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陆军7.7mm枪弹全揭示(下)

2022-03-25 12:39枯沼
轻兵器 2022年3期
关键词:涂漆弹壳枪弹

枯沼

九七式车载机枪,结构仿制ZB26,使用20发弹匣供弹

由于先前使用6.5mm有坂弹的九一式车载机枪存在可靠性不佳,杀伤力不足等缺点,日本陆军装甲部队仿制缴获的ZB26机枪,于1937年研制出使用20发弹匣供弹的7.7mm口径九七式车载机枪。然而最初使用的7.7×58mm半突缘机枪弹由于底缘突出,会在弹匣内相互卡挂造成供弹不畅,因此日军基于92式机枪弹重新设计了一种称为“97式机枪弹”的无突缘弹药,这也是日本陆军开始使用无突缘弹药的起始点。该弹除底缘外与92式机枪弹并无不同,故在缺乏专用弹药的情况下,部分日军野战修械所会将92式机枪弹的底缘突出部分车削掉改制为无突缘弹药使用。该弹后来也被九二式重机枪、一式重机枪等采用,亦可被九九式步枪、九九式轻机枪所使用。

由半突缘机枪弹改制的97式机枪弹底缘细节

97式普通弹

该弹使用与半突缘的92式普通弹相同的黄铜被甲艇尾铅心弹头。弹头直径7.9mm,长35mm,质量13.2g。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粉色密封漆。弹壳内装有2.81g管状无烟发射药,弹头初速750m/s。其弹道性能与92式普通弹相比并无变化。昭和15年(1940年)2月,陆军技术本部将97式机枪弹更名为“92式机枪弹”。在此之后,九二式重机枪改为使用97式无突缘机枪弹——也就是新“92式机枪弹”。这原本是为了统一弹药规格,方便生产和后勤保障的举措,然而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之前生产的92式半突缘机枪弹和新式无突缘弹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且只能单向通用,步枪若错误装填半突缘机枪弹则无法闭锁。作为对策,昭和16年(1941年)3月规定将半突缘的旧92式机枪弹的底火涂满绿色漆,并在包装盒上印上“有”字以示有突缘。战争末期由于铜资源不足,研发了使用涂漆钢弹壳的版本。钢弹壳相较于原本的黄铜弹壳摩擦力更大,易造成抽壳困难,故将装药量减少了0.15g以减小弹壳膨胀,便于抽壳。配给九七式车载机枪的弹装在5发桥夹上,三夹一组以纸盒包装。

无突缘空包弹

空包弹底火涂有紫色识别漆

使用钢弹壳的97式曳光弹

97式穿甲彈

该弹使用与半突缘的9 2式穿甲弹相同的黄铜被甲艇尾钢心弹头,弹头直径7.9mm,长35mm,质量10.5g。发射药质量3g,弹头初速820m/s。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黑色密封漆。该弹的弹道性能与92式穿甲弹相比并无变化。97式穿甲弹于1942年更名为“92式穿甲弹”。

97式除铜弹

该弹使用与半突缘的89式普通弹相同的覆白铜钢被甲平底铅心弹头,弹头直径7.85mm,长29.3mm,质量10.5g。发射药质量3g,弹头初速约800m/s。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粉色密封漆。其弹道性能与89式普通弹相比并无变化。于1942年更名为“92式除铜弹”。

97式曳光弹

该弹使用与半突缘的92式曳光弹相同的白铜被甲曳光弹头,弹头直径7.9mm,长37.5mm,质量10.1g。发射药质量3g,弹头初速810m/s。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绿色密封漆。曳光距离约1000m。其弹道性能与半突缘的92式曳光弹相比并无变化。1942年更名为“92式曳光弹”。战争末期由于铜资源不足研发了使用涂漆钢弹壳的版本,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未涂识别漆色。

97式燃烧弹

该弹使用与9 2 式燃烧弹相同的白铜被甲燃烧弹头。弹头直径7.9mm,长37.5mm,质量10.7g。发射药质量3g,弹头初速810m/s。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酒红色密封漆。弹道性能与半突缘的92式燃烧弹相比无变化。1939年将该弹从地面武器配用的弹药中移除,不再生产。由于生产时间短,该弹药较为少见。

空包弹

该弹主要用于演习和训练,弹头和半突缘的空包弹相同,由桧木车削而成。内部装有2.85g空包弹专用发射药。由于膛压较低,该弹底火没有使用环形铆印固定。部分底火上涂有用以识别的紫色漆。战争末期由于铜资源不足研发了使用涂漆钢弹壳的版本。此外,通过步枪枪口安装的二式掷弹器发射的反坦克枪榴弹的空包弹同样是木制弹头,尖部涂以黑漆。

教练弹

此弹用于操作训练,使用黄铜被甲铅心无滚花弹头, 弹头质量11.2g。弹头与弹壳间以锡焊固定,弹壳上施有两道滚花以供识别。其弹壳底火室无传火孔,底火为紫铜材质,无填充物。

早在大正8年(1919年)12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已经提出了将未来的步枪弹口径从6.5mm改至7.7mm的技术纲领。然而最初其研究成果却使用在了机枪上,也就是本文上篇介绍的89式机枪弹与92式机枪弹。到了昭和13年(1938年)10月,6.5mm有坂弹杀伤力不足的问题和当时统一弹药口径的呼声迫使陆军技术本部重新开始研制7.7mm口径的步枪和弹药,其成果便是九九式步枪和与其配套的99式步枪弹。该弹沿用了97式机枪弹的无突缘瓶型弹壳,弹壳长58mm,全弹长80mm。底火为伯尔丹式,为防止脱落,在底火周围压有一圈环形铆印。随着战事进行,日本的铜资源开始缺乏,钢弹壳的研发变得迫在眉睫。日本陆军在引进德国Polte兵工厂的生产工艺后研发了涂漆钢弹壳的7.7mm枪弹。相比于铜弹壳,钢弹壳枪弹发射后更难抽壳,因此日军将钢弹壳枪弹减装0.2g发射药作为临时对策。为简化生产,部分钢弹壳的底火传火孔减少为1个,且底火取消了环形铆印固定。配给九九式步枪和轻机枪的枪弹装在5发桥夹上,三夹一组以纸盒包装。该弹也可配用于九九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及一式重机枪。99式步枪弹的出现标志着日本陆军弹药通用计划的初步完成。

九九式短步枪

99式普通弹

早先的97式机枪弹由于其弹头质量较大、发射药量较多,故后坐力大,并不适合身材瘦小的日本士兵使用。于是陆军研制了一种基于97式机枪弹无突缘瓶型弹壳,使用轻量化弹头,减装药的7.7mm步枪弹。该弹于1938年设计,昭和15年(1940年)正式量产列装部队,并命名为99式普通弹。99式普通弹的弹头为铅心平底结构,曾使用过3种被甲材料:早期少量生产过白铜被甲弹头,量产型为黄铜被甲,后期也少量生产过钢被甲弹头。该弹弹头直径为7.9mm,长31.0mm,质量11.8g。发射药质量2.8g,全弹质量25.5g。使用657mm枪管发射时枪口初速为730m/s。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施有滚花,并涂有粉色密封漆。由于弹头变短,为保证弹头与膛线之间有充分的咬合面积,该弹弹头弧度相较机枪弹的弹头略显圆润。该弹被甲结构参考了38式步枪弹,被甲前部较厚,尾部较薄。发射时,火药燃气冲击弹头底部,使弹尾略微撑开嵌入膛线,起到气密的作用。且弹头质心后移,命中目标时容易失稳,增加了命中有生目标后的创伤效果。为节约资源简化工艺,战争后期的部分99式普通弹使用了厚度均匀的被甲,部分弹头取消滚花工艺。

标准型99式普通弹头,被甲前部较厚,尾部较薄

后期簡化型99式普通弹头,被甲厚度均匀

为简化生产,钢弹壳的99式普通弹的传火孔减少为1个

后期型钢弹壳99式普通弹及其包装盒

海军型99式普通弹

丰川海军兵工厂在1944~1945年间曾生产过一种特殊的99式步枪弹,主要供海军装备的九九式(特)步枪及四式步枪使用。这些99式弹药装有质量为11.2g的海军标准7 . 7mm突缘机枪弹(仿英国.303 Mk7枪弹)的弹头。弹头为黄铜被甲,弹尖部填充有深棕色树脂材料以使弹头质心后移,易于命中后失稳。弹壳内装有2.7g海军标准的管状无烟发射药。弹壳颈部有3处对应弹头辊沟的压痕,以确保弹头不会脱落,并且在弹头与弹壳的结合处涂有无色或白色密封漆。底火比陆军所使用的(直径6mm)大一些,与海军的7.7mm突缘弹一样呈圆球形,底火周围涂有棕黄色防潮漆。弹壳比陆军的99式步枪弹短约1mm。海军生产这种特殊的99式普通弹应该是一种节约成本的经济手段,对已有的生产设备和材料进行尽可能小的改动来生产新弹药。

空包弹

九九式步枪使用的空包弹配装洋红色或紫色纸制空心弹头。弹壳内装有0.8g空包弹专用发射药,全弹质量12g。其底火上涂有紫色漆作为标记。由于膛压较低,底火周围没有施以环形铆印固定。战争末期由于铜资源不足而开发了使用涂漆钢弹壳的空包弹。

自左至右為;标准型99式普通弹,钢弹壳99式普通弹,海军型99式普通弹

左为标准型99式步枪弹底火,右为海军型99式步枪弹底火

黄铜弹壳空包弹(下)与涂漆钢弹壳空包弹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练弹,自左至右为:钢弹壳钢弹头教练弹,钢弹壳木弹头教练弹,两种涂漆木制教练弹

狭窄射击弹

该弹用于训练新兵瞄准和射击操作。“狭窄射击”是指在室内靶场射击近距离小靶以模拟远距离射击的训练,故将所使用的弹称为狭窄射击弹。由于其较近的射程,也被用于对空射击以及对隐显目标、运动目标的射击训练。该弹配用轻质圆顶短柱状铅心弹头,弹头质量3.2g,全弹质量14.3g,全弹长61mm。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涂有粉色密封漆。弹壳内装有0.25g无烟手枪弹发射药,并被棉球固定在弹壳底部。使用黄铜被甲弹头的枪弹应是较早期型号,铝被甲的狭窄射击弹则推测为1944~1945年间制造。由于膛压较低以及出于对弹壳复装的考虑,该弹底火周围没有施以环形铆印固定。战争末期由于铜资源不足而开发了使用涂漆钢弹壳的狭窄射击弹,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未涂识别漆色。

教练弹

教练弹版本繁多。最常见的教练弹装有钢棒车制的实心弹头,并以焊锡固定在未装底火的钢弹壳上,壳体采用烤蓝工艺取代了涂漆。这种教练弹做工较为精良。另一种钢弹壳教练弹应是战时的应急产物,该弹同样使用未涂漆并带有滚花的钢弹壳,外形效仿木弹头机枪空包弹,弹头为一根插至弹壳内的木棒车制而成。此外,日军还生产过涂漆硬木制造的教练弹。该弹由硬木车制出轮廓,并被塞入一个钢制底座里,再由一根细钢柱连接木质部分与底座。

自左至右分别为:试制4式铜弹壳普通弹,试制4式钢弹壳普通弹,99式钢弹壳普通弹

试制4式普通弹

该弹是日本在战争末期资源不足情况下生产的应急弹药,供步枪与机枪使用。该弹使用99式普通弹的弹壳,弹头为钢制被甲铅心。该弹有铜弹壳和涂漆钢弹壳两个版本。这种应急枪弹仅在1945年生产。由于生产时间很短,故存世量较少。

试制4式曳光弹

该弹与试制4式普通弹配套,同为应急生产的弹药。弹壳使用黄铜或涂漆钢材质。弹头为钢制被甲铅心,钢制曳光管及被甲经磷化处理并涂黑色漆以防锈。弹头质量9.6g,发射药质量2.9g。

试制X弹

该弹是一种对99式普通弹头进行改造以增强杀伤力的特殊弹药。其弹头采用黄铜被甲,质量10.8g。发射药质量2.7g。弹头尖部的被甲内部或外部刻有破片槽,内部装填有毒剂。目的在于命中目标时弹头能碎裂成小块造成更大的创伤,同时弹头尖部填充的毒剂进入人体以确保致命效果。在被甲外部开槽的称为“试制X弹(甲)”;在被甲内部开槽的称为“试制X弹(乙)”,试制X弹(乙)外观与一般的99式步枪弹没有区别。两种试制X弹均可通过弹头中部的宽1.5mm的红色漆带识别。昭和16年(1941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试验。经试验,该弹杀伤性能良好,并且此弹射入碉堡射孔击中碉堡后壁时能产生飞溅的破片杀伤碉堡内人员。同年7月对更易于制造的“试制X弹(乙)”进行精度测试,经试验,该弹精度与普通弹没有较大差异。由于种种原因,两种X弹最终均未能定型。

试制X弹(甲)的设计图纸

试制X弹(乙)的设计图纸

试制Sa弹

配给步兵武器使用的对空用高爆弹, 代号为“サ弹”(Sa弹)。该弹在弹头内装有炸药和简易刺针式引信,用于增强对空射击的威力。昭和16年(1941年)在富津射场完成测试。由于试验效果不佳,未实际生产使用。

日本陆军的7.7mm弹药家族在它登场的20多年里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型号,二战结束后迅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经我军兵工厂重新包装涂漆的日军89式普通弹及弹底(左)和92式穿甲弹及弹底(右)

我军重新包装的92式机db1db95976d888ec1f754425d8ca4e39c38a327382769a7828f569ef8522019a枪弹包装盒标签

五三工厂于1951年生产的7.7mm枪弹底标

枪弹弹头对比。自左至右:日造99式普通弹弹头,第90兵工厂造弹头,日造92式普通弹弹头

五三工厂生产的7.7mm弹头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缴获了大量日军枪械,其中不乏使用7.7mm枪弹的步枪和机枪。仅靠缴获的弹药不足以满足部队的使用,于是我国开始自行生产日军7.7mm枪弹。据实物资料显示,国民党曾于1947年左右在位于沈阳的第90兵工厂(原日军奉天造兵所)生产7.7mm枪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后重新组建了沈阳兵工厂,1949年9月将沈阳兵工厂第三厂改称为五三工厂,并在1951年左右开始生产这些弹药。中国生產的7.7mm枪弹多为无突缘枪弹。其中,第90兵工厂所制枪弹的弹头比日造99式普通弹更尖锐,外形类似于日军的89式普通弹;而我军生产的枪弹弹头外形更似日军的99式普通弹。国产弹头被甲材料为覆铜钢或黄铜,并在弹头与弹壳结合处涂有暗绿色密封漆。另外也有将缴获的日军弹药翻修后重新包装以供部队使用的情况。由于新中国引进了苏联枪械作为制式装备,原先使用的日式枪械被迅速替换,其使用的弹药也不再生产。(全文完)

猜你喜欢
涂漆弹壳枪弹
弹壳底部平底成形工艺优化
关于军用车辆涂层修复技术的一些探讨
浅谈复合材料的涂漆
基于Unity3D的枪弹虚拟装配实验系统开发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电机冲片涂聚酯亚胺硅钢片绝缘漆新工艺
不许去当兵
“节能减排,绿色汽修——汽保行业在行动”系列专题报道——绿色涂漆技术·无尘干磨
新型枪弹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