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研究

2022-05-17 07:58杨林刘晓妹吴丽艳李晶莹胡文忠
农业与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二氧化氯草甘膦条件

杨林 刘晓妹 吴丽艳 李晶莹 胡文忠

(珠海科技学院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0)

草甘膦(Glyphosate)是草甘膦酸和各种草甘膦盐的通用名称[1],是一种具有内吸收、传导型和广谱灭生性作用的有机磷除草剂,化学名为N-(膦酸甲基)甘氨酸[2]。最初研究认为,草甘膦具有非选择性的高效、传导性强、成本低、低残留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大宗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有资料表明,草甘膦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在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中销售额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3]。后续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草甘膦致使土壤板结,生态环境变化,许多学者对草甘膦展开新的安全性评测,尤其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于2015年将草甘膦列为2A类致癌物(可能导致人类癌症),有研究表明,草甘膦可能残留在植物中,导致草甘膦残留在食物中,一些国家开始禁止使用草甘膦[4]。草甘膦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对动物无害、低毒的广谱性除草剂,但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结果表明,草甘膦及其制剂也可能对非目标生物具有潜在毒性[4,5]。草甘膦广泛用于农业种植生产中,研究认为其是一种“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6]。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草甘膦及其制剂,被认为是环境中草甘膦的主要来源,土壤系统是草甘膦及其制剂的主要归宿;土壤中的草甘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水体系统也是草甘膦等农药污染物的重要归宿[4]。草甘膦在环境中的持续存在,造成环境和生物体内不断富集,导致农作物中的高水平残留。考虑到草甘膦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量为0.7mg·L-1[7];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食品中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为0.05~7mg·kg-1[8]。因此,需要关注草甘膦残留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产品安全。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ClO2)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氧化剂,易溶于水[9],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遇水会迅速分解产生多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基团。二氧化氯与有机物反应机理:目标化合物中电子密度或电子容量最高的原子受到二氧化氯的攻击,进而失去一个电子,目标化合物成为自由基;成为自由基的目标化合物与二氧化氯反应或自身自由基的键合反应、分子重排等形成不同的中间体;通过氧化、还原等反应形成最终产物[10]。所以,二氧化氯氧化有机物时只发生直接的电子转移氧化反应,而不发生氯代等多种副反应[11],有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有机化合物的多种官能团均有氧化分解作用[12,13]。此外,二氧化氯还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有效灭活细菌病原体、病毒、真菌等,应用领域广泛。

本文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研究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效果,通过以水、土壤为介质的模拟研究,探讨不同时间、pH值、温度、投量下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效果,为二氧化氯实际应用于草甘膦污染土壤和水体环境,以及草甘膦生产厂家的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二氧化氯粉剂(购于珠海格瑞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实验室加纯水活化制得,使用前标定浓度为2012mg·L-1,纯度≥99%,实验前稀释成适合浓度的使用液);EPA 547 草甘膦标准溶液(色谱纯,购于Sigma-Aldrich);磷酸、硼酸、盐酸、磷酸二氢钾、甲醇、邻苯二醛等试剂(色谱纯,购于Kermel chemical reagent);硫代硫酸钠、碳酸钠、硫酸等试剂(分析纯,购于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纯水均为双重净化纯水。

1.2 实验方法

实验样品与标准样品的配制均在1mL的硅酸盐色谱瓶中进行。草甘膦初始浓度定为100mg·L-1,调节实验条件,加入二氧化氯,一定时间后用0.5mol·L-1硫代硫酸钠终止反应。采用瑞士万通850离子色谱测定残余的草甘膦浓度,计算降解率。

二氧化氯对土壤中的草甘膦降解实验,先配置草甘膦工作液,按照实验方案施入0.1kg土壤中,使其浓度约为10mg·kg-1,老化3d后,向土壤中分别施入50mL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震荡24h后测定残留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甘膦标准曲线

制作标准曲线,草甘膦逐级稀释为1mg·L-1、2mg·L-1、5mg·L-1、8mg·L-1、10mg·L-1的标准样品。色谱条件:A5-150色谱柱,使用热导检测器;淋洗液为8mmol·L-1NaCO3;抑制器采用MSMII抑制器和MCS二氧化碳抑制器;再生液为0.1mol硫酸,进样体积20μL,等度洗脱。分析结果见图1。

2.2 二氧化氯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

经过文献查阅和调研,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最大残留量为0.7mg·L-1[7],故本实验设定草甘膦的初始浓度为7mg·L-1。设定反应条件:温度为20℃,pH值为中性条件;把配制完成的草甘膦样品放入棕色玻璃瓶中,向其中加入配置的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浓度设置为0.5mg·L-1、1mg·L-1、2mg·L-1、3mg·L-1,在反应完成后加入0.1mol·L-1硫代硫酸钠终止反应,测定残余草甘膦浓度,计算降解率。结果如图2所示,对于7mg·L-1的草甘膦,当二氧化氯浓度为2mg·L-1及以上时,在10min以内,降解率已经超过60%,反应迅速,二氧化氯对草甘膦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在反应30min内,浓度为2mg·L-1、3mg·L-1的二氧化氯即可将初始浓度为7mg·L-1的草甘膦溶液降解80%以上;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50min之后,0.5mg·L-1二氧化氯处理组的降解率也接近60%,而2mg·L-1、3mg·L-1二氧化氯处理组的降解率达到95%左右,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草甘膦最大残留量为0.7mg·L-1,据实验结果,假定污染浓度7mg·L-1的外部水体环境,采用3mg·L-1及以上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30min,即可使水质达标。由结果可知,二氧化氯浓度是影响草甘膦降解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二氧化氯与草甘膦反应迅速,对草甘膦的降解效果显著,2mg·L-1及以上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组降解速度比较快,前10min可以降解60%以上,而投量较低(<2mg·L-1)时,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速率较慢,起效时间较长。

图1 草甘膦标准曲线

图2 二氧化氯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

2.3 pH值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效果的影响

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普遍认为不同地区的水体或土壤存在不同pH值分布的情况,北方和南方的天然环境中pH值不同。实验模拟不同的pH值条件,分析pH在4~10条件下,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设定反应条件:草甘膦浓度7mg·L-1,二氧化氯浓度3mg·L-1,反应时间30min,温度为20℃。结果如图3所示,水体中pH值越低,草甘膦的降解率越高,结果显示,pH值在4~9时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的影响并不大,当pH=10时,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率下降到40%以下,这是因为二氧化氯在pH≥10的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歧化生成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导致其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更有效地降解草甘膦,因为亚氯酸盐是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的产物,仍然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在酸性条件下可以部分氧化成为二氧化氯分子,而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消耗了部分二氧化氯。因此,在偏酸及偏碱条件下,二氧化氯均可有效降解草甘膦,但要注意pH值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的影响,在重度盐碱环境(pH>9.5)的条件下使用时要适当调节药剂或环境的pH值,增加酸性组分,以期获得理想效果。

图3 pH值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效果的影响

2.4 温度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效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季节温度差异较大,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实验模拟不同的温度条件,分析温度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效果的影响。温度设置为0℃、15℃、20℃、25℃和30℃,其中0℃为冰水混合物设置,其他温度为恒温水浴箱设置。设定实验条件:草甘膦的初始浓度为7mg·L-1,二氧化氯浓度为3mg·L-1,反应时间为30min,pH为中性条件。结果如图4所示,温度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的降解效能影响较大,从0℃升至30℃,草甘膦的降解率从约为50%升至95%,降解效率提升十分明显,温度升高至20℃之后,降解率的增加斜率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过高的温度导致二氧化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降,易向空气中挥发,而草甘膦难于挥发,因而降低了有效作用浓度,因此较高温度反而不利于二氧化氯发挥作用效能。在现场应用时应注意避开过高的温度时段,减少二氧化氯损耗,适当增加作用时间,减少投量,提高经济性。

图4 温度对二氧化氯降解草甘膦效果的影响

2.5 二氧化氯对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效果

经过文献查阅和调研,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食品中草甘膦最大残留限量为0.05~7mg·L-1[8]。为了研究二氧化氯对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效果,以土壤中草甘膦的自身降解为对照,实验条件设置草甘膦的初始浓度约为10mg·kg-1,二氧化氯浓度50mg·L-1、100mg·L-1和150mg·L-1,室温(约为20℃),pH为中性条件。结果见表1,土壤中草甘膦自然降解了2.5%,表明草甘膦在土壤中自身能够发生缓慢分解,而向土壤中施入二氧化氯后能明显加速草甘膦的降解,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草甘膦的降解率也逐渐增加,当向土壤中施入50mg·L-1的二氧化氯时,土壤中草甘膦降解了17.4%;当向土壤中施入100mg·L-1的二氧化氯时,土壤中草甘膦降解了22.5%;当向土壤中施入150mg·L-1的二氧化氯时,土壤中草甘膦降解了31.5%。方差分析表明,二氧化氯浓度对草甘膦降解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说明,使用二氧化氯对土壤中草甘膦有降解效果,随着二氧化氯浓度的升高,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效果越好。

表1 二氧化氯对土壤中草甘膦的降解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草甘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尤其是在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中,是广谱灭生性的有机磷除草剂。在草甘膦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可能到达地面迁移、渗入土壤中,也可能通过大气沉降、雨水淋洗等方式进入外部环境[14],致使土壤或自然水体中微生物、非靶标生物、土壤或水体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研究草甘膦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的吸附和解吸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等[15],草甘膦易被土壤吸附,但对其吸附作用强弱因土壤性质而异。有科学研究证实,在灌溉期间,草甘膦可能会在深层土壤中发生移动和淋溶,这可能表明草甘膦对地下水构成潜在风险,而草甘膦受土壤吸附的影响较小[16]。最初的研究认为,草甘膦在土壤中易吸附、易分解、不易残留、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研究了草甘膦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等的影响,更加清晰地评价草甘膦对土壤、农作物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各项措施的推行。有研究表明,草甘膦主要通过C-N键断裂生成氨甲基膦酸(AMPA),少数通过C-P键断裂生成肌氨酸降解[17]。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遇水会迅速分解产生多种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基团,ClO2-/Cl-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76V,在水中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二氧化氯对有机化合物的多种官能团均有氧化分解作用[12]。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对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草甘膦等农药对靶标生物产生作用后,其中一部分继续残留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持续胁迫。本文以水体、土壤为介质,研究二氧化氯对草甘膦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能够有效、快速地降解草甘膦,反应浓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反应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小,在酸性条件下降解效果好于碱性条件。

猜你喜欢
二氧化氯草甘膦条件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法国拟2020年废除草甘膦的使用
禁用草甘膦或将导致农民杂草防除成本增加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草甘膦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探讨
草甘膦 三季度有望吹响反攻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