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舞蹈技法激发独舞《白毛女》中的舞蹈激情

2022-03-23 21:56钟源
雨露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毛女情感

摘要:1942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文艺作品。后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晋察冀边“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集体所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是一部抗日战争末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影响的历史作品,后来作品被编成了多种艺术形式,其中独舞《白毛女》是根据歌剧《白毛女》结合民间传说故事白毛仙姑主人公“喜儿”所编创的舞蹈。文章以独舞《白毛女》为例,从舞蹈技法中去浅析如何激发其中的舞蹈激情。

关键词:白毛女;情感;舞蹈激情

一、独舞《白毛女》

1942毛泽東在陕西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理念的文艺作品。后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晋察冀边“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是一部抗日战争末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影响的历史作品,后来这部作品被编成了多种艺术形式——歌剧、舞剧、歌曲等,其中独舞《白毛女》是根据歌剧《白毛女》结合民间传说故事白毛仙姑主人公“喜儿”所编创的舞蹈。

独舞《白毛女》以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根据当时的革命斗争现实进行加工和提炼所编排出的独舞。主要情节为: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喜儿的父亲,并且将喜儿强抢占为己有,喜儿不愿屈服,被迫逃进了寺庙里,最后带着顽强的复仇意志,依靠寺庙里的贡品活下来,因长期缺乏碘,所以导致头发变成白色,被称为“白毛仙姑”。后来八路军一举将黄世仁推翻后,喜儿被解救。这段民间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晋察冀边的故事,反映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与压迫。

独舞《白毛女》分为三段:

第1段“独白”表述了喜儿在被地主黄世仁污辱后,逃脱后无奈被逼进了寺庙,这段独舞情节主要展示“喜儿”在寺庙中内心绝望的独白,舞蹈动作多为延展和内心的诉求,音乐上平缓及激烈。这段“喜儿”在寺庙中无人倾诉,一个人在寺庙度日如年,黑暗脏乱的环境,分不清白天黑夜,在寺庙中时她所唱: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不死,我要活……她带着强烈的复仇愿望坚强活下去,也体现出了喜儿内心的冤屈、怨恨。

第2段“回忆”喜儿在寺庙中,她回忆之前的生活的美好,回忆到父亲给她扎红头绳,该段舞蹈主要表达“喜儿”回忆和怀念之前的种种美好,另外一个内涵也映射出“喜儿”在寺庙中出现幻觉,被旧社会折磨出“精神分散”。这段的舞蹈动作,与其他两段舞蹈动作所不同,这段的舞蹈动作较为轻快,“喜儿”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并与父亲的幸福生活,这段是留给观众无限想象。“喜儿”之前的美好生活,是被黑暗现实生活所压迫的反射。

第2段中还有个经典的歌曲,杨白劳给喜儿所唱的歌曲“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的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这段也是舞蹈中的经典。第2段是美好的、幸福的,与前段形成反差,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

第3段“回到现实”喜儿从回忆中走出,回到现实,依旧面对的是冰凉、荒无人烟的寺庙。这段的舞蹈与也是整个舞蹈最高潮的阶段,无论是在音乐、舞蹈、动作上,都与前两段有较大的反差,这段的舞蹈动作较为猛烈,音乐也较为激昂,瞬间被拉回现实,“喜儿”面对现实的残酷她终于反抗、挣扎、坚持,最终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下,被路过的八路军解救。

二、激发舞蹈情感的方法

舞蹈激情指的是舞蹈演员在表现特定的角色和体验角色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情感,一种是对角色的代入、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并关注角色的命运,将自己的内心燃烧,并展现出符合人物性格所体现的情感;另一种是对舞蹈演员本身具有一种自身爆发力的极致情感。

舞蹈激情是表现舞蹈情感的奠基石,缺乏舞蹈激情的舞蹈演员在演绎舞蹈时,难以将所需要的情感强度发展到高潮,表演一个舞蹈作品时会使观众感受到“表面”而未达到“内心”。因此要完整地表达一个舞蹈作品必须要将一个舞蹈作品内的情感激情进行发动爆发,爆发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文章以想象激发和动作激发两种方法浅析如何进行舞蹈情绪激情的爆发[1]。

(一)想象激发

对于舞蹈这类艺术,除了自身的舞蹈肢体展现艺术,想象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想象是一切艺术表演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只有通过充分的艺术想象才能使表演生动感人,以想象带入从中获取舞蹈中所假定的情景和真实的情绪感受。独舞《白毛女》要舞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想象环境、想象人物,唤起喜儿受到地主压迫时的情景,父亲被迫自杀,自己被迫逃到寺庙带着顽强的意志活下来的切身体验。独舞常常会面对“无对手”交流的情况,无对手所指的是,无对比,无搭档,无场景,要凭借自己的内心视觉去感受交流对象。文章从环境想象、共情共鸣、情感转换和递进出发,浅谈如何运用这三种方式激发独舞《白毛女》中的情感。

1.根据特定情境想象

情感的产生必须是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成立,舞者将自己与实际角色进行感应和转换,是最直接的想象,是舞蹈表演的必要条件,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景,没有情景就没有想象。

独舞《白毛女》以喜儿为主要表演人物,以寺庙为特定的假象环境,文段将环境分为三段,第一段环境“喜儿”直接展示在黑暗、昏暗的寺庙中,这时的“喜儿”情绪需要舞者能感受到“喜儿”内心的独白,被迫被逼,但又心有不甘进行挣扎,并顽强地活下去,第一段的“喜儿”在这个环境下是无助、委屈。第二段中的场景与第一段有强烈的对比,这一段《白毛女》中有父亲给喜儿扎红头绳的场景,这时就需要舞者转换环境想象,舞者将自己置身于场景的快速转换,才能更加真切、生动地表演。在这段中,“喜儿”仿佛是在回忆与父亲的美好生活,这时的场景设定应该是大街小巷、街道繁华、烟火气息,与父亲之间虽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又是美好的,这一段表达的情绪是怀念、幸福。第三段“喜儿”从回忆中被拉回到现实中,孤独无助地待在黑暗的寺庙中。这段的内心在第一段基础上扩大,“喜儿”不再等待,她仇恨、反抗、怨恨,最终被解救。这段的环境设定,舞者应该表达的是反抗、挣扎、解脱。

2.共情与共鸣

把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或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独舞《白毛女》中唯一所使用的道具“红头绳”,此红头绳从歌曲中的歌词得出“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的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表现出父女二人生活的贫苦,追求简单幸福的生活,体现杨白劳对喜儿的疼爱与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独舞《白毛女》中对“红头绳”注入思想、情感,使舞者融入角色并产生情感共鸣。想要产生共情与共鸣,舞者就必须将自己设定为这个人物角色,去体验和感受舞者所发生的事情,所处的环境和所感触,才能达到共情,将舞蹈作品表现出原本的思想感情。

3.情感转换与递进

情感的转换与递进是情感的一种必然发展。舞蹈中都具备一个框架,每个框架中又分为不同情节和情感,对于爆发情感情绪,作为舞者可以将一个完整的舞蹈框架定义、拆分、分解、分析。例独舞《白毛女》整体框架是定义在一个旧社会所发生的悲惨故事,经过拆分为三段式结构,第一段:冤屈、悲痛、仇恨;第二段:回忆、怀念、幸福;第三段:反抗、期待、解脱。舞者在表演舞蹈时,需给自己定义一个框架,分析每段中的情感,有序地进行情感的控制,才能有章法的完成,才不容易出现“乱抒情”的现象。舞者设计的框架越具体就越生动,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将对角色的情感认识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直白、真切地感受到舞者想表达的感情。

(二)动作激发

针对舞蹈这类用肢体所展示的艺术门类,动作的激发也是情感激发的关键。体会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情感表现,需通过对动作的想象才能获得动作中所表达的情感生命力。独舞《白毛女》中喜儿多次出现抓头发的动作,这时舞者需揣测和想象这个动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这种动作激发情感的想象分为三个方面。

1.动作路线

一个动作的运动路线大小、长短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有着具体的情感内容。独舞《白毛女》中多次将自己的头发向上拉扯,这个动作激发了人物内心对于黑暗的社会的反抗,以“白色头发”向上拉扯体现出不愿屈服、顽强斗争的心理活动;还有多次以五指向上“抓”;向上跳跃等动作,都表达出“喜儿”对现存的状态进行斗争、诉求解放的心理;对于这些动作语言表达的情感都需要舞者去观察、分析运动路线的情感意义。从动作路线来说,在舞者流动,如跑、走、跳、翻等时都是富有情感的。

2.动作速度

动作的快、慢节奏的变化是情感表现比较明显的。一般来说,情绪低落时动作速度都比较“长线条”慢速,情绪欢快时动作速度较为“短线条”快速。独舞《白毛女》第一段以上肢身体为主,多为爆发延伸的动作体现出人物心理的挣扎、怨恨;第二段“喜儿”回忆父亲给自己扎头发,多以脚下轻快跳跃为主,此时的“喜儿”与前段动作有明显反差,变为一个在父亲身旁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活泼、快乐。不一样的节奏处理能将不同的情感带入动作中,不同的节奏也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觉,舞者在表演舞蹈时,舞蹈动作的力度也是为舞蹈情感“蓄力”,动作的力度展现出舞者内心的变化,比如《白毛女》中一些跳跃、翻、抓的动作都是表达舞者内心想要被救赎、挣扎的情感。作为舞者要具体关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速度变化,结合动作的走向进行想象,从而更好地激发心中的情感。

3.动作力量

动作力量的转换和变化,也起到一个情绪递进、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情感来分别处理。从另外一个角度剖析,“喜儿”作为一名女性,力量较为弱小,在处理动作力量时必须具有爆发力,这时的“女性”已经不是美艳,而是同命运作斗争活下来的“女性”,独舞《白毛女》中给“喜儿”塑造的是一名年轻女性,但她所表现强烈情感时动作力度较强、跳跃旋转为主,对于动作力量爆发是有具体要求的,恰到好处的爆发动作才能将自己真正的带入角色中,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良好的爆发力动作是感染观众的最佳途径,当舞者在剖析舞蹈爆发力的动作时,一定要进行动作路线、动作力度、动作节奏的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結语

舞者若想要完整地表现一部舞蹈作品,必须保持内心的力量情感不间断、不停顿,从内而外将自己放入所表现的情景环境中,动作、人物形象、心理刻画、历史背景、外貌造型、神情体态等细节,是通过肢体语言、情感带领观众进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达到塑造人物性格特征的目的。想要更好地将独舞《白毛女》跳好,不能仅展示自身的肢体语言,情感也是与动作联系的关键,没有情绪的舞蹈如同“木偶跳舞”,在掌握动作和情感后,将舞蹈的激情爆发才能感染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从自己内心出发,才能将情感传达给观众,无论是自己本身的情感还是体验想象角色的情感,都必须真实,只有真实的氛围才能感染观众。作为一个舞者,在舞台上必须有内心真实的信念,将自己放在自己所虚构和想象的环境中,使自己的情感和肢体语言达到真实,舞者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情感表现,才会使一个舞蹈作品注入生命力引起观众的共鸣。

作者简介:钟源(1997—),女,苗族,贵州凯里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1〕王佩英.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白毛女情感
“白毛女”姐姐
情感
台上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属于中国的“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