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

2022-02-11 08:16
轻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成果舞蹈

谢 迟 邱 颖

自1987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颁布以来,舞蹈教育越来越得到关注并完善。体育院校舞蹈教育秉持“融教育、科技、人文于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理念,形成“亦体亦艺、体艺融合”的教学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舞蹈教育普及化,素质教育普及化等方针正在逐步践行,舞蹈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转变。着力深化“知识—技能—素质”多维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体育学院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多要素、全方位融合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OBE理念为研究基点,聚焦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OBE理念改革实践,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改革策略。

一、OBE理念发展与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体育院校舞蹈学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现代高等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体系的建设,为艺术在体育院校的发展、与体艺人文融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2000年以来,多所体育学院相继成立体育舞蹈、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专业方向。其目标是培养从事舞蹈学、表、研、创的体艺综合人才。

表1 上体西体北体沈体天体舞蹈课程设置[1]

从上表五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舞蹈学科建设都涉及学表研创及管理能力,但具体专业能力目标设定,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不足。主干课程偏重于专业实践,强调专业课程衔接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但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深化,且缺少舞蹈与其他文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此外,对学习过程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存在困难。

(二)OBE理念下体育院校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蒂为了改善传统“课程导向”教育模式,率先将“成果导向教育”(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着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的成功经验”[2]。通过设定培养目标、预期学习成果、教学活动和成果评估检验四个创新教学要素应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由“课程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移[3]。

基于OBE理念,体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依据“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组织教学要求、设定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预期成果检验,行成培养目标循环反馈,达到OBE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驱动、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武汉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OBE理念试图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OBE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设计

(一)培养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产生主体化知识框架和建设能力。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结构正是在他的“现实的建筑”的过程中发展的[4],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翻转课堂让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打破往常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范式,为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以成果导向为要求

OBE课程教学理念聚焦于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的达成,强调以社会行业为导向。培养模式对毕业生、第三方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建立了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构建面向社会需求与就业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围绕学生未来就业与成长成才,切实做到学有所获。

3.以持续改进为机制

在课程设计上,扩大知识传授的适用度、以学生原有基础为设计标准,为学生对于自己进步有清晰的了解、且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奠定发展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确保课程设置与实践标准对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专业选修课程充分对接行业知识能力需要,为学生自主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二)创新举措

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近年来实现OBE理念改革,对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制度改革以及学生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并逐步完善。

1.把握行业需求,重塑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OBE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系统性评估,构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分解舞蹈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要求,以产出为导向,以目标为驱动,面向应用,从而体现“知识—技能—素质”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2.定义学习成果,推进课程改革

第一,针对课程体系设置,整体层面上设计“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实践技能+证书”各个环节的成果目标和毕业要求,并将学习成果目标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内容上,形成课程矩阵。第二,注意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的进一步融合。第三,根据舞蹈行业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吸收地域特色,构建特色湖北地域舞蹈选修课程,兼顾国际视野等,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3.提高教学自制能力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增加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第二,利用武汉高校文化圈,形成一支跨校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第三,利用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带头科研,传承与保护湖北地域龙灯文化。田野采风资料和提交调研结果,为组合元素提炼及研究提供详实资料。

4.建立动态优化的闭环评价体系,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建立“院校—实习单位—毕业生”三级评价体系,对舞蹈专业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针对行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状况,适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形成闭合反馈、动态优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OBE人才改革基本经验

(一)培养方案整体优化,学生多元化发展

目前,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的专门化课程,多样化课程除基本必修课程外主要包括:剑舞、太极柔力球、音乐选配与编辑、袖舞特色课程。通识课程包含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第三视角舞蹈编创等。

以中国古典舞“扇”课程为例子,团队研发民族文化符号道具“扇”,将中国古典舞身体动律与汉剧中的扇审美相融合,提炼、整理、创作编排。分为开合扇、盖扇、轮扇、转扇、抱扇、抖扇、翻扇、挽扇、指夹扇九个部分,形成《中国古典舞折扇创作》教材。于2020年11月,作为专业院校、院团舞蹈教学成果进行展演(如图),现已全院推广。充分发展“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实现了武汉体育院校舞蹈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主抓学生学表研创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1

图2

(二)教学成效和学习效果为“过程性考核”

通过OBE理念将过去的“总结性评估”转变为“过程性评估”。《中国古典舞身韵》采用线下教学的模式,综评成绩=课上学习(40%)+课堂翻转练习(20%)+章节组合作业(10%)+结课考试(20%)+实践表现(10%),课程教学突出单元课程知识点,分解课程,限制学生作业内容,通过对翻转课程的分阶段评估,解决学生问题。

(三)舞蹈专业人才教师培养得到保障

学院把舞蹈专业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邀请湖北省舞蹈协会主席、副主席为校内导师,邀请北舞、首师大专家教授来院做专题讲座,引进“东湖学者”、美学博士后形成跨学科教学视野。结合学校民传专业优势、武术太极、舞龙舞狮师资力量,实现体艺融合内核。另以武汉地域专业优势,邀请武音、中南民大舞蹈专业优秀老师来院交流。

(四)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结合线上线下课程,学生网络评教、教师参与考核、行业社会评价等多项措施实施质量控制工作。逐步建立毕业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考核长效机制。在第三方机构学校团体中,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形成“院校—实习单位—毕业生”三级质量控制通路,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 语

在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背景下,体育学院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已从以学科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育发展为聚焦应用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基于OBE理念,遵循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把握行业需求,建立动态优化的闭环评价体系,建设多元化育人模式、创新性培养思维,构建培养全方位人才课程体系,既是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更是聚焦应用培养的现代教育的根本所在。

注释:

[1]依据官网提供人才培养模式整理。

[2]SPADY W G.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J].1994:1—10.

[3]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育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35—56.

[4]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 濬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成果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验收成果
舞蹈课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场馆资源整合优化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