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湿化护理的研究进展

2022-05-22 11:55李俊哲
医学前沿 2022年5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神经外科

李俊哲

摘要:阐述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湿化管理重要性,系统回顾分析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气道湿化的定义、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式、湿化量、气道湿化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梳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气道湿化管理、重症患者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几率较大,但建立人工气道后容易吸入未经过生理气道湿化的气体,痰液黏稠,容易形成痰痂,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人工气道的湿化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愈后,现将气道湿化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 氣道湿化的定义

气道湿化是指为了保护患者的气管、支气管黏膜,任何途径向患者供气前必须先经过湿化处理,将溶液分散成细小微粒,随着吸气进入气道,以使气道的湿化度增加,防止痰痂形成的一种物理方法[1],上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加湿和湿化的作用,如果湿化不足,黏膜干燥就会导致纤毛转运系统无法正常将各种病原菌排出体外,诱发感染。

2 气道湿化的现状

2.1 气道湿化液

2.1.1 0.9%氯化钠注射液是我科常用的湿化液,属于等渗溶液,可维持气道黏膜、纤毛的生理功能,但水分蒸发后会浓缩在气道,形成气道内高渗环境,增加对气道刺激,痰痂形成几率增大,稀释痰液作用较小[2]。

2.1.2 0.45%氯化钠注射液是由0.9%氯化钠注射液+灭菌注射用水以1:1的比列配置而成,查阅多篇文献提出0.45%氯化钠注射液是最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液,渗透压更接近生理需求,无刺激,不增加气道阻力,对湿化、稀释黏稠痰液作用较大,患者出现气道黏膜出血、刺激下咳嗽、痰痂形成、痰栓阻塞的几率下降,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3]。

2.1.3 灭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体,对痰液的稀释能力强,但其容易导致呼吸道粘膜水肿,增加气道阻力,可短期适用于痰液黏稠、气道失水多、高热、脱水的病人。

2.1.4 1.25%的碳酸氢钠疗效可能与其PH值碱性有关,在肺部感染、软化痰痂、湿化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对气道壁有脱水作用,若大剂量使用可加重缺氧、导致组织黏膜水肿、抽搐、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不建议大剂量长期使用。

2.2 气道湿化方式

2.2.1 人工鼻 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过滤功能。使吸入的气体更接近生理状态,补偿了机体内热和水分的丧失,有效滤除细菌,对空气中0.3um以上的微粒滤除率大于99.9%,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常规使用。

2.2.2 氧气雾化 氧气雾化是利用高速的氧气气流,(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将药物形成烟雾,使微小的药物颗粒随着氧气进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强调,随着氧流量的增高其雾化效果会降低,不建议氧流量调节过高,此外,氧气雾化对湿化液进行加温处理,大量的湿冷雾滴进入呼吸道后易引起患者气道痉挛。

2.2.5 气道内持续给药 临床上主要有微量泵持续泵入、间断推注法、一次性气道灌洗。

2.2.5.1 微量泵持续泵入方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延长管连接到气管导管处,妥善固定,插入深度以不易脱出为宜,速度根据痰液性质进行调整,周芳等研究通过微量泵持续小剂量注入湿化液,对气道刺激小,基本上不会引起刺激下呛咳,有助于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吸痰中HR、SPO2的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2.2.5.2 间断推注法:我科监护室目前主要采用此法,痰液黏稠的病人在吸痰前使用注射器抽吸3-5ml0.9%氯化钠注射液在患者吸气时沿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一次性注入,以使气道湿化液随着患者吸气进入气道深处,增强湿化液的作用,虽然达到了一定湿化作用,但这种湿化方法容易引起患者心率上升、SPO2下降、呛咳等不良反应,通过此湿化方法拔管后发现仍有痰痂附着在气管插管底端,甚至需要中途更换气管套管,只能缓解痰液黏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此法仍存在缺陷。

2.3 气道湿化量

正常生理环境中,呼吸道每天丢失约250-300ml的水分,如果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失水量更多,呼吸道每天丢失约800-1200ml的水分,神经重症患者大多数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张口呼吸,因此呼吸道的湿化量需要经过评估之后及时补充。安聪娟等[7]可以根据病人痰液黏稠度的不同将湿化量在36h内分别调至6ml/h、12ml/h、16ml/h、达到了良好的湿化效果,降低了肺部感染,笔者主张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至少保持绝对湿度33mg/L的湿度,降低人工气道堵管的发生率。

2.4 气道湿化效果评价

经过医护人员对呼吸道湿化的干预,应随时观察患者痰液量、痰液黏稠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常用的判断痰液黏度的标准:I度(稀痰),痰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痰管接头内壁上无痰,提示湿化过渡,病人会出现频繁呛咳,痰从人工气道处经常咳出,有的时候需要自制集痰液杯收集痰液,人工鼻更换频繁,应考虑减少雾化次数,如用乙酰半光胺酸雾化药建议医生停掉,增加吸痰次数且每次吸痰要将痰吸净。II度(中度黏痰),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痰管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湿化满意,可考虑继续当前的雾化治疗。III度(重度黏痰),痰黏稠呈黄色,吸痰管壁上会滞留大量痰液,水不易冲洗干净,吸痰管进入气道吸痰时有明显的阻力感,甚至经过气道湿化后吸出大量血痂或痰痂。提示湿化严重不足,应考虑增加雾化次数,24h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液,吸痰时进行气道冲洗,加强翻身扣背,吸痰。使用机械辅助排痰。需行抗感染治疗等处理措施。

3 小结与展望

建立人工气道后气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变,如何采取措施维持气道正常的微环境成为研究的重点难点,本文对临床常见的湿化方法及湿化液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改善人工气道湿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管理者对气道湿化的重视,使人工气道湿化技术越来越完善,维持患者呼吸道正常功能,提高吸痰效果,降低留置人工气道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方方.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新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750-3751.

[2]莫梦燕.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5):398-400.

[3]焦瑞娟.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284-288.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效果分析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策分析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