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计划”引领下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2021-12-09 22:38于生德俞定智康军
体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高中体育

于生德 俞定智 康军

摘  要:从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有效地整合课内外体育资源共同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在主持人俞定智老师的带领下,共同研究探索“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的实施策略,努力构建高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优化整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资源,促使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促进高中体育教育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高峰计划”;“双新”;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1-0074-03

2021年9月起上海市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精神,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从近期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来看,仅仅依靠学校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何有效地整合课内外体育资源共同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在主持人俞定智老师的带领下,成立研究小组,共同研究探索“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的实施策略,努力构建高中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优化整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资源,促使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促进高中体育教育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一、当前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的现状与分析

高中体育教育资源是指实施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所开发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按照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同,高中体育教育资源分为学校体育资源、家庭体育资源、社区体育资源,主要从体育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校体育资源现状

1.师资基本达标,高学历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占比合理

调查发现,自2012年上海市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课课时由原来的每周3课时增加到每周4课时,加之专项化教学的需要,各高中学段学校近年来陆续招聘引进新教师,截至目前,上海市高中阶段各学校的教师配备已基本达标,从年龄结构来看,体育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愈来愈明显,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已达63.2%,41岁以上教师占15.7%,老教师占比越来越少,教师学历层次本科以上占到87.6%,总体来说,师资配备较为合理。

2.场地资源不足,郊区学校比中心城区学校更为完善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必备的条件,也是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调查发现上海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场馆配备不完善,多数学校没有标准田径场与室内体育馆,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相比较而言,郊区的学校场馆资源设施较为完善。

3.课时基本开足,部分学校向更高标准的专项化发展

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在2018年全面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后,多数学校每周的体育课时就已经达到4课时。最新调查发现,随着国家“五项管理”的落地和“双新”的全面实施,大多数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1课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些学校是作为体锻活动时间,有些学校直接作为正式的体育课时,即每周的体育课时已经调整为5课时,即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可见“双新”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

4.教学内容合理,普及专项教学成效明显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严格落实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1],经过近9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专项化课程教学体系,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项,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所选专项的基本技战术,并可自主进行锻炼,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受场地的限制,部分学校能开设的项目极为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鉴于项目特点的不同和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均等,导致各项目的考核评价标准很难做到完全统一等问题。

5.课外活动单一,学生忙于学习无法顾及活动

调查显示,在国家出台“五项管理”和全面实施“双新”后,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固定时间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也安排了30分钟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部分学校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增加了体育锻炼活动课的时间,但真正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并没有明显增多,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场地资源匮乏,能够开设的活动项目有限,无法同时满足较大数量学生的运动需求,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每天疲于应对各学科的学习与作业,导致无暇兼顾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资源现状

1.社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可分为三种类型:公益性体育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局下属的体育场馆、公益健身跑道、社区健身会所及场馆等)、商业性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营利性体育健身会所、营利性健身俱樂部、营利性的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等)、私有性体育设施(主要包括私人承包或公司建设的体育场馆,多数集中在小型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馆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调查发现仅有23.4%的人选择正规的体育场所健身,多数居民选择的健身场所主要还是集中在公园、广场、街头巷尾、河边江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可见社区体育场馆设施仍然相对短缺,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2.健身人群年龄层分布不均,青少年和老年多于中年人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体育人口呈现上升趋势,从年龄层次分布来看,青少年多为在校学生,有较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基本能够达到健身目的,老年人由于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加之退休后时间相对空闲,锻炼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中年人由于工作忙碌、生活的压力,不够重视或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群众健身呈自发性、零散性

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建立正规社区体育管理梯队,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不够完善,多数从业者为业余、兼职体育指导员,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形式多为自发性、零散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

(三)家庭体育资源现状

1.家庭健身意识有所提升,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在达到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始追求生命质量,多数家庭都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部分家庭制定体育活动日,家庭成员定期一起从事体育活动,少部分家庭甚至为孩子专门聘请私人教练,进行某一项目的学习。当然一部分家长在健康意识方面仍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睡好,身体就会健康,认为过多参与体育锻炼反而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这部分家庭由于家长的不支持,导致孩子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减弱。

2.家庭体育健身投资不足,体育氛围不够浓厚

调查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家庭选择在家庭内进行体育活动,他们购置各种健身器械、健身相关体育书籍,布置家庭健身小场所,足不出户,即可进行身体锻炼;多数家庭锻炼的方式還是停留在带孩子跑步、散步,小区楼下跳绳等;因不同家庭环境、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相当一部分的家庭尚不具备购买健身器材、花钱享受体育服务的能力。现阶段,从整体来看,家庭体育资源仍处于比较匮乏的阶段,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提升体育锻炼意识和氛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闲暇时间。

二、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的策略

现阶段来看,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仍处于割裂状态[2],研究探索“学校、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有效整合课内外体育资源,才能使学生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更具规律性、时效性,既是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的需要,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体育资源的共享性原则,在保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达到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率,切实提高体育教育的作用。

(一)优化学校体育的资源配置,培养青少年运动参与的能力

1.优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设置

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的专家们紧密结合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改革经验,严格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2~3项健身的技能”为宗旨,建立“以学生为本”身心协调发展的“菜单式”专项选课体系,开设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健身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各学校可根据师资配备、场地设施等情况开设相应项目),以菜单形式列出,由学生自主选择,采用走班上课的教学形式。专项选修课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结构化教学,教会学生专项技战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通过比赛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适时运用所学技战术,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专项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现有运动水平和可能掌握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采取区别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方法,将多种教学形式最优化地组合起来,积极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课的教学目标。针对专项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师资问题,来自各个区的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的专家们共同建立“区块链”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采用“市区专家带教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带教学校青年教师”的三级联动带教模式,打通学校自培、区培、市培的“一条龙”通道,鼓励校际交流,特殊情况可以互借教师、跨校兼课,弥补专项师资的不足。

2.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快了教学进程,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较形象地展现体育项目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和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大容量的知识资源,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查询答案,学生也可以自己就体育锻炼中的一些问题在网上进行查询,有效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把握教育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认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类型以及运用的最佳环节,不可忽视教师讲解组织的引导作用,让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一把“利剑”。

3.完善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结合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身心健康中规定的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内容,参照高中体育身体发展、能力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价基点,建立体能评价、健身技能的评价、健身参与与自我健身能力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完整反映学生的体育发展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制作学校体育档案系统,把学生每学期的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参加体育竞赛情况等汇总归档,建立一人一档,切实记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为落实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效提供依据,为高校录取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促进高中体育教育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二)开发社区体育的引导功能,扩大青少年运动参与的空间

传统意识的社区体育仍是以老年健身为主,人们还是习惯把青少年的教育(包括体育)归到学校管理的范畴,应该改变当下的思维习惯,发挥社区体育资源的开放性、便利性,增加社区体育的多元性、趣味性,引导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的大家庭中。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在参与人员的数量上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存在场地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等问题,可以加强学校和社区的交流,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资源,满足社区体育的场地资源需求,同时吸引广大高中阶段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活动,也可以给具备一定体育健身知识与技能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学校到社区,扩大了学生运动参与的空间,既满足了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滿足了社会交往的需求。

(三)强化家庭体育的监督功能,保障青少年运动参与的时间

家庭作为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生活习惯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监督功能,统筹孩子的零散时间,督促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家长,首先,要支持孩子发展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适时参与孩子的活动,创设浓厚的家庭体育氛围;其次,做好与学校的联系,将学校有关体育活动、竞赛纳入到家庭锻炼计划中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再其次,加强与社区的交流,家庭本来就是社区的基本单位,要经常性地参与社区的体育活动,也可自发组织家庭间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保障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状态中,加上家长认识层面存在的误区,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独立存在的环境,我们要合理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体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辅助的一体化体育教育模式,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垄断形式[3],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可以让在校师生从学校走出来,社区的体育人才也可以走进学校,达到场地设施共享、人才共享、思想观念共享,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全员性的“大体育”教育目标,保证学校、家庭、社区在整个体育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实现各层体育资源的互补,切实发挥体育的作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鹏.上海市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2]马德浩.从割裂走向融合——论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3).

[3]张霞.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高中体育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