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构想与实践

2022-05-30 10:37汪学均王辉钟燚汤莹莹黄志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智慧教室教学模式

汪学均 王辉 钟燚 汤莹莹 黄志芳

摘   要: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在线课程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建设蒸蒸日上。当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式发展,在线课程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应用问题应该得到重视。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实践是落实该应用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按教学内容(分理论内容为主和实践内容为主两种)和教学策略(分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两种)两个维度探索四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以四门课程为例,经过多轮迭代更新,提出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PS模式、TG模式、PG模式。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教学模式;在线课程资源;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10-0084-09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从未停止建设在线课程。200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1]2003—2010年,教育部共评审通过国家精品课程3910门。[2-9]2011年10月,《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與精品资源共享课。[10]2012—2016年,教育部共评审通过精品视频公开课992门[11-18]和精品资源共享课5397门[19-22]。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发布。[23]2017—2020年教育部共评审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90门。[24-26]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发布。[27]2018—2019年,教育部共评审认定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01项。[28][29]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计划核心任务主要有三项,其中第二项是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30]。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国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31]2020年11月,教育部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118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32]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国家级在线课程建设成就相当可观,不过相比之下,应用的力度有待加强。

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在线课程的“硬指标”总是落实得很好,但应用在线课程的“软要求”就比较难以评审、认定。新科技革命浪潮奔腾而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对教育核心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面向新变革,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30]就在线课程而言,如果说搭建平台、开发课程是规模扩张,那么应用课程就是内涵式发展。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除了建设、认定在线开放课程,还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应用与共享,创新课程应用模式。[23]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应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31]将在线课程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解决好混合式教学模式问题。

高等教育课程的差异性不同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整齐划一。高等教育课程千差万别,线上线下教学具体怎么混合没有一定之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像传统教学有“五步教学法”之类经典、成熟、简洁的教学模式可供遵照。本研究在刘邦奇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新三段十步”教学模式[33]基础上考虑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的类别,进一步探索更具实践参考价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4]结构框架侧重指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空间分布;活动程序侧重指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教师讲授、练习测验、评价反馈等)的先后顺序。比如班级授课、小组教学、个别指导,其核心区别是教师和学生空间分布方式不同;传统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演播教学、在线教学、智慧教学,其核心区别是教学媒体不同;传统学习、电子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其核心区别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不同;传统教学、翻转课堂,其核心区别是教学环节顺序不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其核心区别是教学环节内部构成不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的不同,对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等要素进行恰当的设计、组合,就能演绎出各种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

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行为经验的总和。[35]课程内容可分为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两大类。理论性内容(Theoretical contents)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中的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实践性内容(Practical contents)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具体指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外部事件。[34]教学策略分为替代性教学策略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两大类。替代性教学策略(Substitutive instruction strategy)对应接受式学习,教师先把初学者所应经历的认知过程具体化为详尽的教学材料,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生成性教学策略(Generative instruction strategy)对应探究式学习,教师预先把初学者所应经历的认知过程设计成问题、项目、任务、情境、资源等,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

在线教学师生不必在同一时间赶到同一教室按同一节奏上课,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节奏等方面灵活性好,但部分学生可能因缺少纪律约束、忙于其他事务而导致在学习上投入不足。面授教学现场感好,教师能通过学生表情等获得直观的反馈信息,确保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但班级授课因统一步调而导致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难以实施。近年来,人们寄希望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希望它能集在线教学、面授教学二者优势于一身。本研究将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智慧教室、本地教师等作为教学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在线教学平台及其所搭载的在线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功能共同支持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平台及其所搭载的课堂互动功能、教学管理功能支持本地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二者通过恰当的组合构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混合,需要做到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

教学模式理论构想

本研究按教学内容(分理论内容为主和实践内容为主两种)和教学策略(分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两种)两个维度探索四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见图2):适应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和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适应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和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适应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适应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

本研究选择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分别采用替代性为主的教学策略和生成性为主的教学策略,由本地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在线学习,以及在智慧教室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TS、PS、TG、PG教学模式。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

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本研究选择的在线教学平台是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超星泛雅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平台;它可以用浏览器访问,也可以用学习通APP访问;它支持线上教学和智慧课堂教学;本研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理论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和教育传播学”,以实践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二维动画设计和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本研究在采用教学策略方面,以替代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和二维动画设计”,以生成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专业实践”。即,以这四门课程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教学模式,其中:以“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TS模式,以“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为例探索PS模式,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探索TG模式,以“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为例探索PG模式。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是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理论性教学内容教材篇幅24万字,教学时间12学时,教学周期6周,每周2学时;有慕课可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本研究为这门课程选择的教学策略是以替代性的为主。在线学习任务分配到6周,学生在线完成;智慧课堂教学开4次,师生集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可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概括。课前:教师告知学生在线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在线浏览视频、完成测验、讨论留言;教师查看数据、研判学情、精准备课。课中:师生在智慧教室精讲精练、及时反馈、交流释疑。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同伴互评,教师抽查。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对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密集的理论性知识内容,本研究让学生首先通过浏览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作业、参与在线主题讨论的方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这是在混合式教学情境中线上线下综合应用替代性教学策略。

在以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学生外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情境,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以“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的过程中,评价上研究者在作业环节应用同伴互评(每名学生被在线教学平台随机分配批阅3名学生的作业,每名学生的作业被在线教学平台随机分配给3名同伴批阅),研究者这样做的意图一方面是给学生增加一次温习功课的机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境。学生浏览视频、翻阅教材时,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识记、理解;完成作业、参与讨论时,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分析、应用;给同伴评价作业时,学生必须先将书本知识、参考答案进一步内化为评价标准,然后对同伴的回答做出价值判断,这时的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综合、评价。实施作业互评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学生比较容易忘评、误评,需要教师加强监督管理,图3中的教师抽查作业、学生在线申诉、教师受理重评等正是为了处理这些情况。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

“二维动画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选修课,课程以实践性的内容为主,教材篇幅38万字,教学时间32学时,教学周期16周,每周2学时;有慕课可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本研究为这门课程选择的教学策略是以替代性的为主。在线学习任务分配到16周,学生自主完成;智慧课堂教学开11次,师生集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可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概括。课前:师生告知学生在线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在线浏览视频、实操练习、提交习作;教师批阅习作、在线展示优秀习作。课中:在智慧教室,教师让优秀习作作者演示作品,全班欣赏,教师点评;再在学生中巡视观察,接受学生提问,个别指导;然后以学定教,大屏演示讲解共性问题。课后:教师查看数据、研判学情,发出学习预警、推送拓展任务,在线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

“二维动画设计”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绘图技术、高级绘图技术、基本动画技术、高级动画技术、AS编程等,针对这些内容,研究者都是让学生先看在线课程视频中的演示与讲解,每看一集视频之后立即自主实操练习。实操练习分两个层次,一是模仿,二是创新。模仿是指操练与视频中的演示完全相同的内容,创新是指用相同的绘图或动画技术表达自拟的主题。习作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输出,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习作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展示的方法来分享优秀习作,激励学生持续努力,直至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除了演示分享优秀习作以外,教师最主要的活动是到集中在线自主学习的学生中巡视观察,主动指出学生的问题,或接受学生的提问,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教师从批阅习作、倾听分享、答疑互动中捕捉共性问题,必要时在课堂上集中演示讲解。课堂之外的时间,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行为大数据报表研判学情,对学习进度显著落后、习作质量显著低劣等表现出懈怠和困难的学生给予提醒、劝告、帮助,对学习进度超前、习作质量上乘等表现出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推送拓展任务、提出拔高要求,之后教师在线答疑、远程演示或远程协助,开展在线个别指导。鉴于课程的特殊性,课外时间,教师也接受学生预约到工作室当面提问。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课程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教材篇幅35万字,教学时间32学时,教学周期16周,每周2学时;有慕课可用。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本研究为这门课程选择的教学策略是以生成性的为主。在线学习任务分配到16周,学生自主完成;智慧课堂教学开11次,师生集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可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概括。课前:教师告知学生在线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在线浏览教学视频、在主题讨论区留言发表观点;课中:在智慧教室,教师集中串讲、发布随堂练习,学生听讲并参与互动答题,看教师投屏反馈;然后教师主持主题讨论,先让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分享,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网上、课中台上针对主题的发言内容,表扬出色的观点,补充空白的区域;最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观察,主动与学生个别交流,或接受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课后:学生在线完成单元测验,教师及时批阅反馈,学生在線质疑,教师在线解惑。教学流程如图5所示。

“教育传播学”课程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第二是应用传播学原理理解处理文化传播、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对目标一的内容,本研究以慕课视频、课堂串讲为主要方式完成新授;对目标二的内容,本研究以在线主题讨论、课堂合作分享为主要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生成性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于实现课程目标二。全课程讨论主题有25个,分布于各章节中,每周进入主题讨论环节时,学生要结合已学的传播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过去十几年来接受教育的经历和生活经验深入思考,课前在线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主题讨论区查看、参与、评价学生的主题讨论,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一步各抒己见,然后各组派代表到全班分享,之后教师补充总结。课中主题讨论环节的分组方案、组内交流、分享投屏、多主体评价等由学习通(学习通系本研究所采用的在线教学平台的移动客户端APP的名称)“分组任务”来支持。25个讨论主题都是开放性问题,师生的共识是在课前和课中两轮讨论的基础上达成的。学生(包括往届)的主题讨论留言都成为课程目标二的学习资源。每个单元测验的试题都涵盖课程目标一和课程目标二。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

“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课程以实践性的内容为主,教学时间64学时,教学周期4周,该课程没有统一的慕课视频和面授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个别指导,开课单位为每名学生确定一位指导教师,要求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本研究为这门课程选择的教学策略是以生成性的为主。学习任务分配到4周,学生自主尝试为主,教师个别指导为辅;智慧课堂教学开1次,师生集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可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概括。课前:教师第一、二、三周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依次发布作业一(申报实践项目)、作业二(项目中期检查)、作业三(上传项目成果),学生依次完成,教师依次批阅并个别指导。课中:每位学生上台对自己的实践作品进行展示、陈述、答辩,教师团队用学习通评分,现场大屏亮分。课后:教师发布作业四(实践结项报告),学生在线提交,教师在线批阅。教学流程如图6所示。

实施“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首先是师生双选,开课单位为每名学生确定一位指导教师(一位教师可指导1~5名学生),然后师生商议确定实践项目选题(学生每人一题,可以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教育网站设计开发、教育APP设计开发等,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在先修的各门课程中已经学过,本课程是对“一技之长”的一次专门演练和检阅),之后各位学生做自己的项目,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和教师请教,不过每位学生要做出自己的实践作品。指导教师因学生需要随时在线下或线上给予指导、帮助,课程周期过半时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这门课程的课中环节是“专业实践展播”,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场景类似,经指导教师评价合格的实践作品才能进入展播环节,3~5位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实践作品展播答辩委员会,学生上台展示、陈述自己的实践作品,评委提出1~3个问题,学生立即回答,然后各位评委用学习通评分,现场亮分。展播结束三天之内,学生在线提交统一格式的专业实践结项报告,结项报告分实践过程、创新之处、不足、展望等几个部分,指导教师在线评阅、在线反馈。

五、讨论

以后,本研究将在所选示例课程中改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流程,并在高等学校其他课中继续探索更加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本研究已做的和将要继续做的实践探索除了完善、丰富、发展这些模式本身之外,还有这些方面的意义:

第一,增强高校课堂魅力。传统的师讲生听课堂具有教育装备落后、教学数据保存不全、师生信息交流不畅、学习资源供给不足、評价方式落后单一等劣势,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强。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不仅保留面授教学的优势,而且能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基于超星泛雅一平三端(平台、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36]的现场互动、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等,能大大增强高校课堂的魅力。满堂灌、被动听消失了,主动学、个性化实现了。

第二,推动高校课堂革命。班级授课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化、标准化,它所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越来越不符合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课堂变革创造了条件。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将讲授新课、批改客观题等重复劳动交给在线教学平台完成,教师腾出手来处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终身学习能力,使脱胎于工业时代的传统课堂逐步朝智能时代的智慧课堂变革。

第三,改进高校教学评价。在线教学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便捷的学习操作,而且记载全部的学习行为数据,这不仅提升课程学习过程体验,而且能优化课程学业成绩评价策略。本研究的示例课程全部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使传统教学的“一锤定音”式评价转型升级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一路走来”式评价。

第四,增加教学平台利用率。在线教学平台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核心环境。中国很多大学都已拥有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平台所具有的支持MOOC、SPOC、智慧课堂的强大能量未被充分释放。让这颗“智慧的芯”运行起来是当下大学实现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平台“智慧的芯”需要耦合到授课教师“智慧的心”才能真正发挥威力,本研究正是为了解决如何耦合的问题而开展的。

第五,推动在线课程不断改进。有可供利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备课时,在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发现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过程设计的不足之处,随时对其进行改进(或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保持在线课程的生命力持续旺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2003-05-0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5664/moe_1623/s3843/201010/t20101018_109657.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EB/OL].(2004-02-10)[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5664/moe_1623/s3843/201010/t20101018_109656.html.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公布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EB/OL].(2005-02-07)[2022-09-07].https://news.imu.edu.cn/article/newsx/zh00560.htm.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划拨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通知[EB/OL].(2006-01-1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001/t20100129_124802.html.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划拨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通知[EB/OL].(2007-02-0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702/t20070206_ 124551.html.

[6]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2007-11-27)[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0711/t20071127_93857.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2008-09-29)[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0809/t20080929_93858.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2009-10-17)[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 1623/s3843/200910/t20091017_93859.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2010-07-07)[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007/t20100726_93849.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1-10-12)[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110/t20111012_126346.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2-04-2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4/t20120426_ 135404.html.

[1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公布第二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2-12-17)[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212/t20121219_ 146264.html.

[1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3-05-30)[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306/t20130604_ 153010.html.

[1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四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3-11-08)[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311/t20131111_ 159561.html.

[15]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五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4-04-04)[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404/t20140409_167525.html.

[16]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六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4-10-15)[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410/t20141027_177363.html.

[17]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七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5-04-13)[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504/t20150415_189451.html.

[18]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6-02-01)[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1/201602/t20160223_230198.html.

[19]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的通知[EB/OL].(2016-06-28)[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2/201607/t20160715_271959.html.

[2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及有关事项的通知[EB/OL].(2013-10-29)[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310/t20131030_158958.html.

[2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及有关事项的通知[EB/OL].(2013-12-20)[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312/t20131223_161106.html.

[2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立项项目名单及有关事项的函[EB/OL].(2014-01-03)[2022-09-07].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401/t20140107_161994.html.

[2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13)[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24]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7-12-2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 1623/s3843/201801/t20180112_324478.html.

[2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9-01-08)[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901/t20190121_367540.html.

[26]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20-11-25)[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 737/s3876_qt/202012/t20201209_504385.html.

[27]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EB/OL].(2017-07-11)[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945/s7946/201707/t20170721_309819.html.

[2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8-05-31)[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945/s7946/201806/t20180615_340000.html.

[2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9-03-06)[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945/s7946/201903/t20190326_375434.html.

[30]万玉凤,董鲁皖龙.掀起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EB/OL].(2019-04-30)[2022-09-07].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01/mtbd/201904/t20190430_380195.html.

[3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24)[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3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9-10-24)[2022-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11/t20201130_502502.html.

[33]刘邦奇.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9):30-39.

[34]刘志华.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1-154.

[35]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6]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EB/OL].(2019-10-24)[2022-09-07].http://fanya.chaoxing.com/portal/introduce.2021-02-24.

作者简介:

汪学均,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原理、方法与应用,邮箱:wangxuejun@hubu.edu.cn;

王辉,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邮箱:604192903@qq.com;

钟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邮箱:840075796@qq.com;

汤莹莹,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邮箱:1162962810@qq.com;

黄志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等,邮箱:20160006@hubu.edu.cn。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Model

Xuejun WANG, Hui WANG, Yi ZHONG, Yingying TANG, Zhifang HUANG

(Normal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and online instruction platform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field has been booming. At present, a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hifts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and online instruction platforms. Exploring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mode, and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is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learning content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ory contents and practice contents) and instruction strateg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ubstitutive instruction strategy and generative instruc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four courses as examples, and explore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After several rounds of iteration update, it puts forward TS Mode, PS Mode, TG Mode, PG Mode for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smart instruction; Instruction mode; Online course resources; Online instruction platform; Smart classroom

編辑:王天鹏   校对:王晓明

猜你喜欢
智慧教室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工作流2.0的智慧教室设计与研究
浅谈未来教室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智慧教室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新思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