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菠萝种植第一人

2021-11-12 11:22
湛江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徐闻试种愚公

何 强

90多年前,祖籍徐闻县龙塘乡北平村的倪国良以逃难者的身份来到新马,在种植园工作,他种植的菠萝没有毛眼,清甜似蜜,故被当地人尊称为“菠萝王”。1926年倪国良带着菠萝种苗返乡,在愚公楼推广种植。广东省有关农业史志上记载最早种植菠萝的是台山人区尊让,他在1929年种植菠萝,但倪国良比他还早3年,可以说倪国良是广东最早引种菠萝的人。今日徐闻能够成为全国闻名的“菠萝之乡”,倪国良功不可没,在菠萝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这位前贤。

徐闻匪乱,被迫南逃

北平村位于徐闻县龙塘镇西部,土地肥沃,这里的数十户村民大部分务农。1897年,倪国良就出生在这个位于雷州半岛南的小山村。本来拥有很多土地的倪国良家庭在当地尚属小康,然而,民国初期徐端闻县时局混乱,山贼作乱,影响到了他们的生计和平静的生活。

据倪国良的后人介绍说,当时家乡的治安虽然不是很坏,但是遇到土匪,那就遭殃了,轻者惨遭劫掠,一无所有;重者家破人亡,生灵涂炭。北平村当时人口不多,而且村人比较忠厚,土匪经常来村里扰乱生活。1921年春天,一次土匪来村中劫掠,倪国良的一位堂侄,由于惊惧,转身躲进屋内不肯出来,匪徒竟放火烧屋。这位堂侄在匪徒的哈哈大笑中被放火活活烧死。倪国良在忍无可忍之情况下,躲在荆棘丛林中,用自制的火药猎枪向山匪袭击,砂石散弹射伤其中一名匪首。土匪事后得知扬言要杀死倪国良。因当时国家无治,政府腐败,对村民没有丝毫的保护,村民是弱者,面对惨淡的境况和毫无希望的未来,倪国良不得不决定背井离乡,跟其他乡人一起闯荡南洋。

异域捱成“菠萝王”,思母心切返故乡

倪国良刚到新马时,生活十分艰苦,在徐闻籍华侨开设的种植园里做杂工。早上起床开始在种植园区工作,晚上七八点后才能吃饭。在同乡老板的指导下,他懂得种植菲律宾“番麻”(菠萝)的方法,也学会了一些知识。历经数年的种植经验,已成为“番麻”行家的他,种植的菠萝没有毛眼,清甜似蜜,故被新马当地人尊称为“菠萝王”。虽然工作辛苦,报酬低微,但倪国良却认真工作,毫不言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数年披星戴月的苦捱,倪国良终于有了少许积蓄。1926年初,倪国良听从家乡来的水客说,原先他开枪射伤的那个匪首已在内讧中被仇家杀死,省府也已派出军队围剿匪徒,徐闻家乡的局势已有好转。思母心切,倪国良决然谢绝众多种植园主的极力挽留,带着200多株“番麻”的种苗,从新加坡启程,坐红头船经海南清澜港上岸,再转船到海安港返回广东雷州府徐闻县龙塘乡北平村的家乡。

“番麻种”推广种植,“菠萝王”驾鹤西归

回到家乡后,倪国良用从南洋带回的“番麻”种子在家乡试种,当时他从新马带回来的菠萝品种是“巴厘”,一开始他在愚公楼水尾桥以南的一片空地中试种,种后倪国良发现这些“巴厘”品种的生长速度还比较快,种出来的菠萝株高达70—80厘米,叶片较宽,叶片中央有红色彩带,叶面呈黄绿色,叶边缘有刺,果实呈筒形或微圆锥形,果重达0.75至1.5公斤,也有少数果重达2至3公斤,基本接近在新马地区的种植水平。于是倪国良又在现徐闻县龙塘大小埚村、龙塘深井村及曲界愚公楼、顶岭等地推广试种。由于菠萝适宜鲜食,一般菠萝成熟期正值6月中旬,他种出来的菠萝果肉色深黄、软硬适中稍嫩,肉量较密,果汁特多,香味浓、清甜可口,这在当时天气炎热的徐闻地,深受群众喜爱,很快就被群众传播开来,种植范围也很快从愚公楼开始,传到全县乃至雷州半岛、海南、北海等地广为种植。

倪国良回到家乡后娶妻,生育一女,其女远嫁海南后,倪国良夫妇遂过继其弟弟的一个儿子为嗣子,并为其娶妻生子。1958年,儿孙满堂的倪国良因病逝世,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徐闻试种愚公
十举措扶持菠萝加工 徐闻菠萝鲜果已售6成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工具人也有主角光环
窒息
河北永清:“无土芹菜”试种成功
水稻德香4103试种示范探讨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