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热 需冷看待

2022-04-29 00:44曾珠
公民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藏品数字

曾珠

晚上10点29分,黄鑫提前设置的闹铃准时响起,他紧张地点开一个数字藏品App并不断刷新。1分钟后,一款首发量为10000份的数字藏品如期上线。然而,仅仅过去几十秒,手机页面就提醒着黄鑫,该款数字藏品宣告售罄。

与此同时,手速较快的杨浩抢到了此次发售的数字藏品,“虽然只是一张图片,但每一份数字藏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值和编号,独一无二。”

过去一段时间,数字藏品受到热捧,一些数字藏品“发售即秒光”、价格持续上涨。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数字藏品这一新事物?其大热背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投资风险?

数字藏品到底是什么?

数字藏品无疑是今年最出圈的热词之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数字藏品发行平台的数量超过500家。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这些数字藏品一般以现实中特定的作品、艺术品为IP进行开发,同时每个藏品有唯一的数字凭证,具有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等特点。

数字藏品在国外被称为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2021年,NFT的概念进入国内。而数字藏品概念的正式诞生是在2021年10月,蚂蚁金服和腾讯旗下NFT平台中,“NFT”字样全部改为“数字藏品”,国家监管下的数字藏品概念自此产生。因此,2021年也被称为“NFT元年”。

第一批进“圈内”市场的刘波说,“NFT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数字资产的凭证,你拿到这个凭证就能证明这是你个人的数字资产。”

谁在疯抢数字藏品?

自2022年以来,数字藏品在年轻人市场中发酵。“冰墩墩”数字盲盒、《只此青绿》所推出的舞蹈诗剧数字藏品纪念票……均受到年轻人蜂拥追捧。

今年10月,速途元宇宙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至2026年末,国内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4.7亿元,关联市场规模将达到926.3亿元。

数据显示,现存用户中,35岁以下年轻用户占据过半的份额,达到62.9%,成为数字藏品收藏的主力军。

“和盲盒、潮鞋市场爆发相似,数字藏品背后的巨大价值,正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一位数字藏品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众多IP和平台的涉入,数字藏品内容也越发多样化。

杨浩说,购买数字藏品很“烧钱”,他已花了将近20000元用于购买不同类别的数字藏品,单价从十多元到上千元不等。

风险问题导致市场降温

今年以来,数字藏品在数量不断走高的趋势下,也伴随着种种争议。

“各类数字藏品铸造发行平台数量繁多且良莠不齐,对于数字资源提供方来说,能否选择到在当前和未来均合规的铸造和发行平台,也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渝中区人大代表、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博协文创专委会专家组专家易军表示。

“相较半年前的火爆,数字藏品市场逐渐趋于冷静。”近半个月来,杨浩发现身边玩数字藏品的朋友明显减少。多位数字藏品平台从业者则表示,不仅玩家市场遇冷,不少平台也纷纷宣告关停。5月,“TT数藏”微信公众号发布“跑路”公告;6月,恒生电子旗下数字藏品平台“予藏”发布业务关停公告……

《2022上半年全球NFT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6月13日,国内入局数字藏品领域企业数量已达到589家,而交易用户总量仅300万人。

业内人士认为,野蛮生长之后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是导致今年下半年数字藏品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监管政策尚不明确、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尚不健全、资本推手和营销投机者的过度扩张的情况下,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半年前入“圈”、如今选择离场的玩家林语说:“其实很多玩家是抱着获利的心态进场,但购买的数字藏品除了转手销售,并不清楚还能做什么。有时上万元买的藏品最后只能以千元的价格转手。种种经历之后,大家的心态趋于冷静。”

野蛮生长不可取

记者注意到,数字藏品市场的遇冷远没有到“沉寂”的地步。今年以来,虽然数字藏品市场发展有所放缓,但仍有不少机构入场。比如,今年下半年,中國邮政、河南卫视、中国网等机构均新上线了自有数字藏品平台。

相较于传统艺术品交易或参展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损耗,数字藏品也有着独特优势。

一些初始发行价格不高的数字藏品,通过较低准入门槛,让原本“束之高阁”的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科技赋能艺术的生动写照。

在各类数字藏品中,非遗、文博等传统文化类藏品颇受市场和藏家青睐。目前,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均推出了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赋予了传统文化年轻化的样态,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是沉睡箱底的古董,而成为被年轻人追随的潮流语言和社交符号。这让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藏品这一新载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不过,潜藏的问题和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数字藏品及其交易,属于市场经济下的新生事物。当前我国尚未出台系统的数字藏品市场监管上位制度,适用的法律法规较少,主要集中在电信增值服务、网络文化经营准入、出版许可、拍卖经营许可等几个方面。”易军表示,可以预见,未来数字藏品市场将迎来较为严格和系统的国家层面市场监管,即各地区的行业自律合规约束将不可避免地进行修改和修正。

前不久发布的《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明确提出,数字藏品仅限于使用目的的流转,不可开展炒作、洗钱、代币化、金融化、证券化等挂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转。这一准则成为首个关于数字藏品的标准规范,为行业良性发展提供了依据。

“要加强国有博物馆数字藏品的铸造和发行渠道监管。”易军建议,同时,应加强数字藏品铸造和发行规范监管,以国家规范或指南的方式,由主管部门编制博物馆数字藏品铸造和发行规范,定义和规范公有博物馆数字藏品及其衍生品的资产属性、交易合规要求及退出市场机制,在允许先行先试的情况下,合理留有国有博物馆数字藏品退出流通和市场的机制。

猜你喜欢
藏品数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聂延林藏品
数字
答数字
罗妍妍藏品欣赏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