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共赢心理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3 01:56廖慧杨静涂燕平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药物中毒共情医护

廖慧,杨静,涂燕平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湖南 衡阳,421000)

近年来,年轻人的生活、工作等压力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增加,自杀行为也随之增多。部分自杀者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当中,其自杀行为给身边亲人留下巨大的痛苦。其中,服毒自杀者可能会自杀未遂,这就需要通过洗胃等方式进行抢救[1]。在抢救过程中,自杀患者由于心理状态尚未稳定,整体依从性较差,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救治成功率。共情护理方式通过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让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共情,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生欲[2]。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常用于危急重症护理,是一种医护同时参与各个环节的护理模式[3]。本研究主要分析共情共赢心理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洗胃的92例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 服毒自杀;② 由急诊收治;③ 预估能够抢救成功。排除标准:① 存在认知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② 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等)存在病变;③ 病历不完整;④ 年龄>60岁。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为(42.38±4.57)岁;有机磷中毒10例、安眠药中毒19例、除草剂中毒14例、其他药物中毒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为(42.59±4.46)岁;有机磷中毒12例、安眠药中毒17例、除草剂中毒15例、其他药物中毒2例。2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干预5 d。① 接诊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业务学习,总结既往经验、加强沟通,提高医护之间的合作默契。② 接诊时,由医师和护士共同判断中毒原因和类型,告知家属治疗的方法和风险,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和疼痛状况进行评估,为抢救做好准备。判断洗胃时机,对轻度中毒患者先立即用温水洗胃,后给予解毒剂、导泄等基础治疗;对中、重度中毒患者,在洗胃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进行血液灌流透析治疗和催醒连续治疗。同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家庭情况和中毒原因,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配合度。③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以乐观向上的心态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宣泄情绪,并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对患者的非理性情绪进行引导,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1.2.2 共情共赢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共情共赢心理护理,干预5 d。① 接诊后,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掌握患者的个人性格及服毒相关信息,包括服毒原因、时间及中毒药物类型等。对患者的恐惧、消极等情绪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引导,缓解其抗拒心理,并耐心倾听,给予其理解与安慰,稳定其不良情绪。同时引导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及提高生命价值感,让其重拾生活信心与希望。② 治疗期间,告知患者治疗流程与机制,及时与其沟通,使其感受到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当患者出现不耐烦等抵触情绪或不能忍受的情况时,及时给予其鼓励,同时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③ 治疗后,待患者神志清醒,引导其敞开心扉,积极表达内心情感,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承受力。引导患者亲属、朋友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关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护理每天1次,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胆碱酯酶(护理前、护理3 d和护理5 d)水平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② 以自制调查表分析患者的依从性,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依从性越高。总分<60分为不依从,≥60分且<80分为一般依从,≥80分为依从。总依从率=依从率+一般依从率。③ 于护理前、护理3 d和护理5 d后,检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④ 统计患者呼吸衰竭、急性肾炎、急性胃炎、反跳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3 d和5 d后,2组的胆碱酯酶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护理3 d后比较,2组在护理5 d后的胆碱酯酶水平均升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3 d和5 d后,2组的PaO2、SaO2水平均明显升高,PaCO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PaO2、S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aCO2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护理3 d后比较,2组在护理5 d后的PaO2、SaO2水平均升高,PaCO2水平均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中,不依从2例、一般依从16例、依从28例,总依从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中,不依从11例、一般依从15例、依从20例,总依从率为76.09%(35/46)。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7.256,P=0.007)。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1例急性肾炎、1例反跳、1例心律失常;对照组中,发生2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肾炎、2例急性胃炎、3例反跳和3例心律失常。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2%(3/46),低于对照组的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11)。

3 讨论

自杀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者内心活动复杂,其行为受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自杀在青年人群中占比较高,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服药、服毒是急诊常见的自杀方式,容易赢得抢救时机[5]。在急诊抢救时,给予自杀患者恰当、高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生存率和治愈率均有积极作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下,医师和护士组建诊疗小组,以紧密型协作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诊疗、护理和康复等一体化责任制护理。该模式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医师与护士之间彼此信任、共同为患者解决问题,构建起新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服务质量[6-7]。有研究[8]显示,精神障碍是导致自杀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急诊抢救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能够使其有效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共情共赢护理模式将患者的感受与需求放在首位,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并把这份理解以温暖、尊重和关切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患者的情绪得到释放,以配合急诊治疗。本研究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共情共赢心理护理对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在护理3 d和5 d后的胆碱酯酶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这提示医护一体化工作联合共情共赢心理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提高胆碱酯酶水平,促进恢复。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下,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9]。而共情即“同理心”,共情共赢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通过以较高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等理解患者,使其转变心态、变得积极乐观,也能在第一时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心态的改变及与家人、医护人员关系的增进,可明显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护理3 d和5 d后,观察组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这提示医护一体化工作联合共情共赢心理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情况优于单独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共情共赢使患者感到自己被理解、被肯定,心态从焦虑不安、恐惧等逐渐恢复平静,并接受治疗,能促进自身呼吸循环等机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反跳、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共情共赢护理能有效缩短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促进胆碱酯酶水平的提升及血气指标恢复,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药物中毒共情医护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加强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药物中毒对临床症状、血液中药物含量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