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

2021-11-30 07:22辰溪县财政局
营销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收支预算编制财政

江 莎(辰溪县财政局)

近年来,在党中央与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明显改善,财政赤字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资金利用率以及运用效益明显提升,地方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部分区域,财政预算编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财政风险仍需应对,如此方可更大程度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稳定提升。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基础,对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进行调整与完善,可为上述目的的达成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

■ 预算绩效管理对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强化作用的体现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对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具有强化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完善财政制度:高水平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帮助提升资源利用率,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财政制度的完善则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有利于减少收支矛盾:导致收支矛盾产生的原因较多,税收以及债务的增加为两大重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对资金的合理管控,明确其使用方向,减少债务,这对收支矛盾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1]。(3)有利于细化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调将编制过程与执行以及监督工作联合,在此基础上,发现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予以完善。长此以往,预算编制将逐渐细化。

■ 地方财政预算编制面临的困难

目前,部分区域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风险意识:部分地方政府风险意识不足,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遭遇的风险,长此以往,将导致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发生,诱发财政赤字。(2)管理机制:以权责、监督以及考核机制为代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易导致预算编制无责可究,影响预算执行力度,导致预算编制水平下降。(3)预算体系:目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预算体系不够健全,流程不完善,各流程之间缺乏衔接,故难以做到于事后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预算编制水平迟迟难以提升。(4)基础保障:缺乏人才、技术以及机构保障,同样可严重阻碍预算编制水平的提升。鉴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强化作用较为明显,故应提高管理水平,帮助改善地方财务状况[2]。

■ 基于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认识到预算编制对自身收支状况的影响,并制定合理的收支计划,减少财政赤字的风险。以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为例:地方政府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确定需要采购物品的种类、数量,同时,通过市场调查的方式,了解此物品的市场价格,通过对多个供应来源采购成本的对比,对购买来源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结合多项数据,制定预算编制,拟定收支计划,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的高效性与合理性[3]。

(二)健全管理机制

1.权责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制定权责制度,明确权利与责任,确保在预算编制出现问题时有责可究。例如:地方政府可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工作。负责预算编制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预算信息,初步拟定收支计划、组织实施收支计划。在此期间,一旦地方政府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则需分析原因。如问题的发生由预算编制不合理所导致,则需要进一步追根溯源,明确责任人,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处罚,使财务编制谨慎性得到提升。

2.监督制度

除权责制度外,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同样有利于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达到强化预算编制的目的。监督的方法包括两种,分别为人员相互监督,以及“自下而上”的监督。负责预算编制的人员,可相互对各自的工作进行监督,就各自的预算收支计划进行对比以及沟通,取长补短,制定最终的计划,保证计划合理。计划落实期间,各相关人员同样可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一旦发现编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则可“自下而上”的反映事实,确保可及时解决问题。

3.考核制度

地方政府应将预算绩效管理计划进行详细划分,本着“谁花钱谁负责,谁责任谁承担”的原则,强化预算编制。例如:地方政府对各单位的财政资金拨款,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划分,可定期或者不定期按整体绩效和项目绩效进行考核,判断是否存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针对考核数据无法达到标准者,需采取措施予以惩罚。采用上述方式管理,有利于确保部门单位预算编制均合理有效,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强化,具有重要价值。

(三)完善预算体系

1.事前评估

完善预算体系的关键,在于进行事前评估,此举有利于确保收支计划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状况。事前评估可从多角度出发而实现,专家评价、社会调查,以及对以往财务状况的分析等举措,均可达到该目的。建议地方政府将以上多种手段综合利用,首先进行社会调查,制定初步收支计划,此后,对比以往财务状况,分析初期计划的合理性。最后,制定多个收支计划方案,并邀请专家评价,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有利于政府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方案予以执行。

2.确定目标

完成事前评估后,需确定预算编制目标,从支出能够为政府与当地所带来的收益入手,分析收支是否均衡,判断支出是否具有可行性。例如:某地区政府,预计购买计算机显示器+主机共35台,用于替换的硬件50个。通过计算发现,总计成本约为26万元。结合以上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以及折旧所带来的维护费用,成本可增加8万元。在上述支出的基础上,政府将预算编制目标制定为:使工作效率提高12个百分点。

3.运行监控

需对预算编制执行予以监督,如此方可保证执行期间及时发现计划中存在的漏洞,并根据计划的落实情况,考虑是否予以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期间的监督,需分区域执行。地方政府对部门预算单位制定预算执行监控计划,单位需通过提交报告的形式,向政府反馈监控结果。而政府则可根据监控结果,对整体的预算编制落实效果进行评估。

4.事后评价

事后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判断本次预算编制执行的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在未来对预算编制进行优化。事后评价的依据,以预算编制目标为主。例如:某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目标为在支出37万元的前提下,使工作效率提升20%。而评价时发现,支出37万元,实际工作效率提升幅度仅为12%。上述状况表明,预算编制目标尚未达成。此时,地方政府则需要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并根据原因,采取弥补措施,达到强化预算编制的目的。

(四)制定基础保障

1.机构保障

为强化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落实机构保障。地方政府可与各相关机构联合,借助多方力量,相互协同,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另外,还需充分利用自身权利,为预算编制的组织以及落实提供便利。地方政府同样可在内部,单独设置机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并在机构内部,实施管理人员负责制,尽可能减少收支计划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技术保障

信息化时代下,强化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引进智能化技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持。地方政府须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管理工作,与人工管理相比,采用上述方式管理,数据更加准确,核算精确度更高,速度更快,工作难度与压力更小,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此措施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预算编制效果。

3.人才保障

人才素质达标并具备丰富的经验,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同样是强化预算编制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政府可从招聘以及培训两方面入手,为预算编制工作做好人才保障。从招聘角度出发,须保障招聘严格,提升准入标准。从培训角度出发,则应适当增加培训频率,保证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从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研究,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使其详细分析自身在财政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未来,地方需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健全相应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预算体系,并从机构、技术以及人才三方面出发,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性保障,为地方财政资金利用状况的改善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收支预算编制财政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贸易信贷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
优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提升贸易收支便利化水平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全国土地出让收支现“双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