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30 00:03萧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呼吸内科综合护理干预

萧艳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1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HR差异、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R、Pa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前言:呼吸内科疾病多伴有易复发、病程长等特征。重症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将在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的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干扰。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1]。为了评估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以81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8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81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

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内科重症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主动配合;③年龄在21-66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严重并发症、器官功能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患者;③排除不配合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6.2±12.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重症支气管炎患者10例,其他患者1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7.9±13.1)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例,重症支气管炎患者13例,其他患者17例。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给予对照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包含静脉给药、呼吸维持、病房无菌环境维持等。

1.2.2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所示:①吸氧护理。重症患者取半卧位,以1-2L/min氧流量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并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氧流量,帮助重症患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②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促进体内痰液排出。此外,如重症患者呼吸道内淤积痰液较多,还可通过扣背或吸痰等方式促进痰液顺利排出。③病房环境优化。按照2次/d的频率进行开窗通风,将病房湿度、温度分别控制于40-60%水平、24-26℃水平上。④生命体征监测。实时监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后应及时给予患者静脉输液等对症护理,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评分项包含血氧分压(PaCO2)、心率(HR)2种。

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项包含不满意与满意2种。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1.0软件对81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HR数据、PaO2数据的对比均通过t检验完成;护理满意度数据的对比则通过检验完成。判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前,两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HR差异、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R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HR(87.2±4.5)次/mm,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R(95.0±5.8)次/mm;两组患者PaO2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PaO2(82.9±7.1)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O2(67.1±6.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80.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前者低于后者,两组患者间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3.1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呼吸道护理、吸氧护理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为HR、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恢复奠定基础;通过病房环境优化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2]。

3.2综合护理干預模式的应用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PaO2等生命体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为了减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痛苦体验,医院可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行综合干预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姜禄,王爱萍,卢洪涛.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86+92.

[2]朱云霞.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1705-1707.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综合护理干预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