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大炮』定乾坤

2022-02-04 01:30孙建伟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3期
关键词:后金明军皇太极

孙建伟/文

万历年间,后金已发展成为足以与大明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势力。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盛夏时节,努尔哈赤率军马先后攻破辽东重镇开原、铁岭,打破了明帝国在辽东边境的防守态势。两年后的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再次攻陷沈阳、辽阳。明廷几乎每天都收到边关告急的消息。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都城盛京(沈阳)发布新一轮战争动员令。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八旗贝勒大臣,统帅大军离开沈阳,剑锋直指明帝国防线。身为新任明廷兵部尚书的高第却严令关外将士全部撤回关内。仗还未打就自毁长城,搞得士气不振,民怨沸腾。然而,进士出身的文官,因了解辽东战事而被破格提拔的兵备佥事袁崇焕拒绝执行命令,表示他“绝不入关,誓与宁前(明朝辽蓟地区之一,指东起今葫芦岛,西至山海关的沿辽西走廊一带)共存亡”。高第奈何他不得,袁崇焕就独守宁远孤城。

前来攻城的努尔哈赤有了以往胜利的铺垫,信心满满。他一边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一边做好对应明军援军的防备,接着就开始劝降。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文官袁崇焕,而且是一支孤军,如果能不费兵卒就拿下,当然最好。岂知这个袁崇焕还挺硬,完全是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袁崇焕从没打过仗,为什么敢与努尔哈赤叫板,因为他有军备为后盾。他的军备一为坚固的城墙,其二是敌人从未见识过的“秘密武器”——11 门红夷大炮。这里要说几句红夷大炮的来历。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人以巨舰突袭澳门,带着“二丈巨铁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明朝称荷兰人为“红(毛)夷”,他们的大炮当然是“红夷大炮”了。这种炮口径在100 毫米以上,重量从70 斤到上万斤不等,前装滑膛,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球形实心弹,直接撞击目标,毁坏作用极大。威力远胜中国传统火器。彼时,作为火器发明者的中国已被西方“弯道超车”。此前,从1557年开始,葡萄牙人在澳门获得居留权,为抵御西班牙、荷兰对澳门的争夺,就在澳门先后建起9 座炮台。澳门遂成远东著名的铸炮基地。1621年,徐光启在奏折中表示,“兵器的厉害,仅一发炮弹就可杀千百人,比如眼下的西方大炮已达到顶峰。”同年,钦差大臣去澳门聘请炮师,并从葡萄牙人手里购得26 门红夷大炮。

努尔哈赤对红夷大炮完全无知。他照样摆出前几次与明军的作战方略,打头阵的是身披二重铁铠的牌(楯)车,号称“铁头子”,后面跟着弓箭手掩护下携带云梯的登城队。铁头子抵挡明军首轮火器时,云梯抢在对手第二波火器发射前登上城墙。这套战法曾屡试不爽。然而,红夷大炮的射击范围涵盖了城池和周边区域。袁崇焕一声令下,11 门红夷大炮循环发射,敌阵顷刻摧枯拉朽。但努尔哈赤不买账,号令拼死攻击。袁崇焕指挥守军向冒死推进到城墙根的敌兵投掷火球、火把,并用带着火药的柴草引燃敌军牌车。努尔哈赤不得不歇战。

随后几天的战役,红夷大炮继续发威。虽然有督战队,但后金士兵冲到城下只有倒下的份,伤亡到简直怀疑人生。那些牌车之类的战备瞬间成为废铁。经此一战,努尔哈赤颜面尽失,所谓“不可战胜”变成了笑话。8 个月后他在郁闷和愤懑中死去。

首战大胜悍敌,袁崇焕一战成名,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兼辽东巡抚。朝廷还将一门立功大炮封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以致后人很多时候还称红夷大炮为“将军”。不过袁崇焕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边继续加固城防,边与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周旋。

第二年(1627年)皇太极率后金军包围锦州,不克,然后又派数万兵马围攻宁远城。他似乎对西洋大炮也不太感冒。袁崇焕早有准备,炮火齐发,打得后金尸遍城下。皇太极只能退兵,但他找的台阶竟然是天热难耐。袁崇焕再次取得边防大捷。

尝到红夷大炮苦头的皇太极最终清醒过来,重用被俘的汉人工匠铸造火炮。1631年,后金第一门仿制西式火炮诞生。皇太极将其定名为“天祐助威大将军”。后金忌讳“夷”,把红夷大炮改成“红衣大炮”。接着专门建立了炮兵部队,采用西式军法操练,甚至购买西式重型火炮。到1642年,在清军数十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明军锦州、塔山等要塞相继失陷。这时清军已拥有近百门红衣大炮,质量和数量都领先于明军,后来居上。

猜你喜欢
后金明军皇太极
明中后期对后金之情报活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移居明朝的朝鲜流民考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被抹黑的明朝中日惨战
大汗已逝各自飞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切好的牌还能变回去,猫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