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2022-03-26 13:54何涌齐佳思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熵值法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何涌 齐佳思

【摘要】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 选取我国2011 ~ 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 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 建立回归模型。 研究表明,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 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 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6-0126-7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ITFIN)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支付体系。 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产品、组织和业务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 随着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的不断普及, 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发展模式主要有众筹、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 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 用户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互联网寻找金融资源, 显著降低其交易成本。 以第三方支付为例, 相比于传统消费, 由于没有传统银行卡支付繁琐的操作流程, 第三方支付显得更加便捷, 而这种便捷性使得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得以发展。 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数据来源于移动支付网数据库, 见图1)来看, 2011 ~ 2019年, 其交易额逐年大幅度递增。 2013年增长率高达500%, 从2016年起, 增长率逐步下滑, 也逐渐趋于稳定。

在第三方支付规模逐年增长的同时, 互联网第三方借贷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给予居民超前消费的能力。 东方财富网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6月新增信贷19043.59亿元, 同比增长13.78%, 累计金额达123300亿元(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数据中心)。 第三方支付使用的虚拟货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消费抑制心理, 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9年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高达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16.5%,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21.4%(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十足的动力, 这能否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消费产生了推动作用, 从而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呢? 另外,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用户能够打破地域限制, 通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地域限制的解除导致本地资金外流, 从而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关系如何? 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能, 那么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中又是否具有中介效应? 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 本文选取2011 ~ 2019年互聯网金融相关指标, 对于互联网金融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 第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的确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 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中起到不完全中介效应的作用。

与以往的文献相比,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贡献有: 第一, 现有文献鲜少将互联网金融与居民消费两大视角进行融合, 也鲜少考虑居民消费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之间的关联效应。 本文探究互联网金融、居民消费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丰富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理论。 第二, 以往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 主要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进行检验, 本文借助国家层面数据, 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与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现有研究形成互补, 有助于更细致地分析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 互联网金融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互联网金融被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 。 与传统金融相比,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能明显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2] 。

不少学者关注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增长。 从理论上来说, 一个国家的金融普惠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3,4]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货币政策理论[5] , 还能够促进我国的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6,7] 。

Levine[8] 、Anand和Chhikara[9] 都曾利用跨国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江曙霞 等[10] 研究了金融创新、R&D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后发现, 金融创新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还会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2.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各类经济成本。 金融市场的出现是为了显著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11,12]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模式不同, 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易只需要动用少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 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 对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凭借大数据技术大力推动网络借贷创新发展能够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的特殊优势, 从而加速融资审核的流程, 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3] 。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比于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资源配置领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在金融学上,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资金提供方通过恰当的机制把资金使用权让渡给资金需求方的过程[14] , 在这个过程中交易者会面临信用风险和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而互联网创造的大数据时代能进一步提高识别金融风险的能力, 同时也能缓解交易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显然互联网金融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 另外,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高了影子银行的信用违约和洗钱风险, 给宏观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15] 。

(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等促进经济增长[16] 。 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发展能够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推动力, 而互联网金融相关机构则能够通过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所面临的道德风险等问题[17] 。 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以及面临的风险, 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 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18,19] 。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1. 互联网金融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学者们开始探讨互联网金融对消费的影响。 何启志等[20] 就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 由于具有互联网工具优势, 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网络消费发展, 从而刺激居民消费增长。 张李义等[21]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进行分析, 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确有显著影响, 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小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

总体来说, 互联网金融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优化货币支付环境, 促进消费升级。 互联网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的便利更好地满足了个人的支付需求, 同时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消费欲望。 网上购物、在线充值等新消费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升级[22] 。 同样, 消费环境、消费逻辑、消费层次的改变, 也能够实现消费升级[23] 。 消费者在使用电子支付时, 虚拟货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消费抑制心理远不如现实货币强,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购买者的消费意愿, 从而产生消费行为。 邢天才等[24] 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后发现, 互联网消费金融明显促进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升级。

(2)缓解资金流动约束,  增强支付能力。 互联网消费金融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消费金融模式, 但其金融的本质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与为生产投资服务的生产金融不同, 消费金融是由金融机构所提供, 服务于消费需求的金融资源, 其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25] 。 消费金融的主要功能总结为支付、信贷、储蓄与投资[26] , 且消费金融能够通过保障机制、平滑机制以及增值机制来影响居民消费行为[27] 。 通过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 金融發展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金融市场实现跨期消费, 从而缓解其受到的流动性约束, 释放被压抑的消费需求[28] 。 同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 提升居民消费[29] 。 Ludvigson[30] 认为, 居民消费行为会受到信贷条件的影响。 而消费贷款能够缓解消费者当期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从而促进消费[22,31] 。 苏岚岚等[32] 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发现, 受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影响, 农民网络购物决策得到显著促进, 且农民使用互联网支付、理财和借贷均明显提升了其网络购物参与概率。

2.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在第一次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后, 凯恩斯学派把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引入了经济理论体系, 指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一直以来, 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都是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 收入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增长能够促进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33]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引起我国三大产业投资规模结构发生变动, 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H3: 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模式。 因此, 传统金融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有的优势, 更要与时俱进。 目前来讲,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有研究理论对于理解互联网金融、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上,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金融对于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个人及其社会生活展开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

本文以我国2011 ~ 2019年互联网金融相关指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1. 被解释变量: 经济增长(Eco)。 我国早期的研究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方法来评价经济发展质量[34] , 但经济增长是以经济总量为基准, 涵盖经济活动各个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建构综合指标体系的方法测度经济增长质量。 本文借鉴李玲玲等[35] 的综合指标体系方法, 再加以改进, 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衡量经济增长质量, 从而合成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

发展效率反映了当前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 本文选用产出水平、资本生产率来解释经济的发展效率。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济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同时也反映了各种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及是否得到有效配置。 本文选择生态能源效率和创新能力来衡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也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 因此, 本文用经济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占比来衡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具体见表1。

2. 核心解释变量: 互联网金融发展(Ef)。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 第三方支付是主要的发展方式。 2019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数据显示, 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近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高达95.1%, 年交易规模达到183.79万亿元, 日常开销由第三方支付完成的占比高达58%。 因此, 本文选择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额的对数值作为度量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于移动支付网数据库。

3. 中介变量: 居民消费水平(Con)。 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 对满足生活和发展需要所达到的程度。 其主要通过消费的劳务和物质产品数量来反映。 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以及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据此, 本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作为衡量居民消费水平的标准。

4. 控制变量。 由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故选择几个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以确保实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国民经济可分为三大产业, 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产业, 因此为了准确衡量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选取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Ind)、基础设施建设(Fra)作为控制变量。

(二)模型设定

本文设计了三个回归模型, 第一个回归模型旨在探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周斌等[36] 的实证方法, 构建了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 被解释变量选择经济增长(Eco), 解释变量选择互联网金融发展(Ef), 控制变量则选取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Ind)以及基础设施建设(Fra)。

Eco=β0+β1Ef+β2Ind+β3Fra+η  (1)

第二个回归模型探究居民消费会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与模型(1)类似, 被解释变量选择经济增长(Eco), 解释变量选择居民消费水平(Con), 控制变量选取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Ind)以及基础设施建设(Fra)。

Eco=β0+β1Con+β2Ind+β3Fra+η    (2)

第三个回归模型则用来验证居民消费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要验证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起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37] 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构建以下方程组:

Eco=β0+β1Ef+β2Ind+β3Fra+η  (3)

Con=β0+β1Ef+β2Ind+β3Fra+η  (4)

Eco=β0+β1Ef+β2Con+β3Ind+β4Fra+η   (5)

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若方程(3)中β1显著, 则继续检验方程(4)。 在方程(4)解释变量前的系数显著的前提下检验方程(5), 若方程(5)中β2显著, 即居民消费水平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此时检测方程(5)中的β1。 如果方程(5)中β1显著, 则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 若不显著, 则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即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完全通过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

四、实证分析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影响居民消费活动, 而居民消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思想, 本文需要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熵值法合成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

熵值法是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信息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 信息量越大, 不确定性就越小, 熵也就越小。 熵值可以判断一个方案的随机性和无序程度, 也可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越大, 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 经熵值法计算之后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各单个指标在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中所占的权重相对来说较为平均, 得出各单个指标的权重值后, 可以计算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

Eco=0.162X1+0.224X2+0.164X3+0.119X4+0.155X5+0.176X6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运用SPSS软件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为便于计算, 对其中的各参数分别取对数值。 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三)回归分析

为验证H1和H2, 分别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同时, 第二产业的良好发展也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并且,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经济也随之增长。 另外, 由表4的回归结果可见,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H1、H2得以验证。

(四)中介效應分析

1. 中介效应检验。 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发展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 互联网支付已经成为居民主要的消费方式。 互联网贷款的诞生也使得传统经济流动所产生的束缚性减弱, 因此能够促进居民的消费行为。 总而言之,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着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基于现有文献, 本文借助最早由温忠麟等[37] 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来构建计量模型, 以此来验证上述分析。 根据第三个回归模型中的方程组进行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解释变量互联网金融的系数为0.145, 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 说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 在此基础上, 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介变量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且居民消费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中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

2. 中介效应占比分析。 通过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可知, 居民消费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中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 但中介效应在其总效应中的占比还不得而知, 因此通过对中介效应检验的各个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得出居民消费水平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中的中介作用和直接作用的大小。 结果如表6所示。

不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因素,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0.145。 在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后, 其直接效应从0.145降至0.1, 这表明居民消费水平部分替代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另外, 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31.1%。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本文模型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从多方面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①替换被解释变量。 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用国民生产总值替换经济发展基础指标进行实证检验。 ②替换样本期间。 删减2011年和2012年的样本数据, 使用2013 ~ 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无实质性差异(见表7、表8)。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利用2011 ~ 2019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指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探究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为解决单一指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不全面的问题, 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降维合成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 结果表明: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且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31.1%。

(二)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完善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而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便捷的第三方支付以及超前消费的信贷模式实现的。 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尚未完善, 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平台跑路、爆雷事件层出不穷。 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其次, 加强金融监管。 监管部门应及时找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保证其发展质量, 为广大民众创造更加安全、理想的金融环境。

再次, 大力开展创新活动。 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居民消费实现的。 因此, 金融机构应创新业务活动, 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有证据表明, 我国电子商务水平发展越高的城市, 居民在线消费行为也越多。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互联网金融的支撑, 而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和推广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电子商务的助力。 所以在居民消费升级的情况下, 应大力重视互联网金融与电商嵌入的联合效果。

最后, 加强防范意识。 互联网金融体系尚未完全成熟, 一些用户防范风险的意识不强, 导致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消费者应该提高对信息保护的认识, 对自身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不轻易泄露, 对交易过程及自身的资金变化做到清楚明了, 提高资金安全意识。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安强身,胡金焱,姜占英.民间金融互联网化:现实观照与理论思考[ J].经济学家,2017(10):86 ~ 95.

[2] 王善平,孙正欣.互联网金融对减贫的福利效应[ J].财会月刊,2021(3):145 ~ 151.

[3] Mandira S., Jesim P..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0(7):613 ~ 628.

[4] Davoodalhosseini M..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and mo-

netary policy[Z].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

[5] 刘海二,石午光.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焦点与理论分歧[ J].经济学家,2015(5):62 ~ 67.

[6]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影响[ J].世界经济研究,2014(12):41 ~ 46.

[7] 饶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 J].改革,2014(3):56 ~ 63.

[8] 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2):212 ~ 273.

[9] Anand S. K., Chhikara K. S.. A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Management and Labour Studies,2012(2):103 ~ 133.

[10] 江曙霞,鄭亚伍.金融创新、R&D与经济增长[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7):6 ~ 12.

[11] 霍兵,张延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和策略——基于长尾理论视角[ J].宏观经济研究,2015(2):86 ~ 93+108.

[1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J].南方金融,2013(5):86 ~ 88.

[13] 李思敏.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策略和保障机制——基于广东的调查和思考[ J].南方金融,2015(11):4 ~ 10.

[14] 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J].财贸经济,2014(1):14 ~ 23.

[15] 李炳,赵阳.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J].财经科学,2014(8):21 ~ 28.

[16] 张倩,周荣荣,冯小舟.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 J].改革与战略,2016(2):54 ~ 56+63.

[17]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金融研究,2012(12):11 ~ 22.

[18] 陈德余,汤勇刚.大数据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7(1):128 ~ 132.

[19] 姜松,黄庆华.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参数格兰杰检验[ J].金融论坛,2018(3):6 ~ 23+51.

[20] 何启志,彭明生.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J].学海,2019(3):146 ~ 153.

[21] 张李义,涂奔.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化影响——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 J].财贸研究,2017(8):70 ~ 83.

[22] 田长海,刘锐.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消费经济,2013(6):18 ~ 21+26.

[23] 王茜.“互联网+”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的效应与机制[ J].财经论丛,2016(12):94 ~ 102.

[24] 邢天才,张夕.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与消费倾向变动的影响[ J].当代经济研究,2019(5):89 ~ 97+113.

[25] 尹志超,张号栋.金融可及性、互联网金融和家庭信贷约束——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J].金融研究,2018(11):188 ~ 206.

[26] 马德功,韩喜昆,赵新.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 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9):19 ~ 27.

[27] 凌炼,龙海.消费金融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机制分析[ J].求索,2016(5):78 ~ 82.

[28] 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J].金融研究,2018(11):47 ~ 67.

[29] 张勋,杨桐,汪晨,万广华.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 J].管理世界,2020(11):48 ~ 63.

[30] Sydney Ludvigson. Consumption and credit: A model of time-varying liquidity constraints[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1):458 ~ 492.

[31] 臧旭恒,李燕桥.消费信贷、流动性約束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经济学动态,2012(2):61 ~ 66.

[32] 苏岚岚,孔荣.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促进农民网络购物决策了吗?——基于3省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58 ~ 168.

[33] 查道中,吉文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J].经济问题,2011(7):19 ~ 22.

[34]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 J].当代经济科学,2008(4):23 ~ 29+124 ~ 125.

[35] 李玲玲,张耀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 J].中国工业经济,2011(4):54 ~ 63.

[36] 周斌,朱桂宾,毛德勇,晁先锋.互联网金融真的能够影响经济增长吗?[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45 ~ 53.

[3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心理学报,2004(5):614 ~ 620.

猜你喜欢
熵值法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