了支持革命事业,他们仍捐出为数不多的口粮,保障革命队伍的日常粮食供给。亲身经历过当年捐粮过程的老人张名远至今还记得当时捐过粮的人的名字:张家双、张家宅、张家广、张家访……

由于国民党伪联防队经常到黄沙坑“扫荡”和掠夺,筹集到的粮食不敢放在村民家里。据张尧邦老人回忆,当时村民跟游击队员约定好,在高山(地名)里藏了几个能装150多斤粮食的大水缸,每次筹到的粮食都放在里面,游击队员需要时就去找那些水缸。

除了为游击队员提供粮食外,黄沙坑人民还积极为部队捐粮。据史料记载,1945年6月,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指挥东纵部队部分主力挺进粤北开辟五岭根据地,8月途径黄沙坑时,张雪斋等人挨家挨户发动群众捐粮,仅这一次,就筹集到粮食3000多斤、生猪10多头,以及蔬菜等一批日常用品,大大保障了部队的粮食供给。

三年里没有一个新生婴儿

为了应对国民党当局的“清乡”“扫荡”,共产党人带领黄沙坑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清剿”斗争,黄沙坑人民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解放战争期间,仅黄沙坑被国民党捕杀、枪杀的就有10人,烧毁房屋20多间,被劫掠的财物无数。

1948年春节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四面围攻黄沙坑,企图歼灭时任中共新丰县委书记梁泗源带领的部队。全村除张友三一人突围以外,党员、村干部、群众共80多人被连夜押往翁源周陂圩。黨支部委员张海邦、民主乡长张罗佑、民兵张荣发、张化邦4人惨遭杀害。

即便如此,黄沙坑人民仍不惧牺牲,积极支持革命事业。至解放前夕,全村有1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26人参加游击队,有组织的武装基干民兵30多人,全村没有一个农会会员或民兵队员向敌人“自首”,没有一个人叛变。为了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烧杀抢掠,村民常年睡在山上,夫妻常年分居,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全村没有一个婴儿出生。

猜你喜欢
游击队员新丰黄沙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黄沙当中寻阳关
白发满头终不悔 愿化甘霖润“蓓蕾”——老游击队员钟梅英用爱温暖新生代
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
河南省新丰煤矿主井井筒中心确定方法探讨
“完形填空”原创练习两则
突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