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说“都是我的错”

2022-01-01 10:48周智勇
新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易事情状态

□ 周智勇

“都是我的错,求求你们别吵了!”一声带着哭腔的喊叫从教室传来。我连忙过去,发现是值日的两位同学为谁先用仅有的半桶水起了争执,但情绪崩溃的却是负责提水的小易。此时的她蹲在地上,头埋在两臂之间,不时发出抽泣声。她这是怎么了?

我把小易带到办公室,轻声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小易先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开口:“老师,我是不是很让人讨厌?我觉得我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原来,小易的父母一直以来感情不和,争吵不断。每次争吵过后,小易妈妈总会把火气撒到小易身上,对她说:“如果不是你,我早就离婚了。”小易一旦做的事情不能如妈妈的意,也会招来一顿责备:“什么都做不好,我还能指望你干什么?”长此以往,小易也开始认同妈妈的说法:“都是因为我,妈妈才过得不好。”这样的一种“自罪感”,让小易变得越来越沉默。遇上问题时,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都是我的错”,不断否定自己的行为。这,已经成了小易心头的一道枷锁。

小易这种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自己身上的表现,是其在父母长期影响下的结果。面对容易自我否定的小易,如何把她从错误归因的“泥潭”中拉出来呢?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改变认知。人的认知决定了行为,所以想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认知。在小易倾诉完自己的苦恼后,我握紧她的双手,认真地对她说:“在老师心中,你是个非常好的姑娘。老师平时交代你做的事情,你都做得不错。你是班级里最让老师放心的学生之一。”小易的表情略有改变。显然,作为心理上的重要他人,我对她的认可让她对自己有了一些信心。随后,我细数了小易入学以来获得过的荣誉:小组“最佳组员”、年度“进步之星”、运动会接力赛二等奖……每说起一个奖项,我都让小易再次回忆当时的感受。说着说着,小易脸上沮丧的表情没有了,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其次,重整心态。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往往是与其心理状态紧密相连的。受母亲长期指责的影响,小易已经有了抑郁的倾向。为了重新调整小易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我加大了对她的关注度,课堂上多次肯定她的表现,课后时不时地找她谈心。考虑到她在家里容易不开心,我经常在周末的时候邀请她出来走走,让她有机会脱离压抑的环境。另一方面,我努力发动学生给小易提供帮助,让学生带着她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并私下请几位热心开朗的学生和她交朋友。在同龄人的带动下,小易下课后不再总是发呆了,有时还能主动加入课间“聊天群”,有了相对固定的“朋友圈”。

最后,指导行动。只有直面问题,积极行动起来,小易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我随时关注着小易的状态,当再一次看到小易一大早就闷闷不乐时,我知道她肯定又在家里被责骂了。于是,我私下找到她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可以尝试在父母争吵的时候进行调解,既要尊重父母的意见,也要表达自己的坚持。”我和小易一同讨论了缓和父母关系的策略,并鼓励她主动找父母谈话,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二天到校时,我发现小易嘴角上扬、脚步轻快,明显心情愉悦了很多。另外,在和小易父母进行家校沟通时,我也表达了我对小易成长状态的忧虑,希望他们能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矛盾,多给孩子鼓励和认可。

如今,我已经很少从小易口中听到自怨自艾的话了。要让小易完全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事情,但至少有了好的开始。(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小易事情状态
一只来自森林的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晶石密码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提醒
把事情写具体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一级浪漫
可不敢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