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合并腹部外伤发生迟发性消化道出血一例

2022-01-11 06:00魏楠黄学卿王黎洲蒋天鹏许国辉周石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弹簧圈动静脉胆道

魏楠 黄学卿 王黎洲 蒋天鹏 许国辉 周石

肝假性动脉瘤(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HAPA)是引起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delayed massive hemorrhage,DMH)极其罕见和易被忽略的病因;HAPA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因HAPA破裂危及生命时才得以诊断[1]。HAPA可以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完善胃镜检查后,也不能发现病灶及出血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并腹部外伤发生迟发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未婚,因“胸闷、气促半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因车祸导致全身疼痛、胸闷、气促,无发热、寒战,无气喘、咯血等,就诊于外院行胸、腹部CT平扫等检查考虑:(1)肺挫伤并感染;(2)腹部闭合性损伤:肝破裂?腹腔积血;(3)失血性休克;(4)右侧第7~8肋骨骨折;(5)右侧挫伤。患者于外院第一次行胸腹部CT平扫时考虑肝破裂出血或腹腔积血可能,未见明显假性动脉瘤征象,外院剖腹探查时也未见HAPA形成,术中考虑为肝脏破裂出血遂行肝脏破裂修补术。先后于外院行剖腹探查术 + 肝破裂修补术+胆囊切除术 + 胸腔闭式引流术 + 右侧开胸术,术后无法脱离呼吸机支持及拔出气管插插管,完善胸部增强CT提示“左上肺动静脉瘘”。家属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先天性左上肺动静畸形”收治我院。

2020年1月9日入院后,通过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既往有活动后气促,查体见双手杵状指,结合胸部增强CT后考虑为“先天性左上肺动静脉瘘”,患者否认咯血、哮喘、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否认胸痛和晕厥史,否认家族先天性或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2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74 mmHg(1 mmHg =0.133 kPa)。镇静状态,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0 mm,光反射稍迟钝;巩膜轻度黄染,眼结膜稍苍白;口唇无发绀,经口气管插管通畅固定在位(深度23 cm);胸部见肋骨固定带固定,双下肺呼吸音低,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前区未见异常搏动,心率12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右腹部手术切口见敷料覆盖,敷料见少量渗湿,右侧腹部见右膈下及右肝引流管各一根,见少量褐色液体引出,左侧腹部见腹腔引流管一根,见少许淡血性液体引出,按压腹部见痛苦表情,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1月10日,我科对患者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采取超选择性左肺动静脉瘘弹簧圈栓塞术,术后造影发现左上肺动脉主干远端动脉期仍可见静脉早显,考虑畸形血管未栓塞完全,但患者氧饱和度较术前升高,继续栓塞费用较高且可能疗效不佳,遂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台上请胸外科急会诊后行胸腔镜左上肺叶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及左下肺修补和胸腔闭式引流术(见图1)。术后反复发热,痰培养提示为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多重耐药菌株,根据药敏实验加用替加环素抗感染,呼吸系统症状好转后,于1月16日停呼吸机并拔出气管插管,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

图1 患者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及CT

2周后患者准备办理出院前突然出现呕血和黑便症状,量约为300 mL,考虑上消化道出血,予输血、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2月3日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量约1 000 mL,后经多学科会诊后转ICU继续治疗,并即刻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可见胃底、胃体大量暗红色血凝块,胃角见鲜红色血液附着,但均未见活动性出血;幽门前区前壁大弯所见0.2 cm小溃疡呈鲜红色,周围黏膜肿胀,但反复冲洗观察后均未见活动性出血,局部可疑为出血灶,遂预防性释放一枚可旋转和谐夹夹闭红色小溃疡;十二指肠球部、降部、乳头部位均未见活动性出血灶。但内镜术后第一天患者仍有呕血、黑便症状,故考虑并非是溃疡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遂于2月4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叶团片状均匀强化影,考虑造影剂漏出(血管损伤?)。请我科会诊后于2月5日行腹腔动脉造影术,置入5 F导管鞘,引入5 F-Yashiro导管,分别选择进入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肝动脉左右支远端各见一枚瘤样扩张,考虑假性动脉瘤形成,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血管未见畸形血管团、造影剂外溢及中断;肠系膜上动脉显示其主干及分支走形正常,未见异常血管影集造影剂外溢、中断,但门静脉早显,未见迂曲扩张的异常静脉。经Yashiro导管引入微导丝微导管,先后超选择进入肝脏左、右动脉,手推减影证实后,先后予MWCE-18S-3/2塔圈3枚、MWCE-18S-4/2塔圈3枚、福爱乐医用胶0.5 mL + 碘油0.5 mL混悬液进行栓塞,栓塞后退出微导管,经5 F导管手推减影后未见假性动脉瘤显示,未见异常侧支循环血管生成。术后未再发呕血及黑便,病情好转出院。6月22日患者在随访时复查胸上腹CT增强提示:肝左叶血肿较前吸收,肝周包裹性积液、积血较前明显减少(见图2)。

图2 患者肝假性动脉瘤CT增强及介入栓塞和随访图像

二、讨论

PA VM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2~3/10万人,即在肺动脉和肺静脉间形成了异常沟通,从右向左分流而引起,导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通常包括供血动脉或数条引流静脉,以及动静脉之间异常的血管团[2]。

目前认为若患者存在临床症状或X线胸片提示病灶直径> 2 mm,或CT检查提示PAVM供血肺动脉直径> 3 mm,即可接受治疗;也有主张认为所有供血动脉直径≥3 mm的PAVM患者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治疗[3]。目前治疗PAVM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等方法。其中介入栓塞方法是目前治疗PAVM的首选办法,只有在栓塞失败时才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PAVM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肯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的优点[4]。即便对于较大的PAVM病灶,介入治疗也可以起到姑息性治疗和外科手术前预防性止血的目的。

在腹部外伤后所引发的迟发性消化道出血中,创伤后引起HAPA亦是一种罕见的延迟性并发症。HAPA发病率约为0.002%[5],然而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一旦破裂出血,即容易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86%[6]。

目前的研究认为HAPA多继发于血管损伤,如创刺伤、钝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感染等。在血管损伤后,血液从破口流出形成血肿,若破口逐渐被血肿封闭,则可以使出血暂且停止;如果血肿发生机化,则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壁[7]。与正常动脉血管壁的三层结构相比较,HAPA的瘤壁仅仅由一层纤维性组织构成。血肿内可以含有胆汁,所形成的凝血块可以发生溶解,从而使得破口和血肿相通并具有搏动性。随着动脉血液进一步的外溢,连续冲击血肿,瘤体逐渐扩大,最后向胆管破溃,最终发生胆道出血[8]。

HAPA的临床表现包括胆道出血、腹腔内出血、持续性腹部疼痛、梗阻性黄疸、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以及血红蛋白降低等。其中胆道出血的特征主要为周期性、反复出血,典型表现为Quincke三联征:消化道出血、胆绞痛、梗阻性黄疸[9]。以往的研究报告表明,导致胆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胆道结石伴发感染[10];但随着腹腔镜手术、PTCD、内镜治疗、介入手术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源性胆道出血的比例逐年增加,并逐渐成为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医源性胆道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HAPA破入胆道。本病例由于腹部外伤后造成胆道及肝动脉损伤,导致HAPA形成并破裂通过胆道进入上消化道,从而表现为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HAPA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Batur等[11]认为HAPA是一种必须快速诊断和治疗的致命性疾病,只要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不明,就需要在常规胃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考虑是否有HAPA形成。超声、增强CT及血管成像都可以用于诊断HAPA,并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其中腹腔动脉DSA造影对于HAPA诊断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均达100%[12],可以作为诊断HAPA的金标准。

目前HAPA的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治疗如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带膜支架植入术;外科治疗如肝部分切除术、瘤体切除术、肝动脉结扎等。随着血管介入放射学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已成为HAPA的首选治疗方法[13]。在本例中,我们在行胃镜检查排除溃疡引起的活动性出血后,即考虑是否为胆道出血引起的呕血、黑便等症状,故行CT增强检查,发现肝内均匀强化影;于是我们怀疑HAPA形成的可能性大,完善腹腔动脉造影后发现肝动脉左右支远端各见一枚瘤样扩张,证实了我们的推断。

Ferrari等[14]报道的由HAPA引起的胆道出血病例中,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弹簧圈栓塞HAPA的供血动脉;但也有研究认为可以使用医用胶进行栓塞,本团队先前的研究亦表明医用胶超选择栓塞治疗HAPA显效迅速、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少,对肝功能无严重影响[15]。故我们根据供血动脉直径,选择用弹簧圈、医用胶 + 碘油等进行了栓塞。先采用可控弹簧圈跨过载瘤动脉“瘤颈”远端开始栓塞封堵,直到退回“瘤颈”近端,载瘤动脉血流减缓后,再次到达瘤颈予以医用胶1 mL +碘油1 mL混合液补充栓塞。医用胶加碘油混悬液栓塞是考虑假性动脉瘤巨大,使用弹簧圈封堵再加用医用胶栓塞载瘤动脉类似于钢筋混泥土填塞,且栓塞后肝功能影响较小(见表1),止血效果最为确切。

表1 HAPA栓塞前后肝功能情况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国外也有文献报道,介入手术中使用弹簧圈联合B超下注射凝血酶,广泛用于主要由于血管造影术而引起的周围假动脉瘤[16]。本病例同时合并PAVM、HAPA等复杂疾病,并表现为迟发性消化道出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该类疾病误诊的可能性较高,主要原因可能包括:(1)临床罕见及经验不足,多误认为是消化道溃疡,从而反复行胃镜检查,但却无法找到出血点;(2)忽视了患者既往腹部外伤或手术史等医源性导致HAPA的可能。所以我们认为在腹部外伤后,应定期行CT增强扫描,排除HAPA形成,从而可以在早期避免HAPA发生破裂,造成患者死亡等情况发生。综上,该病例对于临床预防性治疗HAPA及胆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猜你喜欢
弹簧圈动静脉胆道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胆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莫将小儿胆道闭锁当作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