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

2022-05-05 21:40洪厦勰
今日财富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税务核算

洪厦勰

企业要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需要在财政专项资金上加强会计核算以及税务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政府为增进当地的经济建设,会对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收到资金后,如何高效地进行核算,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前言

企业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上级人民政府拨付用于本行政区或本级人民政府用于社会管理或发展公共事业、提供社会保障或用于经济建设的专项财政资金。企业获得的企业专项资金通常用于投资补助和奖励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专项资金的种类很多,是国家、政府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技术水平以及创新水平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于企业来说,加强对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能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在企业的发展中,有利于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以及税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

二、新准则下企业对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

专项资金在企业的发展中,能提供资金的支持,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专项工作的推进都具有保障的作用,在企业的运营中,为更好地进行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工作,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在对专项资金使用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完善资金审核制度,规范资金使用以及管理的流程,在进行资金申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的流程进行登记审核,在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方向以及使用短时计划进行审核,明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方向,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换资金使用的项目,同时不得对资金使用项目的内容进行扩展或缩减。专项资金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予外借和挪用。在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专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完善专项资金的申报流程。在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设立监督小组,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效率能得到保障,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全程参与项目验收和采购项目交接。对于专项资金的核算需要同企业运营中的其他资金进行区分,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在审计核算的过程中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

(二)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应满足处理原则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财政专项资金,在企业核算上属于政府补助范畴,因此企业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应该按照《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所谓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我国政府补助主要包括了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等。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应满足处理的原则,企业的专项资金在会计处理中应被划分为同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会计审核过程中明确专项资金的分类。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发展中政府的专项资金补助,首先应确认是否为递延收益,根据资金的使用分配,在进行会计审計的过程中需要将实际使用的情况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汇总,若政府不按照名义金额计量,在企业会计审计的过程中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政府补助同企业端收益相关,则应根据补偿企业是否发生相关费用和损失进行针对性的记录,若政府补贴用于对企业未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损失中,则需要根据收益的类型进行计入,若为递延收益,在确认费用后可计入当期损益。若政府的补贴用于对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以及损失的补偿,则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汇总。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中需要满足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进行资金审核以及税务处理的过程中,对政府补贴的具体类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相应的政策要求,针对性进行会计审核和税务处理。企业财政资金会计处理中,常见的会计处理方式为收益法和资本法两种。收益法中对资金的会计处理分为当期收益和递延收益两种,针对政府补贴的具体方向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政府补贴的资金进行当期收益和递延收益两种方式的处理。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的过程中,针对政府补贴的具体内容以及用于的具体方向,对政府补贴资金进行专项的税务处理,有助于提高政府补贴资金的利用率。

(三)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依制度而行

在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中,以我国制定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预算法条例》《会计法》等制度体系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的制度依据,在会计审核的工作中,根据政府相关的审核制度要求,健全专项资金的领导责任制和会计核算制,在会计审核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纪检,同时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审核工作进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同时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按照我国相关的税收法律体系和制度条例,在合法的范围内对专项资金进行合法的减税处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在税务处理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熟知我国的税收管理条例,以及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三、新准则下企业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审核

在企业收到专项资金后,会计上一般是计入递延收益,递延收益是收益法中对资金的会计处理方式之一,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暂未确认的收益。递延收益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较低,使用的范围较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内容较少,因此在会计审核中,递延收益使用的效率较低。比如政府补助给某公司100万,补助的方向是供该企业购买相应的设备,设备折旧5年。从会计上来说这个补助是补助于设备的,所以该补助应该根据设备折旧年限分期,每年摊销20万。所以会计上企业的收益是每年20万,即其他收益20万每年。从税务上来说这个补助是一次性发放给企业的,所以这就是企业的收入,不论是否分期,从税务上来讲,这就是一整个时期的收益,这部分需要上缴所得税,但财政补贴的内容是用于社会性发展,在补贴中具有特殊性说明,那根据相关的政策要求,这一部分资金可不纳入缴税总金额中,但是需要提供相应政府补贴说明和凭证。在对企业财政专项资金会计的审核中,首先应确认会计计算的条件,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在企业的发展中,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或为保障专项任务工作的开展而进行的资金支持,财政专项资金是具有无偿性的,企业在获得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后,应针对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情况,对政府补贴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企业在对政府补助进行收益结算的过程中应采用总额法方式进行,以便在实际的工作中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政府相关补助使用的信息。在新会计准则中强调,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要求,针对性对核算的内容进行“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的区分,采用递延收益的核算部分应同总内容进行区分。递延收益的内容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不能一次性地计入到当期损益中,而应采用分期计入方式进行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应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中,在进行实际核算的过程中,获益具有滞后性的应先计入递延收益中,针对不同阶段的收益按照实际的数目计入到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中。打个比方,当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购置,则在专项资金的取得期间不能算作当期的损益,这种资金的使用方式应以递延的收益方式被计算,同时设备的使用时间应按照平均时间分配的方式,将资金计入到企业相应的期间损益中。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补贴的部分应按照国务院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要求进行损益的计入,不计入损益的政府补贴资金在税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被计入到企业的实际收入中,并按照计入后的部分缴纳所得税。新会计准则核算中明确,企业在收到政府补贴中,若补贴到账的时间发生于企业以后期间,企业在进行年度所得税汇总的过程中,可将政府补贴的部分作为递延收益进行税务处理。

四、新准则下企业对财政专项资金会计审核以及税务处理的建议

(一)企业财政专项资金具体所得税税务处理建议

在对企业的税收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是按照具体的税收政策对企业进行收税,绝大部分的财政专项资金是不纳入征税资金中的,为了确保企业在税务处理中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企业应保留相关的专项资金资料,其中包括资金申请、批复以及使用的证明等,在专项资金的申请中应对项目单位中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条件落实等基本情况进行明确。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等,专项资金的相关申请资料能在企业的税务处理中作为有效的不纳入征税证据,不仅能保障企业的权益和经济收益。同时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只要资金属于专项资金的内容,就必须明确资金使用的途径和方向,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对资金使用的类型,比如递延收益等,做好详细的划分,在企业的运营中,同企业的日常经营收益进行区分,同时依法缴纳税收,以上所有的建议均建立在合法缴纳税收之上,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减税处理。

(二)企业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环节的建议

在审计环节中不仅要注重账簿审计,更应重视实际项目的审计,在部分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中往往只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专项资金收支总账、明细账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送达审计组,审计完后即为审计结束,对于实际项目的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审计中应到实地查看工程,确保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所使用數量一致,同时对专项资金审计不仅要看账面收支凭证记录的详细情况,在管理中更应同银行的账单进行核对,在核对的过程中应确保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应为了反映同等金额的收支就出现只查阅开户行银行对账单所反映的收支明细与被审计单位银行账收支栏目的情况,同时企业审计单位账上反映现金增加在银行的账单上也应该记录详细的付出情况,避免出现采用现金支票存根联入账,提款联没有取款的情况出现。在企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中要重视加强对银行票据系列的审核力度,在监督下,提高审计的质量,同时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资金的使用,同时要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益,针对具体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明细。在审计工作中,采用资金的等级审核方式,针对各项资金在补助资金总额中的占比进行比较性的审计,对资金的到位率进行同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额对比,并在最终审计中给予评价。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在申领政府专项资金补贴的过程中,由于财政金额以及下拨流程等问题,导致专项资金到位时间迟缓,在企业发展中,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在资金到位后,为确保工期的顺利完成,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方向,对资金使用的效益重视程度不高,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足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应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的进程,做好资金延误的准备,强化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将专项资金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刀刃上”,同时要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率。

[作者单位:潮州盛德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税务核算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新常态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